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体育研究生就业路径的研究①

2017-11-28 02:23丁严贺褚萍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硕士研究生

丁严贺褚萍萍

(1.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曲阜 273165;2.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061)

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体育研究生就业路径的研究①

丁严贺1褚萍萍2

(1.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曲阜 273165;2.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061)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了中国体育发展的进程,同时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的研究生就业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原因,提出调整择业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校注重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对应对策。对提高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产业 体育研究生 就业

2003年,国家对研究生生源开始大批量扩招,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变得更加严峻。据教育部信息统计,近5年培养的体育研究生约占培养总人数的一半,体育研究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究其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本身的就业竞争力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对体育研究生就业的政策不够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这不仅是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对所有体育人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全面提高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市场竞争力。

1 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发展及其现状

1.1 就业形势严峻

近几年,体育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据教育在线网统计,2017年高校毕业生795万,比上年增加了30万人,其中研究生6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统计显示,从岗位空缺的供需情况看,需求大于供给,尤其是硕士研究生人才供需比为1∶0.72,供过于求比较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不断扩招,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发许多培养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导师比例失衡,学校培养标准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不足,学生学习盲目,理论功底没有务实,专业技能也不足,最终导致就业过程中学历高水平低的现象增多。另外,现在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观更加理性,不是唯学历论,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就使得研究生就业越来越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1.2 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又经历了两到三年的学术研究生活,面对日益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他们的就业期望值比本科毕业生更高,尤其是体育专业硕士,就业的意识与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依旧处在迷茫期,所以,他们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主要是对单位性质比较挑剔,对工作稳定性、工作岗位层次的追求、薪水待遇等方面要求较高。二是体育专业研究生求职意向统一。大部分体育研究生还是倾向于大城市或生源地的稳定岗位。三是大部分研究生对创业就业政策了解不足。

2 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2.1 体育专业研究生群体特征

2.1.1 独立性较强,思想独特,但又易迷茫,依赖心理明显

体育专业研究生头脑灵活,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对新的社会现象,热点体育话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思考,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随大流。近几年的研究生生长在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初期,成长环境自由无压力。这些没有挫折的人生经历也使他们容易对生活盲目乐观,缺乏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

2.1.2 个性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体育专业研究生,不仅对体育技能学习消化的能力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强,喜欢追求新鲜感,更易接受新理论、新观念,但也因此易受不良因素的干扰,更易冲动、用极端化的方式处理问题,如打群架。

2.1.3 性格易孤僻,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低

由于现在的大多数研究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单一,亲密接触的家人只有父母,使得他们性格上更易偏向孤僻,挫折承受力较弱,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受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且易受伤害,甚至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2.2 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不足

2.2.1 体育专业技术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技能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奠基石,在一定程度生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实力,应聘单位像体育教师,俱乐部教练等都主要考察专业技能水平。在应聘工作时,如果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将能够更好地吸引就业单位的目光,也能够争取更高的就业机会。由于全日制体育硕士的生源主要是应届本科生,再加上研究生主要以科研为主,有些人运动技能有下滑趋势,甚至不如本科生,导致他们在应聘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2.2.2 数量逐年增加,质量有待加强

从2003年研究生生源扩招之后,研究生数量是逐年增长,体育专业研究生也是持续增加,但就业率却一直呈下降态势,主要是大部分学生专业技能远远达不到岗位需求。研究生虽然以科研为主,但体育研究生的文章发表情况也差强人意,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期刊都是省级普通期刊,核心期刊文章发表量很少,尤其是综合类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说明体育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还不够,需要学校,导师特别是自己的努力来提离自身科研水平,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提供支撑。

2.3 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市场需求

2.3.1 产业结构调整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岗位需求

石岩在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提出体育产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大年”,体育产业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体育产业从业人数也在不断上升。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体育产业将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盟。

2.3.2 专业化体育人才缺乏

我国体育市场发展较晚,近几年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对专业化体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并不能满足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整体业务水平不够,专业能力不足,高层次体育人才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市场将需要大量的健身指导、体育经营开发管理类人才,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将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目标。

3 对策改善

3.1 调整自身择业观,合理选择就业岗位

3.1.1 正确审视自己,降低期望值

大部分体育硕士毕业生没有为自己做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并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定位不切实际,高不成低不就,由于研究生在教育成本上有所提高,所以他们期望有相对较高的收入,更愿意去高校,高职,国有企业或者国家编制单位,而不愿意去私企,工资比较低的单位,甚至有编制的小学都不想去,对于工资高的职位,像高校高职体育教师或辅导员,由于他们对自身认识不足,实际工作能力欠缺,而不能胜任,就会出现职位空缺,造成宁缺毋滥的现象。所以,体育硕士研究生应该正视自己的期望与能力,合理把握机会,选择就业岗位。

3.1.2 考博

考博是毕业生就业的另一种选择,对于热忠于学术的人来说,考博既是一种继续深造的好机会,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体育博士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现在高校教师招聘都上升到了博士层,而体育博士培养单位少,目前全国仅有23所高校有体育博士点,有些还只是二级学科博士点。培养单位少,需求量大,就造成体育博士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学术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进行博士研究。

3.1.3 创业

体育研究生具备自主创业的自身优势。首先在生理上, 研究生的年龄阶段适合自主创业,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人在 29 岁以前是最具创新精神的,而我国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正处于这个创业最佳年龄阶段。然后,他们经济状况比本科毕业生要好, 并且相当一部分体育研究生具有工作经验, 他们在大学时期经历了实习,研究生学习期间自主实习或者跟导师见习等,社会经历相比本科生要丰富; 另外, 经过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得到了系统的锻炼, 在创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2 注重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式

3.2.1 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

高校应尝试从人才培养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培养体育专业岗位领域的“精英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技能应用学科的比例,根据需求趋向和市场空隙调整学科发展方向。着力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学科,培养特色人才,实行“菜单式”培养。将使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形式与市场有效对接,形成高校、研究生、市场三赢的良好态势。

3.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不足,导致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作用。

在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既学习课程,又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学习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不断丰富发展理论知识。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虽然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技能才是就业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学习理论期间,一定不能荒废了原有的技能,并且要努力进一步提高。

3.2.3 数量与质量相结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研究生大批量扩招,体育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导致许多高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却很难满足社会体育人才缺口,原因就是各高校现有的培养方式并没有提升体育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所以,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校教育资源,合理招生并严格控制质量,及时淘汰不合格者,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体育人才。

3.3 关注国家政策支持

近几年,国家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连续出台多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工作期限满后报考国家岗位优先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或招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并择优录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不仅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优惠,还可以免费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设立高校就业办公室专门为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把握住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按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创新体育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大技能学习力度,增设体育营销,体育管理,体育社会指导等与时俱进的课程,多进行就业创业课程的培训。对于体育研究生来说,应该努力学习各种技能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多种渠道关注国家优惠政策,制定自己长远的就业计划,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在知识大爆炸的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体育研究生群体作为我国体育人才资源的精英,其积极就业、自主创业对拉动体育产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将会有显著成效,除了研究生自身主观努力外,对于人才的直接供给方高校及其所处培养环境营造方政府都应该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积极给学生创造创业就业平台。

[1]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9(5):70-75.

[2]于洪强.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D].河南大学,2011.

[3]杨献南,王俊昇,尹玉辉.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贬值及其应对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88-94.

[4]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7,27(9):3-22.

[5]米良玉.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6]李会兰.二元经济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困境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31-134.

[7]马成顺,陆婷婷,于寅生,等.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8):111-113.

[8]任海.论体育产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5 (11):13-18.

[9]许金芝,张俊丽,展利民.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2):79-81.

[10]夏贵霞,舒宗礼,夏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95-98.

[11]刘燕,谢丹霞,吴贻刚,等.我国体育学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72-75.

[12]左飞龙.基于供求关系视角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5.

[13]雷哲,高闰青,蔺丽萍.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2(2):107-111.

G807

A

2095-2813(2017)07(c)-0111-03

丁严贺(1992,11—),女,汉,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11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硕士研究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体育产业之篮球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