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马拉松运动及其在高校的发展①

2017-11-28 02:23孙中懿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跑步

孙中懿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 610500)

浅谈我国马拉松运动及其在高校的发展①

孙中懿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 610500)

自2014年起,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呈现高速发展。马拉松以其参与性高、参与门槛低和简单经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参与人数众多,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大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练习马拉松,校园马拉松的兴起,让马拉松在高校中渐渐发展起来,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也培养了大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马拉松精神和社会适应力。然而,大学生参加马拉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训练不够专业、水平不高和容易受伤等,学校在马拉松方面相应的政策也还没有到位。因此大学生参加马拉松要综合考虑、协调各方面因素,有选择性的参加相关马拉松赛事。

城市马拉松 高速发展 问题 大学生 校园马拉松

自我国将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以来,我国马拉松赛事猛增,吸引了更多的民间赛事,参与人数达数百万。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参与马拉松的热情正逐年增加。我国马拉松正处发展初期,未来将保持高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马拉松刚在高校兴起,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仍存在着盲目参赛和伤病等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知识,理性参赛。

1 马拉松运动及其在中国发展现状

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全程42.195km,一般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自1896年首届奥运会设立马拉松项目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从1897年起举办的波士顿马拉松赛,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是一种比赛场地开放,业余爱好者可以和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大众化运动项目。

中国马拉松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我国首届城市马拉松赛是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赛,1981年到2000年中国的城市马拉松赛只有5场。21世纪后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田协注册赛事22场,2016这一数字达到328场,其中中国田协共同主办的赛事122场,总参与人数达500万,平均每一个周末都有5~6场马拉松,CCTV5几乎每周末都会直播一到两场马拉松赛事。这个数量正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预计2017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到500场,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与其他运动相比,马拉松简单经济,适合大部分人群。报告显示,在运动需求中跑步所占比重为69%,位居第一,这与跑步的运动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跑步对于时间、场地要求比较低,不需要特殊的装备和特别强的专业技巧。跑步能由内而外增强人体肌能,在塑造健美肌肉的同时,提升心血管功能。参与马拉松赛事,选手可以在检验平日跑步成果的同时,享受一场跑步的盛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跑友交流,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中国马拉松运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参赛者方面:选手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赛事中容易受伤甚至猝死,由于参赛者自身原因出现了替跑、蹭跑和乱扔垃圾等现象。赛事组织方面:赛事主办方组织服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给参赛选手带来不好的体验。这些问题是如今我国马拉松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并且需要跑友、赛事主办方和有关部门共同去解决,来让中国马拉松走向更加规范、统一的道路。

2 校园马拉松的盛行

长跑运动在高校中有广泛的基础,参与人数众多。大学生长跑爱好者在技术和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兴起,大学生长跑爱好者也希望可以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之中去,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的跑步体验。

在国外,大学生参加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国城市马拉松兴起较晚,高校马拉松文化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我国一些城市马拉松的发展,马拉松运动也逐渐走进高校,被大学生所接受。2015年底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正式启动,主要由“悦跑圈”牵头,在我国若干知名高校尝试开展大学生马拉松运动,一开始为较短距离的校园迷你马拉松,参与人数较少且覆盖面窄。

校园马拉松有其独特之处,各个高校可结合本校特色,举办校内迷你马拉松。相比于城市马拉松,校园马拉松参赛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赛事路线全为校内道路,对道路和校园秩序影响小,因此其参与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好于城市马拉松。校园马拉松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有趣的形式不仅吸引了热爱跑步的同学,同时也会吸引很多不爱运动的同学。校园马拉松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运动形式,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让体育锻炼有了更多的选择,学生跑步越来越主动,校园里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同学们改变以前生活方式,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响应“三走”号召,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由于校园马拉松处于开展初期,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赛事推广和宣传少,大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度较低,赛事组织力度不够,“校园”色彩突出等问题都制约着校园马拉松的发展,安全、校园氛围和天气等因素都影响着校园马拉松联赛。

3 大学生参加马拉松

随着城市马拉松的兴起,马拉松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大学生参加马拉松有的是出于热爱,有的则是想要体验一场马拉松,不关是出于何种目的,参加马拉松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会有收获的,当然,也需要做慎重考虑。

大学生参赛城市马拉松赛,有很多方面和因素需要考虑。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是父母,参加马拉松需要缴纳报名费,大部分情况下会有住宿费和交通费,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往往会花掉一个学生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另外,平时在购买装备上的花费也不容小觑,一双专业跑鞋最便宜也要几百贵则上千,这些钱怎么来、要不要花都是需要大学生做慎重考虑和衡量的;其次,考虑自身身体因素,毕竟马拉松对身体条件要求还是很高,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跑马拉松,赛前训练和准备是否到位,是否受伤等,只有在自己做好前期准备并且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考虑去参赛;此外,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参加一场马拉松赛事一般来说要花费两天左右的时间,平时训练也会占用课余时间,大学生还有学业要求,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大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然,大学生参加马拉松也会收获很多东西。社交方面,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会有上万人参加,每个人在一场赛事中或多或少会认识几个跑友,他们或是在赛前相互帮助、提醒,或是在赛道上相互鼓励,或是在赛后相互搀扶,参加马拉松赛事拓宽了大学生的社交圈,让大学生的交友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拓宽到社会中,让他们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更早地接触社会。在意志力方面,马拉松会磨练人的意志,一场马拉松跑下来,人们收获的远远不止比赛本身,更多的是对马拉松、对坚持的一种感悟,培养了他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奋勇向前的马拉松精神。这种精神会在他们以后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遇到困难时不再是犹豫退缩,而是选择积极向前。

4 大学生参加马拉松的建议

大学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社会的一面,也有学生的一面。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马拉松是要有充足的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思想、身体和物质等各个方面。

马拉松对于年轻的运动员和未经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比赛项目,因此大学生在参加马拉松比赛前,要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具备了长跑的速度和耐力,并在调整好身体状态后再去选择参加比赛,而不应该仅是下了决心或对马拉松比赛有所憧憬一时兴起就去参加比赛。准备不充分就去参加比赛可能会让自己对马拉松感到失望,更有可能导致自己受伤,得不偿失。在马拉松比赛中精神力量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有时候是一种精神鼓舞着马拉松跑者坚持下去,因此,在平日中,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分子同时也是高素质人才应该做有素质的跑者,在参加马拉松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乱丢垃圾,能够帮助有需要的跑友,树立主人翁意识。

在我国马拉松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可以适当开设关于马拉松方面的课程,可以编写相关书籍,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马拉松文化,掌握马拉松运动的基本知识,了解运动防护和医疗损伤常识。大学生在有了相关知识储备之后,能够对马拉松有深层次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马拉松运动本身。

5 结语

我国马拉松运动正处于并且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很多城市将马拉松打造成城市名片,通过举办马拉松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将来举办马拉松的城市越来越多,参加马拉松的跑友也越来越多,人们会选择那些服务好、口碑好的赛事参加,这就会促使主办方提升赛事服务水平,我国马拉松赛事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大学生而言,根据自身条件和赛事水平,有选择的参赛是明智之举。在保证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平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要单纯的追求参赛。大学生应该学习马拉松训练、运动防护与损伤以及相关知识,做有知识的跑者。学校可以对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进行积极正确的理论和精神上的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马拉松赛事,相应全民健身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中国马拉松官网[DB/OL]:http://www.runchina.org.cn

[2]艾瑞咨询.中国全民运动健身行业报告-产业价值探索 2016年[R].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6.

[3]李雪濛.校园马拉松井喷[J].大学生,2016(4):66-67.

[4]王电海.网络视阈下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49-54.

[5]崔玲.马拉松 钱途漫长[J].中国企业家,2016(5):54-59.

[6]余建通.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长效机制研究:以福建普通高校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7]邓宏涛.论马拉松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J].金田,2014(3):464.

[8]张晓琳.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的价值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4):118-122.

G807

A

2095-2813(2017)07(c)-0146-02

孙中懿(1996—),男,汉,山东威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及马拉松。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46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跑步
冰上马拉松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热天跑步防中暑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一起来跑马拉松
八戒跑步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