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体育休闲绿道建设及特点分析①

2017-11-28 02:23冯睿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绿道武汉市体育

冯睿

(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武汉城市体育休闲绿道建设及特点分析①

冯睿

(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当前,城市已经成为集经济、环境、资源、生态、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需求。尤其是很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体育休闲绿道建设,从而对城市格局、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功能的发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城市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该文将以武汉市的体育休闲绿道建设为探讨对象,分析其绿道特点和作用,从而倡导城市积极健康的建设发展方式。

武汉 绿道 建设 特点

武汉市作为中部发展较快的一座副省级省会城市,近年来,在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武汉市政府积极关注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注重城市内的体育休闲绿道建设。绿道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内气候状况,增加含氧量和舒适度,还能够带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娱乐建设,改善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是落实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标志。

1 体育休闲绿道建设的意义

绿道,是指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是一种线型的绿色的开敞空间,它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或人工廊道进行建设,内设可以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并连接着主要的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在很多城市中,常见的绿道有公园路或者绿带样的条形或线形的公园、休闲广场等。

绿道建设的意义,首先是在生态和资源方面,具有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建设绿道,可以对城市内的动植物及周围环境和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保护。其次是在社会功能方面,绿道可以有效的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对城乡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塑造有很好的效果;有效协调城市格局规划和资源配置,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娱乐休闲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这对城市文化发展和传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再次是在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方面,绿道是一种健康的基础设施,让城市整体的服务品质得到提升,尤其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城市内旅游或消费,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服务,带动城市品牌效应[1]。

很多城市非常重视绿道建设,尤其是建设绿道网络,将绿道分布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发挥绿道网络作用。这些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2 武汉市体育休闲绿道建设的特点分析

2.1 武汉市的基础地理环境条件

武汉市位于我国地理的中部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历史条件悠久。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地理条件优越,植被丰富,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七千多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十一多平方米,城市绿化和森林覆盖率在2014年分别超过了39%和27%。武汉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湿地资源居全球内陆城市的前三名。

武汉市的基础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有利于城市绿道建设和发展,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2.2 武汉市绿道建设特点

根据《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武汉市的绿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市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市域绿道是指由城市中心区域向外部呈放射状的布局,串接生态绿楔、外围新城、水体、山体以及风景名胜区,以突出地域景观、生态及人文特色,以旅游观光和休闲建设功能为主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呈网状布置的,连接城市内部主要功能组团、滨水空间、人文景区以及公园绿地,并以休闲健身功能与交通通勤功能为主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及街头绿地,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和慢行交通环境的绿道[2]。

武汉市的绿道网络总体结构规划是“一心、六楔、十带”。“一心”即城市中心;“六楔”即以东湖、青菱湖、汤逊湖、后官湖、武湖、府河六大生态景观资源为主,将新城、城镇、景点进行串联而构建的市域绿道网络;“十带”是指在“六楔”绿道网络基础上,将主城和新城、风景旅游区相连接的十条市域绿道。

武汉市的体育休闲绿道建设积极连接主城、新城、风景区、郊野公园、交通枢纽等不能功能分区或区域,其总规划长度为2200 km,网络密度不小于1km/km2。通过城市绿道建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信息咨询、休息服务、旅游服务、餐饮和医疗服务、安全保卫服务等,提高绿道系统的便捷性、人性和舒适性[3]。其具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本市优越的自然资源。武汉市的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湖,且武汉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平坦且水资源丰富。在绿道建设中,积极利用东湖,建设了东湖绿道和环沙湖绿道,总长为47.5 km。这个绿道内,涵盖了梨园、磨山景区、水果湖和武汉大学,可进行自行车骑行或者坐车观光。另外,后官湖绿道,位于蔡甸区后官湖畔,包括后官湖线、知音湖线、白莲湖线、高湖线,总长度110 km,占地总面积约530公顷。后官湖绿道不仅是武汉市的第一条郊野绿道,而且还是武汉市的第一条城市观光绿道,是充分利用后官湖而建设的一条绿道。目前,这条绿道建设和发展较为健全,在这里可以玩真人CS野战、长跑、竞走、骑行,甚至还可以进行航模和游艇的游玩。此条郊野绿道,远离市中心,空气较为清新,交通较为便利,非常适合休闲和游玩。

二,绿道网络面积大,可达性比较好。可达性是绿道使用效果的一个标杆,武汉市的绿道建设中,合理的规划了可达性。在绿道内,设计了换乘点145个,并且与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或线路实现了无缝对接,交通便利,可达性非常好。另外,还在绿道网络内设置了较多的服务点、自行车租赁点、停车点、休息区等,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三,绿道景观多种多样,提升绿道品质。武汉市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也很丰富,依托这些资源,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绿道景观,彰显了武汉市的特色。例如,在青菱湖至中山舰再到鲁湖的文化教育类型的绿道,具有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特色,教育意义显著;从盘龙城至后湖的古城遗址绿道,不仅风景宜人、景观丰富,而且具备观光游览功能,对文化遗址保护和历史传承有很重要的意义[4]。

3 结语

武汉市拥有丰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且是较大的旅游城市,城市绿道建设非常重要。武汉市的体育休闲绿道建设以自身优渥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和依托,积极开发城市内部湖泊和绿植,将主城、新城、风景区、郊野等进行串联和统一规划,将自然、生态、经济和人文进行结合式发展。通过绿道建设,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健康的场所,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体验,从而带动武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城市形象和效应,为城市的良性发展和长足进步提供动力和后劲。

[1]常健,刘杰. 基于绿道类别的武汉城市绿道发展方向分析[J]. 中外建筑,2011(6):93-95.

[2]刘盼盼,宋菊芳. 浅析武汉城市绿道建设及特点[J]. 四川建筑, 2014(4):33-35.

[3]周舟. 湖北省绿道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高健. 武汉市绿色交通与绿道建设融合模式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G812

A

2095-2813(2017)07(c)-0156-02

冯睿(1988,9—),男,汉,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56

猜你喜欢
绿道武汉市体育
寻找家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我们的“体育梦”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