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和分析

2017-11-28 02:23樊亚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武德技击攻击性

樊亚伟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

武术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和分析

樊亚伟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

武术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象征,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步步发展而来,慢慢的变成了中华民族人民的无价瑰宝。武术从出现、发展直到今天,技击成为它的核心内容,技击是华夏子孙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钻研,并且经过历代武学大师的揣摩练习得来的,而武术是以技击为主的一项运动项目,所以练习的过程中会使练习者想要练的更好,就跟武侠剧里追求武学之人都爱上乘武功一样。要想体会力量与技击的快感就必须付之于实践,来收获练习武术的愉快感,即使在这途中可能会吃很多苦。青少年并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有完整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都生理和心理是不同步成长的,所以他们往往会表现出随着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步成长,表现出很强的与人争斗的想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又是青少年群体中无论是心智还是生理都比较成熟的一类群体。长期从事于武术练习,练习的过程是否对练习者有攻击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研究和分析它的影响。

武术 技击性 攻击行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武德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并且无价的瑰宝。它在发展过程中变得丰富多样,更是成为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世界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们造成了影响,所以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重要。

1 武术及武术技击性的介绍

1.1 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通过训练格斗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磨练精神意志的一种运动手段。它是以攻防格斗技术为基本内容的一项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类早期狩猎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猎取食物和抵御猛兽的袭击,必须同凶禽猛兽格斗以求生存,则逐渐形成了以攻防格斗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武术。后来则由于氏族社会的形成,各部落的战事发生,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与军事技术结合,成为人类训练攻防格斗技能的手段。历史发展至明清时代,热兵器逐渐发展,相应的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换句话说,人们对攻防格斗用于军事手段的意识消退,而把它强身健体的作用作为主要的功用了。于是,武术开始以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形式在我国流传。受现代世界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启迪,工作人员将武术运动开辟了散打比赛,并以一种竞技体育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2 武术的技击性

武术即具有民族文化性,又有攻防技击性。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随着武术的飞速发展,它的技击性的不好的一面也暴露在大众的眼前,攻防技击成为现代武术发展的核心问题。

2 民族传统体育的简介

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通行的,如人们常说的体操、田径、球类等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是由一些西方的欧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类体育运动被称为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太极拳、导引、武术,日本的相扑,印度的瑜伽、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民族中发展起来的,这类体育运动被有的人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但是在武术与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两者渐渐产生了矛盾。

3 武术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分析

有研究表明,个体在攻击行为中趋向于自动化,而所处环境和职业特点等均是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3.1 所处环境和职业特点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专业运动员和大学生的攻击程度有差异显著。运动员经常会运动来强健体魄,所以他们的体格较大学生强壮,所以运动员们的攻击性远远高于大学生。个体是否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和他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环境为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提供导火线,那么挫折,失败等的产生就会使人产生攻击性;另外,在运动员的成长环境中,他所接触到的攻击性行为也会储藏在他的脑海里,等到一定的时机会使他产生攻击性行为。青少年是一类喜欢观察和模仿的群体,所以社会中,如某一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的攻击性行为的不被加以惩罚,就可能使其他队员也模仿这种行为,在另一次比赛中运用到那种行为。由此可见,远动员的社会学习和比赛环境中所受到的挫折是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

3.2 环境和职业特点共同作用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和分析

在职业的严格要求和所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可以对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员的攻击性强于普通人,当一个运动员所处在攻击性行为比较泛滥的环境中时,他的攻击性要高于普通人很多,此外,一个处于攻击性较多环境中的运动员,其攻击性一定远高于处于良好环境中的普通人的攻击能力。

4 改变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加强武德教育

4.1 加强武德教育

武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而武术的精髓在于武德。武德,即武术道德,隶属于体育道德范畴,它既是参与武术活动的人们所应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训练,比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准则。武德教育,就是依据武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武德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对习武者进行仁、义、礼、智、信等的教育。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行形势政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加强习武学生的武德教育,把习武同弘扬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提高武德,可以间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观,可以教会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以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重。同时,加强习武学生的武德教育,也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抓好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对武术教学,进一步推广武术运动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4.2 加强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盈利而忽视掉了武德,他们建立武学机构只是为了赚钱,有的只注重武术技术的训练,结果造成了一些习武的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依据武德处理问题。而武德教育的缺乏,使得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足,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不能体会到其精髓,其专业素质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且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一些高校的武馆里边的学生拉帮结派,欺软怕硬,在比赛中不遵守规则,走些歪门邪道,为了获胜不择手段,颇有点古代武侠剧中走火入魔的趋势,着实令人堪忧。这类事件的发生,既有损于武术本身神圣的形象,也有损于学校的形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使人民的利益收到损失。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严重影响了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影响了祖辈们创立武学的初衷。由此可见,要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谐发展,必须加强武德教育。

5 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就像中国传统文化那样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武德教育,来减少武术对传统教育的技击性,也使习武者能够更好的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我国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华武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12-17.

[2]门惠丰.武德修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40(7): 29-32.

[3]曾斌荣.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心理特征及思想工作[J].安康师专学报,2004,15(7):22-25.

[4]王力.浅谈武术套路演练中的攻防意识[J].湖北体育科技,2010,31(8):14-27.

[5]杨建营,唐文兵.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4):3-5.

G80

A

2095-2813(2017)07(c)-016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67

猜你喜欢
武德技击攻击性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