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m跑的供能特征分析①

2017-11-28 02:23刘祥宏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有氧耐力强度

刘祥宏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800 m跑的供能特征分析①

刘祥宏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该文采用生理学能量供应视角,对已有研究分析,阐释800 m的速度特征。认为各供能系统供能的比例发生变化一定的变化,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变化;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水平的提高,三个供能系统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促进成绩的提高;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水平的提高,乳酸供能系统供能能力也随之提高,也就意味着有氧和无氧系统供能比例缩小,从而体现了某些项目向无氧供能方向发展的态势,给人们留下的是无氧供能的印象。

800 m跑 速度 耐力 特征

能量是制定训练计划,实现某一运动活动所必需的专门生理机能能力。总体来说,随着科技进步、理论的完善、训练方法的多样化,技术动作更加科学、合理,各个项目的运动成绩都会有所提升。随着近年来100 m跑的突破性进展,800 m跑项目却迟迟不前。尤其近年来我国中跑失去以往的优势地位。全国纪录还是20世纪90年代创造的。世界纪录年20年时间也仅仅提升了0.2 s。目前

800 m跑成绩停滞或提升幅度小可能有多种原因,基于对项目的特点和性质的认知的制约因素分析进一步认识中跑项目的特点,以便为中跑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1 800 m跑特点的综述

对于中跑大多都是与长跑相结合,统称中长跑,但是中跑与长跑的特点是否相同这点上,由于距离的因素,名称上的划分对身体的要求差异性可想而知。20世纪90年代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性项目”。他提出,运动员既要有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水平,中长跑才能达到世界水平。这一观点的认识提升了我国在当时中长跑的整体实力,不可否认,目前男子、女子800 m的全国纪录还是在那个时期创造的。800 m是中长跑这一总称中距离最短,强度最大的项目。中跑属于极限下强度的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要求较高,运动员需用较高速度跑完全程,才能取得优异成绩[2]。

认为,“中长跑都是速度耐力性项目。中跑运动中基本以无氧供能为主。全程跑中,既要有良好的速度,又要具备保持高速度的能力”[1]。其中高速度的界定多少才合适?在1996年发表的《田径运动的特性与项目特征》文章中认为,短跑是以最高速度向前的周期性运动,是以快速的摆动——着地产生最高位移速度的运动项目。创造最高速度是短跑的突出特性[1]。最高速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跑的项目都可以用“最高速度”来形容。Fox认为,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用“运动时间”作为“共同的标准”来判断其能量供应。他采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项目性质进行分析。此外,运动时间和强度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概念。从强度来说,分为极限强度、次极限强度、大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极限强度是指持续最大速度或最大力量(肌肉快速紧张地工作)做10~30 s的练习,心率在190次/min以上。强度越大,运动持续的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以上观点中对中跑供能特点的认同都与速度相关,因为中跑是在固定距离内,时间最短取胜的运动项目,这是所有田径跑项目的共同特征。有距离有时间就出现了速度,这个速度大多用单位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2 中跑能量的特点

根据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又称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3]。因此对于人体运动的能力高低都会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综和前人已有研究对于中跑的能量供应比例没有明确的界定,采用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反而不同,中跑是乳酸系统和有氧系统为主要供能系统,典型的速度耐力项目。因为人体运动的能力高低都会与心血管系统相关。所以速度耐力项目要着重发展以乳酸和以有氧供能系统相结合为主要能量供应的能量供应系统。根据FOX能量连续统一体各区间的划分,在对中跑定性时需要慎重对待,依据是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但是在实质上需要以能量输送比例来具体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能量特点,实现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对于中跑项目能量特点的论述,中跑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兼有的混合代谢。随着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度[4]。随着运动水平和竞赛恶劣程度不断提高,中跑在大力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对混合代谢的能力和无氧代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平均速度快冲刺能力强,就有可能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力做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属于高速度耐力性项目[5]。

3 速度与供能比例

表1中所列举的运动员专项以及运动成绩,可以发现,800 m跑的运动员在400 m项目上都有较好的成绩。表中有800 m专项的运动员速度特征可以看出,800 m专项运动员其400 m与800 m的平均速度比都超过了85%。我们根据最快速度比来看,800 m相对于100 m跑平均速度10.44 m/s来说强度下降较大,在400 m跑的平均速度看出,平均速度水平比为76%。与迈克尔·约翰逊创造的400 m纪录43.18 s相比,平均速度水平比为85%。依据这个比例来说,800 m速度可待提升空间还是可以继续提升,一个因素是提高极限速度,另一个是提升速度保持能力,即无氧抗疲劳代谢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其能量特征和项目特征的认识是其造成现代800 m跑成绩没有大幅提升的关键。

4 研究设想

目前对于800 m供能比例的问题从之前的无氧与有氧比例70%和30%,到现在的几近各占一半,这个差距是巨大的。目前对于无氧的极限问题,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个极限在时间上为75 s左右,这是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的。那么,中跑最短的800 m项目目前最少也需要100 s,必然需要有氧供能来提供能量的支持,中跑应是以有氧和乳酸供能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因此要抓住有氧——无氧这个分配的问题。对于目前800 m供能特点的变化我们还可另一种思路,基于能量代谢问题思考。各供能系统供能的比例发生变化一定的变化,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变化;成绩的提高是训练负荷增加的结果,是运动员身体适应的结果,是心血管系统机能能力显著改善的结果;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水平的提高,三个供能系统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促进成绩的提高;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水平的提高,乳酸供能系统供能能力也随之提高,也就意味着有氧和无氧系统供能比例缩小,从而体现了某些项目向无氧供能方向发展的态势,给人们留下的是无氧供能的印象。

5 结语

中跑是被誉为最难跑的运动项目,尤其是800 m,近年来的成绩一直没有突破。确定中跑是有氧和乳酸系统供能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可以说,无论有氧多一些还是无氧多一些都会出现优秀运动员,但是对项目的突破还是需要具体确立项目的特性,才能在该项目中实现质的飞跃。

[1]俞樟炎,王保成.田径运动的特性与项目特征[J].田径,1996(6): 12-17.

[2]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3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3:75.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16-217.

[4]卢平林.田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8.

[5]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79-181.

[6][苏]勒·斯·霍缅科夫.田径教练员教科书[M].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3:206.

G822

A

2095-2813(2017)07(c)-0183-02

刘祥宏(1993—),男,汉,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83

猜你喜欢
有氧耐力强度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