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①

2017-11-28 05:39孙彩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内容校园

孙彩红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205)

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①

孙彩红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205)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何在体育运动开展的同时倡导和实施生态文明理念,现已成为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该文以生态体育为切入点,对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发路径进行探索,并从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对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学校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旨在为学校生态体育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学校生态体育 开发 教学模式 构建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绿色生态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现如今,生态学的思维研究具有前沿性、高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在生态保护的发展背景下,体育学者也逐渐重视体育运动与生态之间的契合发展,从而促进人—自然—体育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该文在“生态体育”理念的指导下,将生态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探索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发策略,并对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可见,研究学校生态体育开发与教学对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对策

1.1 加强生态体育文化建设宣传力度

生态体育开展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型校园,生态体育的提倡为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种高端先进的发展理念,因此应加强校园生态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宣传方式主要有:(1)通过校园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倡和执行“生态体育”文化传播,如,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各种警示牌和教室板报等。(2)围绕“生态”主题举办的校园体育活动,如“生态体育”文化节、“生态体育”文化竞赛、“生态体育”文化创意活动等,使生态体育融入到校园生活中。(3)注重拓展生态体育运动的形式,将生态体育运动作为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方向之一。在课外体育活动、实践活动、余暇时间中开展“生态化”体育运动,由学校领导和教师指导班级、体育社团、学院等开展诸如登山、探险、远足、森林游戏等“生态体育”运动。

1.2 提高生态体育意识

生态体育意识的增强是推进学校生态体育运动发展的内驱力,可使人们正确认识到生态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形成学校体育与生态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建立科学的生态体育意识。学校生态体育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可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宣传方式实现,一方面可为学生创建校园生态体育环境,通过整合自然环境、校园文化和体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和创造具有生态特征的体育内容和形式,将学校体育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建设绿色的生态环保场地和运动设备;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生态体育道德文化的建设,将生态体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通过“绿色奥运”和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引导校园师生,不断强化生态体育环境意识,促进学校生态体育的稳步发展。

1.3 建设生态体育课程

如何使生态体育在学校得到深入的发展,关键途径就是建设生态体育课程,生态体育课程为校园开展生态体育搭建了桥梁,通过生态体育课程的方式可大力宣传生态体育信息、培植生态体育意识、传授生态体育内容和方法,因此生态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始终围绕生态宗旨,开展创新且有意义的实践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校园的生态高度。(1)体育课程要高度体现“学生—体育—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2)通过筛选、整合和创造开发适合校园开展的生态体育教育内容;(3)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提高生态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2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态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理念引入校园并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体育课程的建设主要由正确的教学模式构成,并作为支撑,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适合现代学生的学校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则十分关键。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生态学和体育学等多个交叉学科作为理论依据,并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依据体育教学程序设置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以下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探讨。

2.1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指通过生态体育课程的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生态化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多种生态教学内容和方式中体验生态体育的本质和价值,全身心地融入到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即达到一个基础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个中级目标——人与社会的和谐、一个理想目标——人与自身的和谐。

2.2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容要区分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凸显“生态”的主要特点,摒弃传统的教学套路,设置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初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增设生态体育教育理论课。传统的体育教学尤其注重对技术和体能的提高,理论知识较为匮乏,因此在生态体育模式的教学内容中可增设与生态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丰富并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在生态体育教学内容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正确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与自然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关系,同时还要掌握在体育运动中预防危险技能和应急的处理方法等理论体系,因此增加生态体育理论知识课程十分必要,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体育技能,才能在生态体育运动中获得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学校要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生态体育理论课程,并注重理论知识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如建立户外拓展课程,在户外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授,不仅别出心裁、调节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魅力,高质量完成生态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根据当地、当时自然资源设置教学内容。我国地大物博,四季分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有河流、山川、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丰富多彩,各有差异,因此也为学校生态体育教学内容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那么学校就可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周遭的自然资源和季节选择与生态体育相关的教学项目,例如地势平坦且季节适宜,则可开设趣味的“风筝课”;若周围有森林且季节炎热,则可设置相适宜的老鹰捉小鸡等生态体育课程;若有山路且在春秋天则可设置远足课程等;若冰雪覆盖则可开设溜冰、滑雪等生态体育项目。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形成主动的生态保护本能。

(3)根据当地的民俗体育文化设置教学内容。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每个民族都拥有悠久且丰富的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文化资源有引导人们形成“生态体育”思想的功能,如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渗透着鲜明的“生态”思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如潍坊的“风筝”、淄博的“蹴鞠”、南方的“赛龙舟”等,此类具有民俗文化的体育运动可通过进一步筛选、整理和加工增设到学校生态体育教学内容中。

2.3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要以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角度原则为依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融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评价方式开展。

[1]陈健.城市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6.

[2]付群,肖淑红,陈肖丽,等.生态体育园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4-51.

[3]李锦辉,徐向军.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1-2.

[4]蒙祖敏.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G807.4

A

2095-2813(2017)03(a)-013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33

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2015048)。

孙彩红(1980,11—),女,汉,湖北仙桃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教学内容校园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