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中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探索①

2017-11-28 05:39李华彭森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企运动员培训

李华 彭森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4)

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中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探索①

李华 彭森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4)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政府主导;其次,需要构建两套班子,一套是“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协调与监督,另一套是“培训规划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好实用的培训计划;再次,需要创建体、校、企多方合作的培训模式或途径;最后,需要退役运动员的积极进取,从方方面面搭建合作共赢平台,扎实有效地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从而能使不同类别、不同职业技能的退役运动员与社会所需的岗位优化对接,解决“出口畅”的问题,赢得“进口旺”,有效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退役运动员 政府主导 体、校、企合作培训 资源优化配置

1 政府主导的功能

1.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校、体、企多方合作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成功的国家都十分注重对校企合作的立法保障,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行为和内容都有明文规定,在制定相关法律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应出台有关行政法规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规范、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根据我国目前体、校、企现状作出建设性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法律法规。

1.2 建立健全人事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技能教育有效扩展

一是制定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系统,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进行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如由国家体育总局核发的关于体育行业各类资格证书,有助于退役运动员在培训中取得各类不同的资格证书,以便顺利就业。二是设立专门机构,对体、校、企合作培训进行管理和指导。三是提供有效的经费支持,培训经费应来源于政府的专项资金,应纳入运动员的保障体系,确定经费的使用主权,制定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界定运动员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制定一套职业培训的运行规范激励机制,保证培训实效。四是创立协调员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训中的监督和指导功能,协调体、校、企、退役运动员各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保障政府资金的合法使用和各方权益的保全。

2 体、校、企多方合作培训的意义

2.1 是我国转型期深化改革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也由计划安置转为市场安置,由于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相对单一、综合素质偏低等原因,形成了一部分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早在2002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把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退役安置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体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困难重重,因为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安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体育部门的政策和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涉及到大量的经费投入与使用,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对接等诸多环节,这就需要体、校、企等多方深度合作,创设共赢平台。

2.2 是盘活资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良策

充分利用体育局、学校、企业现有的培训环境和教育资源,由体育局统筹安排,政府协调,对现有资源(各类体育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或含有体育系的各类高校)进行优化整合,使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学校相对师资雄厚,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育局根据本地学校实际,把各类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或培训基地挂靠在适应的学校,再集中体、校、企各方面的人、财、物以及环境资源,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如广西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学校体育教师资格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救生员培训等都挂靠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本身就与校区内外6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在促进其稳定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这样,学员的理论基础和实习实训都可落实,可确保培训质量,做到人才能找到施展才华的岗位,企业单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

2.3 是提升能力和拓宽就业面的好途径

体、校、企合作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内容是根据市场、企业需求设置的,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势必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培训效果,从而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体、校、企合作的范围越大、层次越深,退役运动员就业的门路就会越宽广。

2.4 是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好举措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专业人才,因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批经过培训获得体育行业资格证书的退役运动员进入体育产业岗位,必然会推动体育产业向前发展,体育产业的拉动效应,势必促进地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5 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退役运动员通过多方合作培训,提升了就业技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使得出口顺畅,必然会迎来进口的旺(即大量有竞技体育潜质的后备人才涌进),从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 政、体、校、企多方合作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体、校合作培训退役运动员的合作形式一般是体育局根据高校的体育资源情况,把适合的体育行业资格证培训基地挂靠在学校,如上面所说广西的多项培训基地均挂靠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校、企多方合作培训的情况很少,且一般只在表层的信息互通上。学者卢志成、谢惠平等在“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困境及其加强职业教育应对策略分析”一文中提到了“体—教—企”结合方式,但未作具体阐述。

该合作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校企合作成功的国家都注重对校企合作的立法保障,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行为和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有法可依。在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所以,企业在没有利益可获的情况下,就不会对校企合作关心。

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大部分是从事体育行业岗位,职业技能相对单一,社会市场所需的人员有限,体育俱乐部一般只提供退役运动员实习实训的场所和岗位,深度的合作培训还有待发展。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是专用性人才资本投资,企业的参与度受制于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以及资金的厚实程度、培训所获的现实利益等条件,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企业更多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对能较容易地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的一般技能水平的劳动者,这样的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3.3 缺乏有偿的培训经费

校方参与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取决于经费的投入,学校一般经费相对紧张,如有较充足的培训经费,校方也是愿意积极参与的。对于社会上有一定资质的体育行业,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与培训经费的多少相关联。

4 政、体、校、企多方合作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4.1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律和激活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在现行税收法律规定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关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政府和体育总局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部分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大学,自主择业的给予货币补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多种原因,效果还不够理想。随着政府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对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政、体、校、企合作必将深度发展,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与就业路子会越走越宽。

4.2 政、体、校、企合作初具雏形,多方合作意向明显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探索政府推动、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多种多样的体制机制,增强了资源的整合能力,承担了国家、自治区、教育部、体育局的多样培训任务,如教练员岗位培训、学校体育教师资格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救生员培训等。该校与校区内外6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学校还将扩大对外交流、联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职业培训。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政、行、企四方协同的教育新模式,创新了多方育人的新体制,这些可以说明,政、体、校、企合作已初具雏形,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拓宽与加深,其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Column-Bot为机器人多功能开发平台.它集成机械、电子等多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人完成生产劳动.

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与就业安置,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起着主导的功能。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学校优质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不仅能够给它有效的服务,还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取未来员工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迁移,有助于企业招到适合的优秀人才,以较低的成本支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学校想获得资金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设计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与学员的就业门路。同时,企业派遣业务精、师德高的教师上实践课,对实习实训的全程跟踪指导,帮助解决学校部分实践课师资缺乏的问题。各方面合作意向明显,政府的功能与职责是法律法规的保障到位、主导功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体育行政部门应在统筹安排中穿针引线,为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起到协调联络作用,确保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协调各方权益的保障落实,最终保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促进竞技体育和体育行业的持续发展。

5 体、校、企多方合作培训的构思与设想

5.1 制定相关法律为多方合作培训保驾护航

一是立法保障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经费,二是规范企事业单位应承担的培训责任,立法对积极参与培训的按其成效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同时按其培训贡献减免适量的税收,以此激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培训的热情,促进合作多赢。此外,还应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对体、校、企合作培训进行全程规范,使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5.2 构建专门组织机构对多方合作进行管理指导

一是由政府领导兼职,聘请有资质的体、校、企高层人员组成“培训管理委员会”,来加强对体、校、企多方合作培训的管理和监督。二是由体、校、企具体合作方组成培训规划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退役运动员实际情况和各方资源,统筹规划好培训事宜,做好人、财、物以及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在“培训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下严格实施。

5.3 联盟各地体育集团,满足双方行业岗位需求

根据调查退役运动员选择参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情况统计,有64.4%的选择参加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为了使这些立志就职于体育产业的退役运动员通过岗前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后能顺利与岗位对接,需要与各省、市体育产业集团公司结盟,不断扩展体育行业的需求,使双方的意向与需要都能得到有效满足。根据有关调查所知仅就湖南省长沙市,从2015年开始,市和区县级体育部门每年增加2 000名社会指导员,到2017年,全市要拥有21 000名社会指导员,而对于这些进入社会指导员岗位的培训是免费的,就业前景好。全国各省市也一定会有同样的需求,早日联盟,早做规划,使立志从职于体育行业的退役运动员如愿以偿,是皆大欢喜的事。

5.4 联系当地职教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格局

对广大退役运动员来说,入职就业必须多方位、多渠道,对一部分学历低、年纪轻的退役运动员选择就读于中职就业率高的专业,也是明智之举,一般中职专业时间短、毕业难度小、就业快、待遇也好,体、校、企合作培训理应包含中职学校。在举重、摔跤、拳击等安保上有优势的退役运动员可选择参与“协警、专职保安”的培训,这种培训时间更短,可直接上岗。在其他方面就业有困难的可尝试参与保安系列。因为社区、医院、学校等需求的保安员数量大,在当地物业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只要退役运动员放下身段,保安工作也是大有作为的,起码能做到自食其力和养家糊口。

5.5 创新和构建体、校、企合作培训的多种模式

5.5.1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模式

体育部门根据高校的体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把适合于退役运动员培训的有关项目或培训基地挂靠在学校,由政府和体育局出培训经费,学校、体育集团公司(企业)按计划共同培训,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地,顶岗学习,企业优先录用合格学员。

5.5.2 培训学员与预备员工模式

体、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训、共同考核,学员既是培训学员,又是企业的预备员工,培训合格后直接到企业上岗。

5.5.3 “半工半读”模式

学员一半时间在校学习理论,一半时间到企业或工厂实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和指导学员。

5.5.4 “订单培养”模式

由用人单位(企事业、物业等)根据用人需要与培训单位(体、校)共同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用人单位全程参与,培训合格后直接到用人单位上岗。

[1]徐理文.基于中职学校就业市场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卢志成,郭惠平,李斌琴.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困境及其加强职业教育应对策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22-26.

[3]兰政,祁丽.高校建立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基地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9-200.

[4]郑伟,徐文静.产学研结合的运动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体育世界,2013(4):1-3.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四川劳动保障, 2014(7):44-47.

C939

A

2095-2813(2017)03(a)-014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42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B114)。

李华(1985—),女,汉,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彭森(1976—),男,汉,河南商丘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校企运动员培训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会议·培训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