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村的“小目标”

2017-11-29 01:38彭景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小目标边远猪仔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彭景

团结村的“小目标”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彭景

为方便村民更好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村村干部采取双语课堂进行讲解。

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走了两个小时,记者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团结村。

团结村全村面积8.1平方公里,有530户3239口人。其中苗族同胞占总人口的85.4%,贫困户有50户166人。

“十九大,饶嘞!饶嘞!(苗语:非常好)”党的政策传到团结村村民耳中,老人王先益一个劲地点赞。

由于团结村的苗族同胞较多,大部分都是听不懂汉话的老人。为方便村民更好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村村干部采取双语课堂进行讲解。“先用汉语讲解,再用苗语来翻译,这样,村里的老人们就能够听得懂了。”团结村党总支书记岳维顺向记者介绍,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的课堂,团结村已开办了两期。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医疗保险制度都是通过翻译告诉我们的。”王先益说,“听了村干部的翻译宣讲,知道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相信未来生活越变越好!”

团结村结合村里实际共话产业发展,让党的声音传到这个边远的村寨,贯彻到每一个村民心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等战略方针,为咱们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团结村驻村“第一书记”江波说。

“那些年怎么都没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喝水不用挑,出门不再满脚泥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67岁的老支书胥廷先说着村中的变化,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村能越来越好,“现在就希望我们村能发展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实现同步小康。”

连日来,从中心城镇到边远山村,从政府部门到普通家庭,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龙里县全县各地掀起了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热潮。龙山镇全镇上下正实施物质精神文明齐抓,深化思想扶贫到户、党恩教育到人、文明创建到家,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山村困难群众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党的声音走进边远村寨,让老百姓有了期盼,有了保障,底气更足。

位于团结村中火烧寨组的唐龙两口子在自家的养猪场里忙碌着。“今天上午9点多,这头母猪下了14只小猪仔,我得让它至少存活13只。”曾经在浙江打工的唐龙学到养猪技术后,便想着要回家乡自己创业,为家乡尽一份力量,如今养猪场已经有330头猪,自己也早就脱了贫。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预备党员唐龙来说,也有了新目标:将规模继续扩大,将来免费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猪仔、传授养殖技术。“我想带着大家一起把生活过得更好!”唐龙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小目标边远猪仔
边远的生活
“边远”乡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思考
九菊
在边远的多民族交融地区,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刷爆朋友圈的“小目标”真的有用吗
月入两万元的家庭,如何制定理财“小目标”
田溯宁的安全“小目标”
奇怪,睡不着
发生在“边远”岗位
跳跃的“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