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

2017-11-29 09:09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图谱微信研究

李 斐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

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

李 斐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 876篇与移动学习有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了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对文献的阅读,指出当前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平台、应用模式、资源开发、相关支撑技术及移动学习环境等五个主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关注点: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研究质量;拓宽移动学习应用范围,加强多终端的设计研究;重视移动学习的评价研究.

移动学习;发展趋势;研究主题;知识图谱;共词分析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因其具有即时性、个体性、协作性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主题、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于优化、调整此领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杜彦昌等[1]从时间分布和内容分布两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李楠等[2]利用内容分析法对重要期刊和硕博论文移动学习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虽然这些研究对移动学习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观因素较强等不足。该研究采用较为客观的社会网络图谱、聚类等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对近5年来国内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分析,以进一步把握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轨迹,以期对后续移动学习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近年来,在各大期刊上刊登了众多有关移动学习的文章,为了保证获得数据的完整性,提高研究的可信度,该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移动学习”OR“MLearning”为主题词,时间跨度为2012—2016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 069篇文章。通过阅读全文或摘要,人工筛除会议通知、重复稿件、研究综述等193篇,最终确定有效文献2 876篇。

1.2 研究方法

1.2.1 共词分析法共词分析法(Co-word analysis)是利用文献集中词汇对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中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词汇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3]。该研究在对文献构建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分析方法,归纳出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

1.2.2 科学知识图谱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旨在将知识和信息中令人瞩目的最前沿领域和学科制高点,以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悄然兴起[4]。知识图谱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5]。该研究通过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方法来揭示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概貌,从而使人们能够清晰地审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等信息。

1.2.3 研究工具与过程第一步,利用知网的导出功能,将所选文章以Note First格式导出;第二步,利用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 2.0进行关键词提取,并构建共词矩阵;第三步,将共词矩阵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转化格式后,由Net draw软件二维社会网络关系图谱,以此来揭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步,为了进一步分析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将Bicomb 2.0导出的共现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后,利用SPSS 22.0对相异矩阵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最后分析得出移动学习领域的基本结构和研究热点。

2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2.1 论文发表年限

某领域的期刊发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12—2016年间共发表有关移动学习的文章2 876篇,且每年的发文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由2012年发表的239篇迅速上升到了2016年的941篇。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并且通过Excel绘制的指数趋势线及决定系数R2=0.979可以预测,未来有关移动学习的文献数量将持续增长。

图1 2012—2016发文量统计

2.2 高频关键词分析

由于关键词是作者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的,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能够很好地揭示研究主要内容。通过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内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的研究,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6]。该研究通过书目共现软件Bicomb 2.0提取文献关键词,并在统计过程中,对同义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处理,如“微课”“微课程”合并为了“微课程”,“移动学习”“m-Learning”“m-learning”合并为“移动学习”,“微学习”“微型学习”合并为“微型学习”等。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积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该研究选择频次≥20的关键词作为高频词,共占总频次的39.58%。这53个关键词基本反映了近5年来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除去检索词“移动学习”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智能手机(302)、微课程(267)、微信(132)、教学模式(98)、大学英语(96)、移动终端(84)、翻转课堂(74)、云计算(73)、学习模式(67)和自主学习(65)。这10个高频词反映移动学习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资源开发、教学设计、学习模式等方面。

2.3 社会网络图谱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国内移动学习近年来研究热点间的内部关系,该研究在词频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网络图谱分析。该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对Bicomb 2.0提取的共现矩阵进行可视化,绘制了基于中心度(Betweeness)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如图2所示。

表1 移动学习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图2 高频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

图2中的正方形点代表高频关键词节点,节点越大,说明该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越大,说明它控制其他节点共现的能力也越强;两节点之间的关系用实线连接,实线越粗,代表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越强[7]。该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关系图进行了分析。①节点大小。除检索词“移动学习”外,智能手机、微信、微课程、教学模式、移动终端等构成了国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代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微资源的开发等。②节点间的关系。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可以反映节点之间的亲密程度,以“移动学习”为中心,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连线最粗,且距离最近,反映了大多研究者选择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的支撑设备。其次,与微信、微课程、教学模式、大学英语之间的联系也较紧密,表明微信和微课程是移动学习开展的主要平台支撑和内容保障。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移动学习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重要保证;大学英语是移动学习主要的应用领域。③使用K-cores分析将整个网络进行分类,其中中间较大节点占据了网络的大部分位置,表明这些关键词是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他节点都围绕这些来展开研究。④边缘节点。处于网络的边缘节点有移动学习环境、影响因素、移动学习模式、平板电脑等,它们虽与其他节点联系较分散,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的研究方向。

2.4 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应用可视化图像显示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的领域结构,该研究首先通过SPSS 22.0对聚类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3所示),以期明确研究的趋势。从图3中可以看到,除大学生、设计、教学改革外,其余50个高频关键词参与了聚类,其中纵轴代表的是高频关键词,横轴数字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关键词在越短距离内聚集,说明他们相关度越高、关系越密切,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高职院校”。

依据系统聚类树状图的分析结果,可将国内移动学习研究分为以下五个研究主题:

2.4.1 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此主题包括大学英语、手持移动设备、学习资源、微信、微博、云计算、3G、学习平台、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影响因素、策略等13个关键词。移动学习平台是由无线网络(GPRS、Wi-Fi、3G、4G)、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以及移动设备三部分组成[8]。其中,微信、微博凭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个性化的服务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基于微信(微博)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一方面,研究者致力于构建促进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理论框架;另一方面,研究者主要选择大学英语作为移动学习平台应用研究的主要阵地,用于研究平台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图3 高频关键词系统聚类树状图

2.4.2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研究此主题包括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微型学习、开放大学、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自主学习等16个关键词。随着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因而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研究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者不仅致力于探究移动学习在学校中的应用模式,而且还积极探索其在非学校领域的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和高校中,研究者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如梁中、程波[9]提出了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单小艳、李文艳[10]通过实证研究论述了移动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在非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领域涵盖面广泛,涉及企业、开放教育、农民工教育等方面。这充分说明移动学习已走向社会各行各业。其中,王富祥、林新奇[11]从员工自主性、资源多样性等方面构建了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微培训体系;李伊白[12]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

2.4.3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研究此主题包括应用、教学、微视频、微课程、教学设计等5个关键词。微资源是开展移动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充足的资源保证下,移动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由于资源的开发除了需要考虑知识本身及平台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特征,因而微资源的开发、设计、推送等成为此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刘俊、赵呈领[13]为有效地将移动学习各资源进行结合,提出了基于主题图式的移动学习资源共建模式;李浩君、项静等[14]构建了基于ANFIS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呈现模型。

2.4.4 移动学习相关支撑技术的研究此主题包括学习模式、数字化学习、移动技术、平板电脑、信息技术、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资源、信息化等9个关键词。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移动计算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信息设备技术、移动设备系统软件与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15]。纵观此主题的文献,有关移动设备系统软件与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研究文章占多数,系统平台是学习者与教师、同伴进行学习、交流的“直接环境”,因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次,关于无线信息设备技术的研究,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机交互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基于终端的增强现实研究。程志等[16]以手机作为增强现实应用的实现平台,论述了基于手机的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相比之下,关于无线网络技术方面的文章就比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多为教育界人士,因而研究多为基于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研究。

2.4.5 移动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此主题包括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移动学习系统、移动学习模式、移动教学、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环境等7个关键词。移动学习环境具有可移动性、分布式等特征。它不仅包括实体的物理环境,而且还包括无线技术、资源、平台、系统、学习活动设计等非实体环境,因而移动环境的建构是保证移动学习的基础。一部分学者着眼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整体设计研究,如田嵩、魏启荣[17]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开放接口将本地网站与公众平台相结合,设计了基于混合云模式下的移动学习环境。也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移动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进行设计研究,如简琤峰、陈嘉诚等[18]设计了支持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云黑板教学平台;张乐等[19]在分析Moodle移动版的功能上,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移动学习活动,并做了初步的案例设计。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对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图谱、聚类的分析,较直观地反映了当前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主题、热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的特点:在移动学习的设计开发方面,研究虽多关注提供移动学习教与学方面的支持,但是目前仍处于将智能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微信为支撑平台进行资源、系统的开发设计,而缺乏以“教育”代“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移动学习应用方面,研究者一般选取大学或是高职院校的英语学科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其他学科的关注较少。针对以上的结论,该研究对国内移动学习的未来研究发展提供以下建议,供学者参考:

3.1 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研究质量

虽然移动学习在国内发展较国外晚几年,但是移动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利用已有的学习理论,如强化理论、联通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指导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资源的开发、平台的建设。但是这些理论在表现移动学习独特优势时仍存在欠缺,如不能很好地体现移动学习的碎片化及泛在化学习等。还有一部分教育界人士针对移动学习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如吕婷婷等[20]提出的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张贵海[21]提出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等,应用模式可谓“百花齐放”,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停留在实证某一门课程的实效性研究上,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容易导致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因而,在未来几年的研究中,应着力于完善和发展移动学习理论的研究,在探讨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时,尽可能多方合作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促进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的高效应用。

3.2 拓宽移动学习的应用范围,加强多终端的设计研究

从关键词的统计来看:第一,移动学习应用已经渗透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及地区,但是目前研究者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大学及高职院校,而缺乏对企业、远程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特殊教育领域及欠发达地区的移动学习应用效果研究;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设备,如iPad、电子书包、电子阅读器等,但是研究者仍习惯于将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的支撑技术进行研究,并未真正将更多的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学习领域。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建议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不同领域的本质需求,拓宽移动学习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要多关注对不同移动终端、不同操作系统的研究,发挥移动终端的教育优势。

3.3 重视移动学习的评价研究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也正因为它独特的优势,使得研究者对移动学习效果的研究显得困难重重。目前,对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仍采用的是访谈、问卷等较为主观的方式,而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加强多方合作,致力于建立专门、统一的评价体系,使得移动学习的评价有章可循。

[1]杜彦昌,刘凯.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2014,1(13):18-19

[2]李楠,李盛聪.2006—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成教研究,2012,53(5):53-57

[3]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4]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5]秦长江,侯汉清.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96

[6]卜彩丽.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共词分析的可视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6):73-79

[7]肖明.知识图谱工具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37-38

[8]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4(7):77-83

[9]梁中,陈波,于泠,等.基于手机微信的信息安全翻转实验课堂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33):156-160

[10]单小艳,李文艳.大学英语移动化自主学习模式及其教学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71-173

[11]王富祥,林新奇.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训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6(34):101-104

[12]李伊白.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0(9):37-42,79

[13]刘俊,赵呈领.基于主题图的移动学习资源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1):87-91

[14]李浩君,项静,华燕燕.基于ANFIS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呈现模型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2013,7(23):100-105

[15]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3):12-18

[16]程志,金义富.基于手机的增强现实及其移动学习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2(7):66-70

[17]田嵩,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6(20):103-110

[18]简琤峰,陈嘉诚,任炜斌,等.支持手势识别的云黑板教学平台研究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26):106-111

[19]张乐,张艳.基于Moodle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76(5):76-80

[20]吕婷婷,王娜.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8(56):85-90,131

[21]张贵海.云计算环境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学,2015(15):84-87

Research hot spots,subjec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learning:Knowledge mapping research based on co-word analysis

Li Fei
School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omestic research hot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by selecting 2876 articles on mobile learning in CNK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co-word analysis and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as research methods.Based on literature reading,the study shows that domestic research on mobile learning mainly focused on five subjects:mobile learning platform,application model,resource development,related support technology and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Then the author proposes future research concerns: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earch;broadening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mobile learning and strengthening multi-terminal design research;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valuation research.

mobile learning;development trend;research subject;knowledge mapping;co-word analysis

G40-057

A

1004-5287(2017)06-0638-06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6007

2017-04-25

李斐(1994-),女,山西原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远程教育。

猜你喜欢
图谱微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绘一张成长图谱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微信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