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研究

2017-11-30 09:02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卢飞斌
办公室业务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受训者层级评估

文/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卢飞斌

档案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研究

文/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卢飞斌

档案教育培训评估是了解档案教育培训目标是否达成,改进教育培训质量和确定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基础。本文在阐述档案教育培训评估概念和分析效果评估3种理论模型(层级型、过程型和层级—过程综合型)的基础上,构建了3大阶段5项评估环节的档案教育培训评估综合体系,并较为详细地说明5项评估环节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为提高档案教育培训评估的有效性尽一份绵薄之力。

档案教育培训;评估;体系

档案教育培训作为开发档案人力资源、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其效果的好坏是评价档案教育培训质量的基础标准;而效果好坏的评价——档案教育培训评估,则是了解教育培训目标是否达成,改进教育培训质量和确定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基础。以“档案”“培训”“评价/评估”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仅有李海英、王海燕(2005)的《论档案在职教育培训评估》探讨了档案在职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并提出档案在职教育培训评估的内容应包括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管理体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财务状况)、培训教育的过程管理(制度建设、具体教学过程管理、学员管理)、质量控制(学员学习效果、培训效果的信息反馈机制、社会评价)3个方面。对于档案培训效果评估的具体流程、方法,尚未有相关研究见诸笔端。因此,为完善档案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提高档案教育培训成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培训评估体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一、档案教育培训评估概念和相关理论

档案教育培训评估是通过一定方式对培训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效果检验全过程进行测评、分析和检查,及时调整培训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受训者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效果,从而促进受训者派出单位的工作效益和培训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当前,档案教育培训评估尚未有较为成型的理论模型。因此,对理论的探讨主要从培训效果评估的3种理论进行探讨。

(一)层级型评估理论。层级型评估理论主要代表是柯克帕特里克及其儿子完善的柯氏模型,包含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个层级。由于最初的柯氏模型是训后评估,所以对促进当前教育培训项目操作过程的改进发挥的作用不够。鉴于此,柯克帕特里克的儿子吉姆丰富了该模型,更具体细致地说明四个层级的指标,如图1。

图1 新柯氏模型

新的柯氏模型强调应聚焦预期结果:为了实现预期结果,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第一步——设计开始,就应该自我询问有关第四层级的问题,如受训者利用他们的所学可以做什么?本次的培训将如何影响受训者?此次的培训目标是什么?如何知道培训目标是否实现?……除了对培训预期结果的重视外,新的柯氏模型还强调与受训者的上级合作,鼓励其让受训者为培训做好准备,让其了解培训内容,支持受训者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鼓励其尽量减少培训迁移的阻力。

(二)过程型评估理论。与层级型评估理论的结果导向不同,过程型评估理论关注的是培训过程中各环节的评估。CIPP是过程型评价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提出的,由4项评估内容组成,具体见表1:

表1 CIPP模型

CIPP模型以教育决策为导向,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改进,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也是在实施前、中、后都可以实施的灵活模式。但此种模型对价值判断不够,对成果的预估还需要再细化。

(三)层级—过程综合型评估理论。层级和过程评估理论都有各自的缺陷而且能互补,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组织将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指导培训评估工作。例如,高杰、范新(2014年)结合柯氏的层级模型和CIPP模型,阐述了神华集团管理学院基于多维度全流程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1)培训预评估:包含需求分析和项目评价。其中,需求分析有组织层、任务层和人员层3个层面;项目评价是对项目的重要性和能配置、利用的培训资源程度的评估。(2)培训过程评估:含培训后的反应层评估和学习层评估。反应层评估主要是对项目内容、授课教师和服务组织三个方面满意度来评估培训质量;学习层评估是通过随笔、论文和案例评价三种方式来测量受训者学习到的知识及如何应用。(3)培训跟踪评估:含行为层评估和绩效层评估。行为层评估考察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个人能力、态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包含学习目标设定、评估,行动计划制定和实施评估四个环节。(4)绩效层评估:通过学员自评和上级评价两种回访问卷方式考察培训对派出受训者组织绩效的影响。

二、档案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各类档案教育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大都在训后采用考试的方式测验受训者在反应层和学习层的状况,忽略档案教育培训前期的分析、设计、开发工作和培训实施过程四个环节的评估,也尚未对受训者及其派出单位是否实现预期结果进行回访跟踪。为进一步提高档案评估质量,建议可在层级—过程综合型评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档案培训的效果评估体系,从而为档案教育培训质量的不断完善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具体而言,档案教育培训评估体系包含3大阶段及5项评估环节的具体评估内容和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档案教育培训评估体系

(一)培训前。在档案教育培训开始前可通过选择教育培训领域、与教育培训内容相关的等专家形成专家小组,对分析、设计和开发三个环节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促使档案教育培训在开始前就能完善相关准备工作,提高档案教育培训的适切性。档案教育培训组织者可通过一定方式来提高这3个环节工作的有效性,具体而言:1.分析环节。分析由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析与评估、分析收集到资料的价值、参与角色的分析和输出4个步骤组成。其中,培训需求的分析是关键,分为单位和个人两种需求。派出单位的教育培训需求:可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请受训者上级主管回答相关问题:您希望参与档案教育培训者掌握什么知识、技能?因为这些知识、技能,单位应该看到什么样的期望结果?拥有这些知识、技能,受训者回到单位后会产生预期结果的哪些迹象?个人需求:采用SWOT模型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辨析代表性学员的需求。相关问题如图2所示。在分析的第三步——参与者角色分析中,主要是对档案教育培训的组织者、执行者、设计者、项目负责人和行政后勤支持者应承担的工作进行分析。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分析最后会输出分析报告,含人力资源状况、受训者素质及差距和相关解决方案。2.设计环节。含以下5个步骤:建立培训目标、确定实施战略、确定培训结果评价方法和所需资源、建立项目计划和做好预算。其中,确定实施战略时要考虑适合受训者的教育培训形式(如研讨、案例分析、现场参观、授课、在岗培训、小组讨论等),传授与媒介途径(面授、网络等),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材获得方式、现有档案培训和开发课程的评价)和参与设计角色(组织者、主要执行者、有关专家等)的职责范畴。3.开发环节。包含课程开发、材料检查和参与开发角色人员(组织者、设计者、教育培训负责人、课程开发者,教育培训执行者等)的职责考虑3个方面。其中,课程开发要注意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力,进行课程相关事项的示范,课程演习、课程的复习和应用指导。材料检查包括准备教育培训材料的样本,请有关专家和执行者对培训材料进行审阅、评价,对材料进行修改,通过小范围实践进行检查,反复修改和定稿。

图2 个人需求SWOT模型

(二)培训中。在实施档案教育培训过程中,组织者、执行者可以在每天培训课程结束后或在培训阶段性小结中了解受训者对授课老师、课堂组织、授课方式等反应层面的满意度,对所传授知识与受训者相关性、是否实用和调整建议等学习层面的评价;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促使其在下一阶段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受训者的满意度。此外,教育培训实施者还可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鼓励协助受训者做出应用所学知识的工作计划和返回工作岗位后打算如何做的承诺(四联单形式,分别给受训者、培训实施者、培训组织者和受训者上级主管),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三)培训后。在档案教育培训项目结束后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当再一次收集学员对整个项目反应层面和行为层面的满意度评价,并在结束一段时间后(3—6个月)通过对受训者及其上级主管填写的培训承诺四联单和问卷、访谈方式来收集受训者知识、技能、态度实际改变、工作绩效是否提升和有待加强之处等信息,以此来分析培训效果转化程度。层级—过程综合型档案教育培训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是全流程多维度的综合体系,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评估人员深入了解3大阶段5个评估环节的具体操作细节和评估方法,将评估分析得到的信息和建议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档案组织者和实施者等相关人员,并建立合理的机制促使档案教育培训相关人员针对评估信息与建议进行吸收和行为改进,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档案教育培训质量。

[1]高杰,范新.基于多维度全流程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4):38-43.

[2]魏秀丽,寇茜茜.基于柯氏模型的员工培训效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8):50-55.

[3]李海英,王海燕.论档案在职教育培训评估[J].档案学通讯,2005(5):32-35.

[4]孟祥喜.当前档案培训课程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探析[J].兰台世界,2017(3):37-39.

[5]杨海玲.影响企业档案部门培训效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增刊,2012(8):126.

[6]边文娟.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综述[J].经管空间,2011(3):69-70.

[7]伊莱恩.碧柯.培训就是档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54-175.

猜你喜欢
受训者层级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如何延缓队列训练中的疲劳现象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