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引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2017-11-30 15:00董虹
现代企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陕西省升级制造业

董虹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发展共识,也是我国新常态下秉持的发展理念。由于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双重挤压”态势下,所以,借助绿色发展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在深入阐述《中国制造 2025》中有关绿色制造的内涵、目标与路径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制造业为例,针对其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绿色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牢固树立绿色观念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了使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宏伟蓝图,对于顺应新常态,对于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等基本方针,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紧迫任务,明确了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仍非制造业强国。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21世纪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世纪,而绿色经济成为了21世纪持续经济发展的主导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了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因此,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从源头开始根治工业污染问题,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发展。

由于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端产业吸纳”的“双重挤压”下,所以走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自Association for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2008年提出了“绿色制造”的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就进入了绿色制造的时代。欧盟国家在重视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低碳生产,将世界制造业进一步推向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境地。特别是在实现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制造。随着世界各国的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了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走绿色发展方向。

近年来,陕西省制造业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贡献稳步增强,门类逐渐齐全,结构趋于多元化,并且涌现出了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可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陕西省制造业多数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制造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且污染严重。因此,陕西省绿色制造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升级内源驱动力不强。2016年6月,陕西省政府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聚焦绿色制造,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新常态下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助推陕西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追赶超越发展,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绿色制造的内涵、目标与路径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制造,其本质上是具有环境意识的制造,或称考虑环境的制造。它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核心是将绿色理念和技术工艺贯穿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做到制造业发展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并重。

从“大制造”的概念来讲,制造的全过程一般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规划、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等阶段。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绿色制造的目标是: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对自然生态无害或危害极小,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面对“十三五”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回收再生资源化和产业耦合一体化等“五化”为绿色发展方向,覆盖到整个工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且加快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企业等要素构成的绿色制造体系。

三、陕西省绿色制造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陕西省绿色制造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创新能力滞后,绿色技术覆盖程度较低。陕西省制造业之所以没有能够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与现代制造技术水平落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企业在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循环利用等核心业务的绿色转型,关键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因为,只有通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才能减少企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和污染排放。所以,陕西制造业要实现绿色升级和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技术。通过运用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搭建研发联盟平台,推动产学研共同体建设。

2.产业结构不平衡,欠缺绿色增长点。陕西省制造业物耗、能耗较高,产业结构上呈现“重型化”的特征。因此,要将绿色发展作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就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上的“轻型化”。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比重,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生产出低消耗、少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倒逼西部企业提高环境标准;不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型环保产业。

3.意识观念薄弱,绿色转型动力不足。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发展共识,也是我国新常态下秉持的发展理念。绿色制造是一种新途径,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区域经济获取新的增长点。而要实现陕西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就必须在全省内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首先,政府各部门要深入认识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大力开展绿色就业培训,为绿色产业提供人力支持;其次,以税收优惠、奖励补贴和政府采购等经济措施,鼓励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唤醒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再其次,政府应向公众广泛宣传绿色文化,提倡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引导绿色消费。[基金项目:陕西省行政学院院级课题“新常态下陕西制造业绿色发展研究”(YKT17002)]

(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陕西省升级制造业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回暖与升级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