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无缝对接

2017-11-30 08:36王吉
现代企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考核

王吉

工学交替是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部分,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中。在全国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达到90%以上的境况下,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任务驱动、企业项目导入、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尽可能完成实习到就业的过渡,无缝接轨,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工学交替课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课程建设、培养工学结合人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1.研究的迫切性。工学交替是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校内实习实训场所与社会职场环境的无缝对接的高职教学目的,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第一线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工学交替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准确运用到企业工作中,进而获得真实的职场体验,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2.研究的实用价值。(1)工学交替能有效地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2)工学交替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工学交替单位大都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工学交替课程的安排,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接受企业的培养进而完成岗位工作,在实习结束时,根据实习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以提前录取的方式有效解决企业的用人问题和学生的就业。(3)工学交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组建与高职院校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4)工学交替也促使教师走向社会,不断完善自身,与社会与企业同进步。(5)工学交替能使学生尽快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工学交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第三学年的教学中将学生安排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行校企合作,既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化,同时也促进学生将理论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达到了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经调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宏观政策方面:国家没有任何激励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优惠政策,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面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2)学校方面:①课程目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矛盾。②教材内容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③高职院校教育观念转变慢,职业技术办学特色不鲜明。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不了工学结合的需要。(3)学生方面:①角色转换太慢。②实习不能顶岗。③职业素养能力低。④工作能力太差。⑤生活自理能力太低。⑥实习的津贴较低。⑦实习岗位是否与专业对口。(4)企业方面:①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②重用工,轻培养。③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完全保障。④工学交替日常管理制度和机构不完善,有待完善综合评价机制。因此,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针对岗位与课程标准对接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方案。

三、工学交替课程教学模式需采取的设施与对策

1.做好工学交替前的准备工作。工学交替是一项及其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如何将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理论技能知识授予学生,如何开发工学交替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工学交替各个项目,如何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将工学交替作为一门项目化课程来开发,这些都有待于合理化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前的思想教育和知识学习,主要安排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教学目的性教育;二是工作中所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各项安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实习员工,既要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习国家劳动法和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等有关知识,需要学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对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清醒的认识。

2.工学交替将采取课程化管理方式。一是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制定装潢专业工学交替课程标(下转第75页)(上接第61页)准。根据企业对装潢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相关课程标准。从教学观念方面,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观念。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需要在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大空间中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相对稳定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进而完善工学交替教学培养方案,在工学交替中加强专业背景知识和应用的分析,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工学交替的教学效益和质量。二是制定工学交替课程设计方案。依照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分析设计教学模块如下:第一模块,学习企业文化;第二模块,岗位操作训练;第三模块,企业管理训练。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工学交替教学模块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过程。

3.工学交替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为确保高职院校工学交替能顺利、有序地进行,保障有效地教育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加强工学交替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因此,必须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工学交替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工学交替管理方法。在此方面我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三级化管理机构;各分学院成立学院工学交替指导小组,以教研室为主战场,形成了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督导机构,由教务秘书负责工学交替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收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从而总结经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工学交替管理机制,并不断提高工学交替的教学质量。校企双方制定了《苏州经贸职业学院工学交替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工学交替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负责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学生实习单位很分散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实习学生必须有企业指导教师,而且要求专业教师保障对学生工学交替期间充分的日常管理,足够的实践指导,定期进行现场实训教导,进而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另外,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管理和指导学生,保证顺利完成工学交替。

4.工学交替的考核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对学生工作情况、安全规范、技能水平和实习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工学交替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工学交替课程的考核评价与考核校内所开课程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考核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由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及实施,这样才能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从而达到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目的。工学交替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必须获取相应学分才能毕业,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工学交替成績考核,学院工学交替督导组对工学交替的学生及相关实习基地进行调查,进而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企业根据学生日常工作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给出技能成绩,校方根据企业的评定成绩,并结合定期现场实训的表现和学生的实习总结报告进行总结,评定学生最终成绩。通过严格的工学交替考核体系,学生更加重视工学交替,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工学交替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借鉴国内外教育和实习的基础上,紧密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将企业岗位的需求和课程实现无缝对接,为了有效增加专业对口的工学交替岗位,我们需通过多种途径开拓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工学交替的效果,实现高职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工学交替的组织和管理,完善工学交替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切实地推动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考核
盐工学人
内部考核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