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

2017-12-02 16:43孙莹于潇杨若琳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国

孙莹+于潇+杨若琳

〔摘要〕文章基于1995-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从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概念角度,对中俄高技术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以及出口市场结构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水平,并计算贸易结合指数、加权后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水平。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俄技术产品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结果从高技术发展政策与产品层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产品,竞争性,互补性,中国-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5-0069-08

一、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来增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科技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由于各国都在极力促进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创新化、国际化,促使贸易商品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商品演进,从而导致高技术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竞争领域从传统的工业制成品过渡到以信息产品为主体的高技术产品。

俄罗斯是欧洲第一大国,也是中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中俄有约4300公里的边界线相连,根据国际贸易里的引力模型,由于二者经济规模(GDP)较大,双方距离较近,因此中俄的双边贸易规模颇为可观,然而现实中,虽然中俄的双边贸易由来已久,但规模远不及预期。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3%,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仅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84%,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往来密切程度远落后于两国在政治军事战略层面的合作。2014年,李克强出访俄罗斯,与俄罗斯签署了将近40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金融、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一带一路”战略及中俄自贸区的规划都在酝酿成形之中,因此在这关键时期,对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研究及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 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1817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存在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并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生产者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双方均可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Balass, 1965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一测度一国比较优势的方法,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还提出了由比较优势理论所引申出的其它统计评价方法,如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等。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由Drysdale, 1969提出,他指出若两国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存在的原因是贸易互补还是贸易偏向?基于这一问题,他给出了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CI)这一测度贸易互补性的工具。

關于中俄贸易关系及贸易互补性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上都有所分析。杨希燕和王笛, 2005对中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研究两国贸易比较优势,测算结果得出两国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创新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两国未来贸易互补性潜力后,发现两国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以贸易互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相关指数进行贸易互补性测算的文献也较多。陈可安, 2000梳理了贸易互补性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双边贸易比较优势的六种测定方法及两个反映双边贸易性质的指标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并对玉米、大豆、茶叶等七种农产品对日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解忠涛, 2006通过相关指数分析和模型测算,证明中国与日韩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的潜力很大,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深化。

出口结构现状(一) 中国与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起步,初始规模较小。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和1995年的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了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从出口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由1995年仅有的13085亿美元, 2014年上升到496275亿美元,增长了36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22%,占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88%增长到2014年的212%;从进口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由1995年的1613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267606亿美元,增长了156倍,年均增长率为179%,占全国贸易进口总额的变化较小,由1995年的122%变动至2014年的137%,仅增长了15%;从进出口总额来看,1995-2014年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2921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763881亿美元,增长了252倍,年均增长率为201%,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04%提升到2014年的178%。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及进出口差额数据,绘制成图1,由图示可知,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贸易额几乎同步增长,贸易差额变动很小。1998-2004年,贸易差额为负数,2005-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局面打开,贸易差额显著增大。1995-1999年,高技术产品贸易额增长幅度较小,此时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处于启动阶段;2000-2006年,高技术产品贸易开启了高速发展阶段,2007-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国际因素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有下滑;2010-2014年,贸易进出口总额都在稳步上升,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贸易差额在1995-2014年处于波动阶段,顺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视产品贸易科技创新,致力于提升科技含量,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力逐年提升。endprint

同样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俄罗斯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增长并非十分迅速,出口总额由1995年的2211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9808亿美元,仅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率达11%,占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自1996-2014年基本保持平缓,变动甚微;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额有一定的增长,国内对于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在逐渐提升,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由1996年的3377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36821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为172%,占全国贸易进口总额的变化较小,由1996年的56%%变动至2014年的128%,增长了72%;1996-2014年间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自1996年的558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6628亿美元,增长了73倍,年均增长率为142%,占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动较小,由1996年的37%提升到2014年的59%,仅仅增长了22%;除1999-2000年出现小额的顺差外,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并且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逆差达到27013亿美元之多。

根据获得的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及进出口差额数据得到图2,由图可知:1996-2014年,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增长十分平缓,增长率维持在25%上下;进口贸易额实现较快增长,尤其在2003-2008年,2010-2014年进口贸易增长迅速,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口出现唯一一次下跌;从贸易差额来看,变动较大。1996-1998,2001-2014年,贸易差额均为负数,且皆为巨额逆差。逆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偏重于能源、材料、矿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创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足,导致高技术产品进口依赖性较大,出口竞争力不足。

(二) 中俄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现状

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由 1996 年的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化学品和科学仪器4类变成了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和科学仪器这3类,主要分类产品总比重在增加。从当前贸易结构来看,电子通信设备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其次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合计所占比重达到了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 80%以上,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996-2014年,俄罗斯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主要倾向于航空航天设备、电子通信设备、非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这4类产品,且重要产品分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见表2。

数据来源:由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

四、 中俄高技术出口竞争性及互补性

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anel Data(一) 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选取

解释变量的选取:

1 经济规模

理论上讲,由于规模经济和引力影响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市场规模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贸易影响及贸易规模越大,贸易竞争力则越强,本文采用中国与俄罗斯的GDP均值来表示双方的经济规模,记为GDP。

2 科技投入水平

研发支出R&D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代表一国的科技投入水平,固本文采用R&D作为衡量科技投入水平的变量。

3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学界基本就国际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达成了共识,因此许多国家期望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快提升本国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采用中国和俄罗斯双边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记为FDI。

4 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量

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量与一国高技术产业水平具有必然联系,且定然存在正向关系,一国专利申请量越多,该国高技术产业水平发达程度越高,该指标记为PA。

以上变量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及互补性,被解释变量应分为两个,选择中对俄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互补性程度,选择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代表竞争性程度。

(二) 模型建立过程

1 数据单位根检验

在分析之前我们应该通过统计检验序列数据是否平稳,若数据非平稳,可能会造成虚假回归等问题,导致回归方程不能反映实际。单位根检验可以用以检验序列数据是否平稳的常规方法。由于各因素数据的量纲不同,彼此差距较大,首先对各数据统一取对数进行统一处理,再进行单位根检验。表3给出了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证明各序列均为平稳序列。

2 数据协整检验

本章是针对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必须确定本文选取的各可能影响因素与前文选定的被解释变量是否确实存在因果联系,因此采用协整检验检验各变量之间长期内是否存在某种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模型。

3 模型设定形式的选择

在面板数据介绍中已經指出panel data模型主要有三类: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选用哪种模型通常采用F检验。

F2=S3-S1/N-1k+1S1/NT-Nk+1~FN-1k+1,NT-k-1(4-1)

F1=S2-S1/N-1kS1/NT-Nk+1~FN-1k,NT-k-1(4-2)

利用形式设定检验法(其中N=2,k=4,T=18,S1=8.38,S2= 27.17,S3= 2553.63),通过公式5-6和公式5-7计算得到的两个F统计量分别为:

F2= 429.77F1= 54.50

查F分布表,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为:endprint

Fα(5,26)=2.59Fα(4,26)= 2.74

由于F2>2.59,所以拒绝H1;又由于F1>2.74,所以也拒绝H0。

因此本文应采用变系数形式,即允许存在个体差异和结构变化。事实证明,这与东盟国家参差不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也是十分契合的。

因此可建立关于互补性的回归方程形式:

LnCmnkt=Lnαk+β1LnGDPkt+β2LnFDIkt+β3LnRDkt+β4LnPAkt+μkt

同理,可建立关于竞争性的回归方程形式:

LnRCAkt=Lnαk+β5LnGDPkt+β6LnFDIkt+β7LnRDkt+β8LnPAkt+μkt

其中,k=1,2分别指中国和俄罗斯,t=1996-2013年。

4 模型个体影响效应的选择

面板数据的影响形式分为三种:混合估计、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影响形式,才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情况,起到更好的估计和预测效果。本文根据本文的面板数据特点(截面数小于解释变量数)应选择建立固定效应的影响形式,为了严谨起见用LR检验进行总体检验,p值很小,拒绝固定效应多于的原假设,证明本文采取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是合理的(F检验和LR检验结果见下表)。表5LR检验和F检验

统计量统计值 P值F检验35.3351610.0000LR检验91.590862以上数据均由Eviews软件计量后整理得出

本文数据通过计量软件运算,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Hausman检验和F检验P值均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

(三) 计量结果分析

因此,Eviews计量软件对竞争性及互补性各影响因素变量分析结果如下:

从Eviews计量结果分析可知:

1. 经济规模与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关系皆成正比,也就是说,经济规模越大,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及互补性皆会增强。计量结果中,GDP的系数符号对中国与俄罗斯皆为正,从系数大小排序可知,对于竞争性来说,经济规模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的拉动效应更大,从互补性角度来说,对俄罗斯的拉动效应则略胜一筹,但总体差距不大。这与两国经济贸易发展情况较为符合,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俄罗斯,因此其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指数皆高于俄罗斯。由于在竞争性及互补性计量结果中,中国的GDP影响系数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看出,经济规模对中国的竞争性影响较为显著。

2. 国际直接投资与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水平皆呈正比,但与互补性水平皆呈反比,即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会随国际直接投资数额增加而上升,但互补性水平会下降。在竞争性的计量结果中,FDI的系数符号对中国与俄罗斯皆为正数,但系数较小,所以促进效应不如GDP显著,且FDI对于中国的促进作用较俄罗斯更大,但差距很小;对于互补性计量结果,可以看出FDI系数符号两国皆为负数,尤其是对中国,有较明显的反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符号显示的反向作用可能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性质不同造成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促进作用也可能表现为替代作用,由于直接投资增加,贸易结构会发生变化,在发达国家,这种变化可能涉及高技术层面的产业升级,长远促进贸易的竞争力,然而,在其余一些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例如本文的俄罗斯,以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科技水平发展不足的国家(例如中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加工品等为主),这种促进作用将变得不确定,例如,某些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投资开办工厂,大部分瞄准的是中国廉价、高质量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而对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并无直接明显促进,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中俄高技术产品竞争性及互补性的作用方向不明显。

3. R&D与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关系皆成正比,且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研发支出投入增加,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及互补性皆会较为明显地增强。计量结果R&D系数符号对中俄两国皆为正,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对于竞争性来说,研发支出对俄罗斯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的拉动效应更大,从互补性角度来说,对中国的拉动效应更强,这也符合现实情况。研发支出对于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技术水平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世界银行甚至将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国科技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R&D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能力的影响作用存在滞后性,也就是说,研发支出对于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潜力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从互补性的角度考虑,R&D投入增加,两国在某些高产能、高竞争力的产品领域必将加大投入,从而影响两国在该产品领域的互补性强度。

4. 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数量与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方向,从计量结果来看,PA的系数对于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来说皆为负数,对于俄罗斯则皆为正,因此,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数量对于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競争性及互补性皆成反比,与俄罗斯成正比,可能是由于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脱节,例如,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较为薄弱的产品类别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整体竞争性及互补性影响较大,而该领域专利申请大多是针对其余已发达产品类别,因此专利申请数量对竞争性及互补性产生的影响系数为负。而对于俄罗斯来说,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有效地促进其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增强,说明其专利申请方向与高技术产品产业生产实际需要较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产生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五、 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

的对策及建议(一) 提升核心科技水平

1. 以适宜的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提升全社会科研投入endprint

从前文分析结果来看,研发支出若利用得当可以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水平,应针对生产实际需要,在较为关键的产品领域适度增加研发支出。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需要在研发产品阶段投入大量资金、设备、专利、人才,科研投入成本较高且风险较大,因此许多企业无法集中足够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到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当中,因而无法增加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项义军和于飞, 2009)。因此,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予以一定税收减免、贷款利率优惠等,例如对企业所得税中R&D支出扣除比例进行提高,对科技相关设备的固定资产实行加倍加速折旧,对企业自主创新专利产品出口实行零关税等等。

2.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实现平台直接对接,合作形成科研产业链

在中国,科学技术研发与科技产品生产常常无法完全衔接,通常表现在科学技术课题与实际生产水平脱轨,无法切实满足现实需求,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从而使科研潜力无法发挥,生产遭遇技术瓶颈。由于企业R&D体系的架构和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该积极建设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的对接平台,让企业引进高校研发团队作为智囊团,使双方在理论与实际上优势互补,综合利用各自的有效资源。例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系列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孵化器(又称为企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关村高端人才科研基地等,都属于这样的对接平台。

3. 加大高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人才强国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说到底就是致力于培养更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只有充分提高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充分利用我国人口第一个大国的优势,使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培育更实用的专业人才。培育人才不能仅仅培育纯理论性人才,更要培育具有高超实践操作能力的尖端人才,才能促进理论实践双向结合,进而增强本国人才优势。

(二) “一带一路”及中俄自贸区的战略构建

1. “一带一路”政策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深化中俄两国的经贸往来,尤其应将重点立足于促进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分工合作及产品互补。应加强中俄两国高技术产品技术的交流往来,更多地开办中俄技术交流论坛、高技术产品成果展览会,促进产品及技术在更多层面上的互通合作。

2. 中俄应充分利用邻国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边境区域经济,深化边境贸易合作,尤其应在高技术产品贸易领域制定合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两国政府的牵引主导作用,另外两国应加大投资尽快建成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应该在关税、贸易壁垒方面对高技术产品实施优惠政策,促进中俄两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往来。

3. 中俄两国应利用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积极开展经贸合作,努力提高两国产品的差异化,由于中俄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互补,使得生产要素调整成本更低,还使得中俄两国高技术产品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应增强中俄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联系,加大产品的差异化是非常可行的方法。产品差异化是产品分工合理的结果,如果一种产品相对于同类产品没有足以形成竞争力的差异化特质,那么可替代性将增强,其竞争力将会减弱,增强中俄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分工且提高其产品差异化,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对于中俄存在较强互补性的产品,应该加大生产力度,形成规模化生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

(三) 深化两国金融、投资领域合作

1. 发挥FDI的作用,促进本国高技术产业升级。由于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中低质量的高技术产业结构仍然占据主流,需要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努力获得发达国家一体化的跨国投资,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现状,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质量。中国高技术企业对俄直接投资可以避开部分贸易管制,充分利用俄方具有的科技、人才及管理资源,提升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并且能够了解俄罗斯市场的宏观需求,从而使我国的产品更加收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增强中对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加强中俄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产品互补。

2. 加强中俄双方金融、投资领域的合作交流,。中俄政府应继续深化两国间货币、外汇政策的合作,对方便贸易结算及经济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双方还应按照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求加强投资合作,发挥中俄投资基金作用,发行债券、开展股权投资、绿地投资等多种形式合作,同时应积极利用欧亚经济共同体、上合组织等国际平台,为中俄两国金融、投资领域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817.

[2]Balass, B.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65,33(2):99-123.

[3]Drysdale, P. Japan, Australia, New Zealand: the prospect for Western 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J]. Economic Record, 1969,45(3):321-342.

[4]楊希燕, 王笛. 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05,(7):71-77.

[5]陈可安. 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

[6]解忠涛. 中国与日韩贸易互补性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80-81.

[7]项义军, 于飞. 中日产业内贸易问题的实证分析[J]. 对外经贸, 2009, (11), 13-15.

(责任编辑:柯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补性竞争性中国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
探讨TPP国家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及互补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