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生产实习问题及价值探讨

2017-12-02 19:26王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价值体现生产实习

王武

摘要:生产实习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实习灵活性差,实习经费紧张;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学生实习主动性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工科专业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生产实习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价值、生产实习对学校的价值体现和生产实习对企业的价值体现三个方面进行了生产实习的价值探讨,有助于加强实习各方对实习工作的重新认识,对提高实习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产实习;工科专业;校企合作;价值体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039-03

一、引言

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是校内教学向社会生产学习的延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帮助学生体验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积极查找和分析工科专业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对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讨工科专业实习对学生、学校、企业乃至社会的价值,有助于加强实习各方对实习工作的重新认识,对提高实习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实习人数剧增、实习经费短缺、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工科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

就企业方来讲,客观上,企业承担学生实习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学生实习过程中会增添食宿、接待、培训、安全等诸多麻烦,实习期间发生安全生产和相关责任事故,会对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接受学生实习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担负一定的企业责任,这与企业追求最大利益相矛盾,致使企业缺乏积极性,配合程度不高[2]。实习生数量随高校扩招而急剧增加,而企业由于技术转型升级,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必要性。企业引进的很多高端设备,学生短时间难以学会操控,企业对实习生的实际接纳能力和学生实习人数严格不对称,导致实习教学雪上加霜。企业生产受实际订单影响,而实习工作又受制于企业生产实际,致使实习在企业变成了“走马观花”模式和“放羊式”,实习整体效果不好。部分实习单位,在学校设定的实习期内,生产任务很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实习,学生没有上线生产和实际操作机会,实习效果难以保证。从企业主观上来讲,很多企业不太关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人才发展,不想通过简单的实习来承担社会责任,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另外,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实习工作往往建立在“私人关系”、“校友”和“亲情联系”方式之下,没有完善的实习机制和政策作保障。有些企业主动利用企业生产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生产实习,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习基地仅仅是提供时间和环境,实习内容的规划建设、实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极不对称,导致实习质量不高。

(二)实习灵活性差,实习经费紧张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计划都是由学校自行制订,企业并未参与,即使有些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也并未在实习等细节上进行落实,导致高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内容相脱节。很多学校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并提出生产实习要求,存在为“实习”而实习,为“学分”而实习的情况,相对比较“机械”的实习制度和企业生产不能有机结合,企业往往会推掉实习安排,并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也会出现校方被迫停止实习,重新寻求实习单位的情况,学校将面临和新实习企业进一步熟悉、磨合的新问题。部分学校的实习计划并未统筹规划,实习时间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求职招聘、考研等时间冲突,实习处于消极应付模式,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实习经费紧张,时间难以保证,也是制约实习效果提高的关键因素。有些学校压缩学生的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集中完成,学生无法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势必会影响实习效果。部分学校无力承担学生实习,便提出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这种实习单位与学生无利害关系,也没有实习合同和协议做基本保障,学生的實习过程缺乏指导和监控,学生实习效果只能通过实习报告进行佐证,过于松散的实习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可能波及实习单位的健康发展,甚至有部分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要求,杜撰假实习情况,提交名存实亡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院系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评估,签订假实习协议,企业积极配合,学生实习俨然成了“造假”活动。

(三)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学生实习主动性差

学生步入企业,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在企业不会学习,不知道实习目的。“企业有活搭把手,企业没活干瞪眼”,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很差,有的甚至给实习单位留下不良印象,导致企业对学校产生偏见,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实习单位的规模、实习岗位的高低、期望实习工作和专业完全契合并和自己兴趣相投,而忽略了实习的本质,导致在实习过程中不能自我调整,消极对待实习。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融入到企业生产环境中,认为实习岗位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全是重复性的粗活、累活,认为企业把自己当成廉价劳动力,实习就是为企业免费打工而已。学生到实习基地以后,学校会安排少数实习带队教师管理学生,实习教师往往缺乏工程经理和实践经验,甚至和实习单位行业背景完全不符,导致在生产现场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很多学校很难派出固定的实习带队教师,教师更换导致实习目标和实习内容不明确,对学生的把控和认识也不到位,管理无法落实,只能“见机行事”,生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的价值探讨

探讨工科专业实习对学生、学校、企业乃至社会的价值,有助于加强实习各方对实习工作的重新认识,对提高实习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endprint

(一)生产实习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价值探讨

生产实习是学生直接实施的活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实习价值的直接体现。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直接接触生产对象和实物,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学生通过具体生产实践,会对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系统性反思,实现实习生产和课堂教学的相关性构建,会进一步加强专业领域的感性经验,加强专业认同感,部分学生能够结合企业生产实习的实际问题,在專业领域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当前的生产实践技术,接触到最新的工程技术和装备,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让学生树立成本意识,学会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科研氛围、作息制度等都与学校不同,学生能够融入企业生活,对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8]。他们提前体会到了社会与校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有些实习单位通过以实习为纽带,进行人才招聘。生产实习无疑会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这对促进学生就业、了解职场、感知社会、拓广人脉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3]。生产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思考和品味各种知识,对学生思想成熟度培养以及学生需要满足感获得具有积极意义。

(二)生产实习对学校的价值体现

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办学的一部分,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形成多方合作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高校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这对学校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高校通过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有助于改革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学校通过以实习工作为纽带,与实习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在人才输出、技术合作、人才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专业教师可以在科研攻关方面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本着诚信互利的原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高校相应专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发掘企业生产中的不足和缺憾,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产品研发、科技开发、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并形成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学校也可以借助企业平台,以实习为契机,让专业教师在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培训,打造“双师双能”队伍,为后期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储备。高校也可以通过实习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校企融合,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推动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

(三)生产实习对企业的价值体现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解决高校实习问题,也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贡献之一。企业可以通过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宣传和企业文化渗透,不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和高校积极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生产实习为企业发展服务。比如:企业可以通过为实习生开展安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活动,在实习生中树立企业文化和形象,为企业进行产业链、企业产品延伸的宣传,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和辐射面。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对接,开展“实习技术比武”、“我是小小创客”、“我是改造家”、“实习金点子”等活动,通过一些激励机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发掘有关技术改造、工序优化、设备改良、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管理改善、节能增效、效能提升、环保节约等方面的问题,企业通过这种活动,可以有效克服“当局者迷”的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总,以帮助企业工程师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企业虽在生产实习中具有主动权,但从长远发展来讲,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延伸,必将需要解决人才问题。以生产实习为纽带,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促进生产型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也可以主动出击,借助高校的科研平台、技术力量开展科技合作,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实验、开发、测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更离不开忠实的员工,企业可以借助实习手段,将延揽人才变为培养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招聘中,感觉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并不太“好用”,在招聘过程中,短时间和学生的接触沟通,不足以发现真正合适的人才。明智的企业,可以借助实习过程,结合生产需求,将延揽人才的时间提前,把人才招聘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和学校配合,开展“今天我是实习生,明天我是企业人”性质的活动,挖掘一些对企业工作有意向的同学,并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过程,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企业和学生双方通过长时间的相互了解,学生愿意留在企业发展,企业也减少了人才招聘的盲目性,降低了人才引进成本,这对双方都是巨大的利好。由企业重点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好的吃苦耐劳精神,毕业后适应岗位的能力强,能较好地克服人才频繁跳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建立在互信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人才需求计划,让学校承担一些订单式人才培养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人才强企。

四、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实习也是学生接触社会、在生产实践中检验校内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实现知识综合、专业深入和职场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从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实习灵活性差,实习经费紧张;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学生实习主动性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工科专业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生产实习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价值、生产实习对学校的价值体现和生产实习对企业的价值体现三个方面进行了生产实习的价值探讨,有助于加强实习各方对实习工作的重新认识,对提高实习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44-149.

[2]田夫,孙涛,谢蓉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79-182.

[3]王蕊,陆璐.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2):7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价值体现生产实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音乐表演艺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