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2017-12-02 00:41韦良文,刘芸波,王福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韦良文,刘芸波,王福志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教育体系。而工科研究生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刚开始接触科研创新的研究生来说,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研究生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对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讨论。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090-02

一、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总体评价内涵

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而我国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从定义看出,科研的本质就是整理知识和利用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而创新能力则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或技能[1]。结合相关研究,本文认为科研创新能力是指研究人员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破除旧有事物和思维管理的能力,主要要素有丰富合理的知识体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新颖以及切合实际的想法。

针对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国内相关学者提出了主要的三个方面,即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原则。而对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素[2],也有相關学者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环境。科研实践、研究成果、身心素质等几个指标。通过研究表明,多数工科研究生在学习阶段,科研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有部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令人担忧。

二、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通过阅读文献,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各个不同的学科在细节上都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但总体上来说,都包含有科研创新、学术情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科研素质、科研环境这六个因素。其中科研创新包括科研成果、专利、论文获奖情况、论文数量、出版级别、论文引用次数、项目级别数等。学术情况包括学术交流情况、学术交流级别、师资力量等。创新思维包括联想、灵活、形象、逻辑思维等[3]。创新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科研素质包括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文献阅读与综合能力。科研环境包括学术环境与教学设备。各个因素在评价体系中占的比重需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分析,从而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一些学者在区分了权重后,建立了数学矩阵,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量化,从而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来。

三、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体系构建

(一)我国研究生科研创新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招生制度有待完善。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主要是笔试占主体,而笔试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题目和知识,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没有相关测试,这种招生制度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对于需要一定创新与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一些考生只注重考研相关的知识,对相关专业的其他知识一概不知;一些考生是跨专业考入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加浅薄,在后续入学后的学习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毕业只需要论文过关,对平时的学习情况没有重视,这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完成学位论文。

2.培养制度有待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大多还是跟本科教育一样注重理论基础教育,上课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针对具体科研项目进行讨论的环节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以及对研究的自行查阅文献的要求不高。另外,我国主要实行导师制,导师如果所带的研究生数量过多,对学生的指导管理就会大大松懈,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不多,也就得不到锻炼。

3.科研题目有待优化。在科学研究方面,学生大多数都是跟随导师做现有的研究,自由探索的空间很少。导师设定好了研究的思路跟大体方向,从客观上就造成学生对科学问题自己本身的理解不够[4]。创新思维不够以及发现新方向的能力不足导致原创性的成果很少,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不足。

(二)培养模式的改善

1.完善相关制度。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激励创新能力的项目,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占一定的比重。培养过程中提高于学生论文的要求,不仅仅看是否完成了题目的要求,同时考察是否有自己的创新发明[5]。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提出新的论题进行研究。并对参加学术交流、发表论文的质量进行要求,可以对研究生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以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创新的科研活动中。

2.注重实践活动。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理论的支持,也需要实践的锻炼。让研究生多参与最新的科研项目,开阔眼界,并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认识,为创新打下基础。

3.科研题目创新。对于学生的科研方向,不应该一直沿着导师的研究方向走,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成果会大大限制学生的自主发挥。应该适量地提出一些前沿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研究[6]。提升学生的个人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交流以及座谈会,对其他研究人员的成果以及思路进行学习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四、结语

工科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肩负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教育的核心。从教育的基础入手,改革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方法与培养体系:改变研究生导师现有的教育方向;以强化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为主,提高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做出一个系统的评定标准,长期观测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断改进,并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许之,胡皓全.对建设工科研究生创新试验基地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1):50-52.

[2]陈新忠,李忠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3]乔琳.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5-97.

[4]董帆,傅敏等.提高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及对策[J].广州化工,2013,(4):187-188.

[5]樊兰.浅谈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

[6]阎英,刘伯红.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37(8):83-85,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多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