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的经营特点与社会价值

2017-12-04 08:10刘洪权
现代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旧金山华人书店

◎ 刘洪权

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的经营特点与社会价值

◎ 刘洪权

以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营业目录为基本史料,可以看到当时华人书店的发展历史和经营特点。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对旧金山华人社区构建有独特的社会价值。

民国;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

华人大量移民美国始自1848年加州的黄金大发现,第一站为西海岸的旧金山。该地华人数量迅速增加,形成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华人群体。华人移民称旧金山为“大埠”,意思为“大城市”或“第一城市”,是公认的华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文研究的民国时期华人书店即集中于此地。

一、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的研究现状

华人书店通过供给书籍和开展文化活动整合旧金山华人群体,华人书店的经营特点及对华人社区形成所做的贡献远远没有得到重视,当下学术界相关研究极为薄弱。

华侨华人报刊同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学校一起被称为华侨华人社区的“三宝”,与报刊一起构成海外华人新闻出版产业的华人书店研究却长期付诸阙如。美国华侨史研究专家刘伯骥所著《美国华侨史续编》第八章《游艺编史与藏书》中,对民国时期旧金山华人书店做了简略描述,可惜未作深入的研究。20世纪末期问世的12卷本《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第6卷新闻出版卷总结了世界华侨华人的新闻出版事业。该卷条目中不仅未列入《美国华侨史续编》所载书店,提及的仅见1948年开办的绿原书店,民国时期美国华人书店几近缺失。

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研究成果寥寥,一为华人书店资料缺乏,二为研究者对华人书店的作用认识不足。本文以十余种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营业目录为基本史料,描述华人书店的发展历史,分析华人书店图书数量与来源、图书类别、多元经营等问题,进而论述其对华人社区构建的重要作用,填补该课题研究的空白。

二、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的发展历史

美国华人移民的增长和聚居旧金山,使得旧金山华人数量在20世纪初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作为跨太平洋华人社区的首府,旧金山唐人街拥有大量的旅馆、餐馆、中药房、剧院、代人写信和现金汇寄服务和其他服务华人的机构。旧金山最早的华人书店创办于何时已不可考。已知创办最早者为祥栈书庄,据其落款中华民国十七年的启事所载:“本店设在金山大埠都板街,门牌九百三十号,开张五十余年,专办古今书籍,时务新书,地图法帖,笔墨纸料,对联翰笺及大小学堂教科书并各种用品,无不俱全。”应该是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其后陆续有书店开张,至1910年至少有3家书店,《新宁杂志》所列的代理处中,金山大埠就有“中西日报伍盘照、发明公司、万国寄信便览公司甫、美国王家邮政局黄金、世界日报、大同日报、大光书林等7个代理点”。“一九一二年,旧金山有大光书林(都扳街九○四号)、发明公司(都扳街九○三号)、少年中国书庄(企李街八八一号)。继续开业者,一九一六年有觉觉书局(都扳街八六一号)、太平洋书庄(都扳街七七四号),以后者规模较大。一九一七年,有新汉图书公司(都扳街八○三号);一九一九年,有新大陆图书馆(都扳街八○三号)、祥栈号(都扳街九二六号);一九二一年,有国民书局(都扳街八二七号);一九二五年,有雷俸之服务公司(都扳街八三一号);一九二六年,有中华印务公司(天后骊街二一八号),皆先后开业。区区万余人口之华埠,书店竟有十间之多。”

根据作者收集的华人书店营业书目等资料,下文列为表一,以供了解书店整体概况,《美国华侨史续编》提及的书店如少年中国书庄、觉觉书局、新汉图书公司、国民书局、中华印务公司等5家,由于笔者未见资料,因此未列入。表一中的义泰公司、民众书局、悦明公司三家则在《美国华侨史续编》失载。

表一 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知见华人书店营业书目一览表

旧金山华人书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数量减少,美国华人书店的中心移往纽约。刘伯骥总结道:“战前,旧金山只有服务公司、新大陆图书公司两家,大光书林与发明公司,已逐渐转业。……战后,新大陆图书公司、服务公司、大光书林皆先后歇业,发明公司只发售文具……其后虽有道庆图书公司、中山书局、亚洲书店、新生活图书公司、福民书局、盆智书店,代之而兴,大多发售杂志小说,黄色及低级趣味读物,充斥窗橱,正宗书籍,殆无人过问,故所余者只得三两家,此为书业最暗淡时期。”至此,旧金山华人书店步入了衰落阶段。

三、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的经营特点

清末发端的旧金山华人书店,民国时期开始兴盛发达,其规模大小不一,下文详细论述华人书店图书数量与来源、图书类别、多元经营等问题,以供了解华人书店的经营特点。

1.图书数量与来源

晚清民国时期西方新式印刷术传入后,书籍生产数量大幅增长,生产周期大为缩短。旧金山华人书店所贩卖的图书,多批发于上海各家出版机构。1918年《太平洋书庄袖珍目录》所载的图书种类达1909种,涉及的出版者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美华书馆、宝善斋、文明书局、广智书局、上海进步书局、中华图书馆、智民书局、上海平权社、上海协新书庄、会文堂书局、编译书局、循环图书翻译编辑社等。部分出版物来自广东的教育文化机构,如粤城时中学校、《新宁杂志》社、《四邑杂志》社等。

2.图书类别

民国时期旧金山华人书店经营图书的类别,受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影响,为新式教科书、现代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小说、古籍等;同时也受华人社区人口结构如教育程度、人口来源地主体为广东东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既与主流文化相合拍,又凸显鲜明的广东地方文化特色。书店销售图书类别繁多,反映了旧金山以及美国华人整体的知识构成和阅读趋向。表二列举了1940年金山大埠服务公司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以供直观了解书店经营图书多学科、多领域的内涵。

表二 服务公司图书分类目录(单位:种)

3.多元经营

民国时期旧金山华人书店除贩卖图书外,经营业务趋向多元化。1918年《太平洋书庄袖珍目录》刊登启事曰:“本公司采办中西书籍,苏杭绸绉,新奇货品,批发各埠,取价均廉,且推广国货,经荷梓里大加欢迎。”金山发明公司则“开设金山正埠,业经多载,发行各种书籍簿册,以及中西笔墨文房用品、中华国货兼洋杂货应有尽有,无美不备,名驰遐迩。并承代办上海物品、苏杭绸缎、丝缀顾绣等货。暨设印刷所,专印五彩石印,中西文铅印,如书籍簿册报章传单,一切印件均可遵印”。其他书店兼营业务参见表一。民国时期国内书店大多以图书为主,兼营关联的印刷、教育用品等。旧金山华人书店多兼营杂货,为其与国内书店经营差异较为显著的特点。

四、民国时期美国旧金山华人书店的社会价值

书籍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主要载体,也是传播知识的有效工具。15世纪欧洲古滕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引发了传播革命,对欧洲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化运动中国家与社会变革的动因。如前所述,民国时期旧金山出现了十余家书店,供应的书籍多达千种,包含了教科书、现代人文和自然科学、小说、传统典籍、广东地方文化等各类图书,传承中国文化,传播现代知识。随着这些书籍为华人移民、土生华人阅读和接受,书店这一公共文化平台与社团、中文学校、报刊一起,强化了华人群体对中国文化及国家的认同,同样成为旧金山华人社区形成与发展的动因。民国时期旧金山华人书店对华人文化认同的构建及社区形成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供给教科书,推进中文教育

美国华人移民较早就认识到学校教育是延续中国文化的首要保证,因此美国中文学校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国中文教育进入全盛时期。1934年旧金山有10所中文学校,1848名学生和47位教师。

美国中文学校的发展为书店提供了稳定的教科书市场,教科书成为华人书店营业目录的常备种类之一。1918年太平洋书庄所销售的教科书,包括格致理科类39种,初等共和教科书8种,高等共和教科书12种,初等最新教科书9种,高等最新教科书8种,初等简明教科书5种,高等简明教科书2种,女子初等国文教科书3种,女子中学教科书3种,中学国文读本类9种,中学历史地理教科书9种,作文造句类15种,体操歌唱类16种,算学类21种,简易科类6种,幼稚园及家庭教育类8种,美国公家学堂英文教科类7种,多数为商务印书馆编纂,少量为文明书局出版,涵盖了从蒙学、初小、小学到中学四级学制的各类科目,甚至包括了美国公立学校课本。总体而言,华人学校与国内学制保持一致,国内教育改革时时发生,教材屡屡修订,华人书店推销的教材也随之更新。

华人书店目录所列的教科书品种众多、科目齐全,维系并培育对文化本源的集体记忆,以达到建造国民常识和民族国家观念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教科书和其他类别图书,华人书店创造了一个书面语言的文化空间,统一的书面语言使得旧金山的华人社区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

2.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认同

民国时期旧金山华人书店对华人社区传统文化认同的构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古籍的销售,二是诗社雅集和徵联活动。

古籍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载体。通过古籍的销售和阅读,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在旧金山华人群体中得以重新生产。旧金山华人书店经售图书中,古籍也为数不少。太平洋书庄经售古籍有经书子集类66种,中国文学类7种,自修文学类14种,古传记类177种,相命卜筮书17种,共281种;义泰公司为子史经书文集类66种;祥栈书庄为古传书类218种,经书子集精华类83种,卜易星相堪舆书类48种,善书类20种,共计369种;服务公司则为名家文学诗集、文集类168种,古文读本类19种,诗书经史类68种,笔记、子集类48种,旧小说演义类355种,释道相卜类28种,共计686种。

华人书店经售的古籍为晚清民国时期的影印、铅印本,种类有经部的五经、四书、十三经等,史部的《纲鉴易知录》《史记菁华录》等,子部小说类古籍销路颇畅,子部术数类的相命卜筮堪舆善书等亦常见于营业书目。太平洋书庄、祥栈书庄、服务公司书目中亦有供给普通大众或初学者的古籍读本。

如果说古籍的销售和阅读潜移默化熏陶观念,那么诗社雅集和徵联活动则以类仪式化的行为塑造了华人移民的中国文化认同。诸多书店是华人诗社的集会地点,并开展周期性的诗社雅集和徵联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提供了活动场所和表达方式。书店设诗社的有两家,一是赏奇社,“社址在旧金山都扳街大光书林”;二是吟风社,“社址在都扳街陈笃周之国民书局”。徵联活动也在华人社区颇为流行,义泰公司曾举办徵联活动,其书目载有徵联结果,“义泰公司徵联揭晓(达人学校教员盘熙昌先生评定)一百付”,华人书店的诗社雅集和徵联活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印刷文本中,表明文化认同以华人社区的集体行为的方式得以再现,为社区带来了活力和凝聚力。

3.广东地方文化的传播与认同

清末民初远赴美国的华人,绝大多数来自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广东文化特征。广东地方文化的传播加强了旧金山华人与故土和国家的联系,是社区整合强有力的情感与文化纽带。华人书店对广东地方文化的传播方式有二,一是广东地方戏曲,二是代理发行华侨杂志。

去中国戏院欣赏粤剧一直是旧金山华人的一项大众娱乐活动,广东地方戏曲文化的南音、龙舟歌、戏本(班本)等书籍在书店中也多有销售。如太平洋书庄经售有南音161种,戏本类162种;义泰公司龙有舟歌55种,南音30种,班本35种;祥栈书庄有班本123种,南音132种;服务公司有南音粤讴类22种。各类广东地方戏曲在广东本地和美国旧金山均相当流行。

华人书店代理发行国内杂志,与报刊、华文学校、社团等构成了区域文化传播的社会网络,强化了旧金山华人的地方文化认同感。被誉为“中国第一份侨刊”的《新宁杂志》,国内和国外都有代理发行的网点,1910年代到1940年代《新宁杂志》在旧金山的代理处多为报社和书店,发明公司、大光书林、祥栈书庄、新大陆图书馆、服务公司等华人书店的杂志发行延续了数十年,为《新宁杂志》及广东地方文化在美国华人社区的传播起了首要作用。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旧金山华人书店经售的中文图书及其开展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华人移民社区建构本土文化认同的宝贵文化资源,为新大陆华人移民第一个永久聚居地—旧金山华人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占有美国华人史和现代出版史研究的一席之地。

注释:

① 潮龙起.美国华人史(1848-1949)[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88.

② 金山大埠祥栈书庄.祥栈图书总目[M].1931:1.

③ 姚婷,梅伟强.百年侨刊:新宁杂志历史文化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58-59.

④ 与新汉图书公司地址相同,应是接替新汉者。

⑤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411.

⑥ 即太平洋书庄,约1930年。

⑦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411—412.

⑧ 《金山歌集合刻》封底附页,发明公司印行,中华民国六年十一月初版,十年元月第二版。

⑨ 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J].肖炜蘅,译.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4).

⑩ 太平洋书庄. 太平洋书庄袖珍目录.1918.

⑪资料来源:据《义泰公司图书目录》《祥栈图书总目》《服务公司图书目录》统计。

⑫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405.

⑬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406.

⑭《义泰公司图书目录》,约1926年。

⑮资料来源:据《太平洋书庄袖珍目录》《义泰公司图书目录》《祥栈图书总目》《服务公司图书目录》统计。

(刘洪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试写条目·罗竹风

罗竹风(1911—1996),中国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杂文家。笔名骆漠。山东平度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起参加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校期间曾参与创办《北大新闻》报和《冰流》杂志。1937年冬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胶东五支队秘书长、宣传部长,抗战日报社社长,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军代表、教务长、教授,华东和上海市宗教事务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代局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等。是上海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常委,上海市第七、第八届人大常委。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辞书学会顾问,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市杂文学会会长等。任《汉语大词典》主编、《辞海》常务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兼《宗教卷》主编、《中国人名大词典》主编之一、《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49—1976)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主编等。2009年获“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称号。强调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坚持推广简化字,着力解决繁体字难识、难读、难写的问题;坚持推广普通话,着力解决方言隔阂和建立民族共同语的问题;坚持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着力解决能读、快识、多识汉字和消灭文盲的问题。强调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当坚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宗教的论述,反对用被曲解了的“鸦片”说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加强中国当代宗教的研究,着力在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宗教可以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际状况。强调出版工作应当坚持繁荣图书市场、出版精品力作的方针,充分发挥图书在反映正确思想、传播科学文化方面的特殊效能;图书编辑应当既做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又做杂中求专的行家,甘于为催生精品力作作“嫁衣裳”。强调辞书编纂应当坚持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稳定性、简明性,坚持依据资料、客观表述、规范用语、准确释义;辞书编纂者应当以不畏艰辛的决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严谨治学,努力创作能准确释疑解惑的优质辞书。强调杂文应当坚守鼓舞与揭露两种职责,充分发挥其思想鲜明、语言犀利的特点;杂文作者应当以反映时代主题、直面世道人生为己任,积极为讴歌时代、抑恶扬善而鼓与呼。著有文集《杂家和编辑》《行云流水六十秋》等。

王 岳 撰

猜你喜欢
旧金山华人书店
何为“华人”?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最美书店
每月精彩
在书店
蓝色茉莉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