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志》修纂者及重纂本《叙例》新考*
——方东树《<粤海关志>叙例》及两篇代作《<粤海关志>序》解读

2017-12-05 05:49周修东
海交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道光海关

周修东

《粤海关志》修纂者及重纂本《叙例》新考*
——方东树《<粤海关志>叙例》及两篇代作《<粤海关志>序》解读

周修东

《粤海关志》存世业文堂本未列修纂者姓名,近世多据梁廷楠《合省国说·序》而定梁廷楠为总纂。但据方东树《考槃集文录》所载《<粤海关志>叙例》及代两广总督邓廷桢和豫堃所撰两篇序言,《粤海关志》主修者应为豫堃,业文堂本(初纂本)总纂为梁廷楠,曾钊、方东树等为分纂;在梁廷楠初纂本基础上,曾有过方东树总纂的重纂本。同时,比较方东树《<粤海关志>叙例》与梁廷楠《<粤海关志>凡例》及业文堂本《粤海关志》之异同,可见方东树在重纂本中对其体例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增删,其体例更加严谨,结构更加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更加符合政书的书写体例。

粤海关志 修纂者 重纂本 体例 考证

《粤海关志》30卷存世刊本(清道光年间“粤东省城龙藏街业文堂承刊”,下称“业文堂本”)未列修纂者姓名,《清史稿》载该志为粤海关监督豫堃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则载为粤海关监督彭年撰,而中山大学教授冼玉清于民国廿三年所撰《梁廷楠著述录要》直书为梁廷楠所修*冼玉清:《梁廷楠著述录要》,佛山大学文史研究室、广东省文史馆编:《冼玉清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6页。。近世多据梁廷楠《合省国说·序》*(清)梁廷楠:《合省国说·序》,见梁廷楠:《海国四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51页。“楠”一作“枏”,后统一作“楠”。而定梁廷楠为总纂,而该《志》主修者,或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而以为粤海关监督彭年任内修,至道光十八年后豫堃任内始竣*袁钟仁:《<粤海关志>前言》,梁廷楠总纂、袁钟仁校注:《粤海关志》校注本,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页。。近读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其中录有方东树《<粤海关志>叙例》*(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14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10-313页。及代邓廷桢、豫堃所作二篇《<粤海关志>序》*(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第309-310页。,盖有关该志修纂事实者。兹综合有关史料,略证设局主持《粤海关志》修志者为粤海关监督豫堃;分纂者为其所延请儒士,如梁廷楠、曾钊、方东树为其中编纂者,梁廷楠为初纂本总纂,并分纂“贡市诸国”有关章节,以豫堃名义草拟《书局拟恭进<粤海关志>表》;方东树则疑为后期重纂本总纂,并修订《<粤海关志>叙例》,代两广总督邓廷桢和豫堃分别撰写序言。传世业文堂本当为梁廷楠初纂本,而方东树重纂本已不可踪迹,疑已佚。兹略为考证如下。

一、设局修志者为豫堃

官修志书,于修、纂者有所区分:“设局主持修志者称修,执笔纂述者称纂。”*崔建英:《<日本见藏稀见中国地方志书书录>凡例》,见崔建英编:《日本见藏稀见中国地方志书书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6页。那么,《粤海关志》究竟为何人主修,即究竟是谁创设志局主持修纂《粤海关志》?《清史稿》载为粤海关监督豫堃编*(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46,《艺文二·史部·政书类·邦计之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310页。,《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载为粤海关监督彭年撰*王云五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第八册《史部·政书类·邦计之属》,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3035-3037页。,而中山大学教授冼玉清则称梁廷楠修,现已有多位学者*详见丁宁、周正山:《梁廷楠与<粤海关志>》,载《学术月刊》,1986年6月,第72-76页;陈恩维:《梁廷楠<粤海关志>及其海关史研究》, 载《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袁钟仁:《<粤海关志>前言》, 见《粤海关志》校注本。考证梁廷楠为《粤海关志》总纂。那么,《粤海关志》主修者又是谁呢?

据梁廷楠《越华纪略序》称:“予以乙未(道光十五年,1835)之秋, 拓笔入海防书局。……明年春,遂令监理斯院。又二年, 受厚庵榷使聘, 于池之左隅曰红云明镜亭者, 集同人纂《粤海关志》。”*(清)梁廷楠:《粤华纪略》卷1,《<粤华纪略>自序》,转自吴宝祥:《梁廷楠年谱简编》,载《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厚庵榷使”即粤海关监督豫堃,厚庵为豫堃之字,梁廷楠总纂《粤海关志》乃受豫堃之聘,时在道光十八年(1838)。

方东树代邓廷桢所撰《粤海关志序》称:“廷桢承乏两广总督,莅任之三年,长白豫公来为海关监督,远夷宾序,赋献通赡,乃以其闲,创为《粤海关志》。”*(清)方东树:《<粤海关志>序(代邓廷桢)》,见《考槃集文录》卷4,第309页。另外,方东树为豫堃代撰《粤海关志序》亦称:“道光十八年三月,某恭膺简命,来司榷务,于循例供职之余,近奉成规,远稽前事,辄起纂辑之思。爰与邓制军、怡中丞暨诸同官往复商酌,佥以为宜,其议乃决,爰始筹备经费,延请儒士,即于是年九月开局,纂修成《粤海关志》几十几卷,类为十四门,每门之中又别为子目、小序、按语,条分件系,粲然悉备。”*(清)方东树:《<粤海关志>序(代豫堃)》,见《考槃集文录》卷4,第310页。

据此,知豫堃于道光十八年九月“筹备经费,延请儒士”,开设志局纂修《粤海关志》,可见豫堃即为该志主修者。因此,《清史稿·政书类·邦计类》直书“《粤海关志》三十卷,豫堃编”*《清史稿》卷146,《志一百二十一·地理类》。。此处称“豫堃编”,似不合志书书写之例,应作“豫堃修”或“豫堃主修”为是。至于《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为粤海关监督彭年撰,不知有何出处?是否彭年任内(道光十四年至十六年)尝提出修纂《粤海关志》,但最终并未着手进行,迨至道光十八年豫堃始付之实施。据《续修南海县志》载,道光十七年(1837)豫堃的前任文祥曾议编《粤海关志》,请南海人、钦州学正曾钊主其事,但没有成书。*(清)郑梦玉等修、梁绍献等纂:《续修南海县志》卷26,《杂录下》,第11页。如此说来,彭年作为文祥的前任,或许亦有修志之议而未果行。因未有文献资料可供考证,暂付阙如。

豫堃字厚庵,满族人,于道光十八年三月受任粤海关监督,五月到穗接文祥任,道光二十年(1840)十二月丁忧离任。他是广东禁烟抗英斗争的领导成员之一,积极参与禁烟抗英的决策和行动,与林则徐、邓廷桢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谭启浩:《试评鸦片战争时期的粤海关监督豫堃》,见中国海关学会编:《中国海关史论文集》,1996年,第347-353页。

二、梁廷楠为总纂并分纂“贡市诸国”等章

《粤海关志》修志局设于广州越华书院红云明镜亭。梁廷楠《<越华纪略>序》载及此事:

予以乙未之秋,拓笔入海防书局。……适邓嶰筠制府自皖来领节钺。明年春,遂令监理斯院。又二年,受厚庵榷使聘, 于池之左隅曰红云明镜亭者,集同人纂《粤海关志》。……编校之次,钓鱼听雨。*(清)梁廷楠:《粤华纪略》卷1,《<粤华纪略>自序》,转自吴宝祥:《梁廷楠年谱简编》文。

梁廷楠于道光十六年(1836)被两广总督邓廷桢聘为广州粤华书院监理,至道光十八年九月,豫堃聘梁廷楠为《粤海关志》总纂,修志局也设在了粤华书院花园池塘左侧红云明镜亭之中。参与纂修《粤海关志》的同仁,在修志的空余时间,能够在池塘之畔钓鱼听雨,为枯燥的修志工作增添些许文人雅趣。

梁廷楠作为《粤海关志》总纂,见于其著作《合省国说》所称“予总纂《粤海关志》时”*(清)梁廷楠:《合省国说》卷3,见《海国四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97页。,梁廷楠有时又称其为“总修”,如在其所撰《夷氛闻记》卷1夹注中称:“豫厚庵来榷粤市,聘就幕中,会予应聘总修《粤海关志》。”*(清)梁廷楠:《夷氛闻记》卷1夹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8页。《书局拟恭进<粤海关志>表》称:“以潮州府澄海县训导臣梁廷楠统提局务,并任总修。”*(清)梁廷楠:《书局拟恭进<粤海关志>表》,见杨芷华点校:《艺文汇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第393页。上引三例,或作“总纂”,或作“总修”,应以“总纂”之称为合书写体例。

除梁廷楠总纂外,豫堃还聘请了钦州学正曾钊、桐城生员方东树*据(清)郑福照辑编:《方仪卫先生年谱》:“(道光十八年)九月,粤海关监督豫某延先生修《粤海关志》。”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4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175页。等为分纂,“区析门类,荟萃典章。阅众手以编成,获克期而告蒇。”*(清)梁廷楠:《书局拟恭进<粤海关志>表》。

梁廷楠既为《粤海关志》总纂,还分纂“贡市诸国”等章节,此见于梁廷楠《<合省国说>序》所载:“予奉纂《粤海关志》,分载贡市诸国,而在广东海防书局,亦曾采集海外旧闻,凡岛屿强弱、古今分合之由,详诸于篇。”*(清)梁廷楠:《合省国说》卷3,见《海国四说》,第97页。

梁廷楠在“总纂《粤海关志》时,凡由局吊查关署所存档册,榷使每令关吏按类录摺送局备纂,如各国始至之年,并详注之。予尚虑其一时抄录,偶有舛误,因以前所纂办《广东海防汇览》时书局录存,自总督至布政司署,一切抄发案牍覆核之,两无参差,方据纂入。”*(清)梁廷楠:《合省国说》卷3,见《海国四说》,第97页。可见,粤海关监督豫堃对梁廷楠修志是全力支持,不但可以调阅粤海关署的历年档案,还派关吏按类抄录有关资料送修志局备用。是时,江苏人郭桂船*郭桂船:疑为郭凤冈,字羽可,号于阳、云亭、桂岭、桂舲,吴县人。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恩科庶吉士,未散馆。(朱汝珍辑《清代翰林名录》、杨廷福、杨同甫编《清人室名别号字号索引》)疑“桂船”为“桂舲”误录,其时凤冈尚未赴试,在粤为豫堃幕僚。为豫堃聘为幕僚,梁廷楠所需关署档案的抄录就是由郭桂船经办。*(清)梁廷楠:《夷氛闻记》卷1夹注,第18页。梁廷楠因曾编纂《广东海防汇览》,在有关档案资料方面多有录存,可以互相校核,确保准确无误。这也是梁廷楠被委任为总纂的实力和优势。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林则徐以兵部尚书佩钦差大臣关防,赴广东禁烟,以越华书院作为行辕,梁廷楠提前搬迁到书院附近房舍*(清)梁廷楠:《夷氛闻记》卷1夹注,第18页。,志局当是随之迁往。

约在道光十九年九月之前,梁廷楠“撰《粤海关志》成,已缮红本。”*(清)梁廷楠:《夷氛闻记》卷2夹注,第36页。此“缮红本”为梁廷楠初纂本。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九月初七尝“阅《粤海关志》稿。”*(清)林则徐:《林则徐集·日记》“道光十九年九月初七”条,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56页。,则此稿最迟在道光十九年九月七日前已经撰毕,并呈送林则徐审阅。

那么,梁廷楠何时将《粤海关志》稿送呈林则徐呢?据梁廷楠《夷氛闻记》卷1夹注云:

林公前官苏抚,得士心,江苏郭桂船庶常,书院中所最赏识者。豫厚庵来榷粤市,聘就幕中,会予应聘总修《粤海关志》,署牍录发出其手。林公未度岭,关以役迎诸赣州,郭亦附书以迓。知予先在海防书局……于是谆嘱予摘其切要有关海事,畅为图说,为羔雁献。先是,林公官杭嘉观察,见予所著书,谬承奖借。至是,就局中录为巨帙,授献之。予方由越华院迁邻舍, 以备行辕。公过而先下顾,谈极畅。*(清)梁廷楠:《夷氛闻记》卷1夹注,第18页。

于此可知,在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正月十八日抵达赣粤边界的南安府时,豫堃曾派幕僚郭桂船与粤省其他文武巡捕、差官往迎,郭桂船知梁廷楠曾在海防书局编书,因此事先嘱咐他“摘其切要有关海事,畅为图说”,呈献给林则徐参考,梁廷楠“就局中录为巨帙,授献之”。所录者是否包括《粤海关志》稿,暂无资料可以支撑。若当时呈献者包括该志稿,则该志早在道光十九年正月已经完稿。

此缮红本还准备呈上朝廷,梁廷楠尝代豫堃草拟了《书局拟恭进<粤海关志>表》一文:

奴才以辛亥*按:辛亥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或咸丰元年(1851),盖误,豫堃任职在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五月至二十年(1840)十二月,道光十九年为己亥,辛亥或为己亥之误。之年,肃奉恩纶,来平粤市。……况兹榷政,向乏全书,允宜汇厥散章,编为总帙。……爰与督臣邓廷桢、抚臣怡良,及同城诸臣,询谋佥同,筹咨往复,以潮州府澄海县训导臣梁廷楠统提局务,并任总修,俾与钦州学政臣曾钊、桐城生员臣方东树等,区析门类,荟萃典章。阅众手以编成,获克期而告蒇。……谨誊写《粤海关志》三十卷,装为八函,奉表恭进以闻。*(清)梁廷楠:《书局拟恭进<粤海关志>表》,见 《梁廷楠集·艺文汇编》,第393-394页。

梁廷楠此表撰写时间不详,但所缮红本似乎并未达到豫堃或邓廷桢的要求,此缮红本似乎也未定稿,而是交由方东树重新编纂,修改《叙例》,并由方东树代邓、豫撰写序言以弁之卷首,具体详下讨论。因此,梁廷楠所拟《表》可能最终弃置不用了。

三、方东树尝重纂《粤海关志》稿并修改《叙例》

方东树为两广总督邓廷桢的门人,在道光八年(1828)九月尝为邓廷桢《双砚斋诗钞》撰序,自称为“部下士桐城方东树”*(清)方东树:《<双砚斋诗钞>序》,见邓廷桢《双砚斋诗钞》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9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7页。,道光十七年二月赴粤入邓廷桢幕中*(清)《方仪卫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4册,第174页。。方东树撰有《<粤海关志>叙例》,并为两广总督邓廷桢和豫堃代撰序言,则方东树在修志中的角色就不仅是分纂者,还担负着发凡起例之责。但查阅业文堂本,该本《凡例》与方东树《叙例》多有不同之处,则方东树《叙例》别有所本。

为何会出现业文堂本《凡例》,又有方东树诗文集所录《叙例》呢?而且还有业文堂本未收之两篇序言呢?

经考证,窃以为在业文堂本所据之梁廷楠初纂本之外,尚有另一个方东树的重纂本,方东树《叙例》及两篇序言应该属于这个经方东树修改编辑过的重纂本。方东树刚开始是入局作为分纂,发凡起例者应为梁廷楠,到了梁廷楠初纂本完成后,可能是豫堃或者邓廷桢觉得该志还有进一步整理编纂的必要,就让方东树修改梁之《凡例》为新的《<粤海关志>叙例》,对初纂本有关内容进行增删和编排,形成新稿本,并代邓、豫两人撰写序言,是为重纂本。理由如下:

其一,据方东树《叙例》及序言,方东树重纂本分类为十四门,为《训典》《职贡》《市舶》《设官》《行商》《税则》《课额》《经费》《禁令》《建置》《地图》《官表》《前载》和《杂录》,每门之中又别为子目、小序、按语,厘为几十几卷(具体卷数不详);而梁廷楠初纂本(即业文堂本)亦分类为十四门,分别为《皇朝训典》《前代事实一二三》《口岸一二》《设官(表附)》《税则一二三四五六》《奏课一二》《经费》《禁令一二三》《兵卫》《贡舶一二三》《市舶》《行商》《夷商一二三四》《杂识》。两相比照,方稿之体例脱胎于梁稿,而优于梁稿。方稿将梁稿之《兵卫》《夷商》《杂识》等不属于海关业务管辖门类尽皆删去,而将梁稿未备或较为薄弱的部分增补为《建置》《地图》《官表》《杂录》四门,体例更为严谨,内容更为完善。具体详下文讨论。

其二,据方东树为邓、豫代撰序言,知《粤海关志》重纂本业已完成,豫序且称“刊校既竣”*(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粤海关志>序(代豫堃)》,第310页。。但揆之事理,当是完稿将欲付印,而于序中方有“刊校既竣”之说。究竟最终是否刊刻,因世无传本及文献记载,故暂无可考。以道光十九年九月前梁廷楠就已经撰成缮红本,至道光十九年十二月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前,方东树已经完成重纂本,正欲付梓。邓廷桢调任,作为门生和幕僚的方东树当时并没有随行,疑为留下继续协助豫堃刊刻该志。方东树归里在道光二十年(1840)夏*(清)《方仪卫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4册,第177页。,十二月豫堃也丁忧离任这时候,英法联军围攻广州,炮火连天,风雨飘摇,如果该志尚未刊刻,那么恐怕也就刊刻不成了。

在新闻事件中如果缺少了人的出现也会使整个新闻事件变得苍白无力,这也是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中的大忌。要想把新闻报道写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就要我们在报道相关题材的新闻事件中,尤其是在长篇通讯、专题报道当中,本着记者有“立案意识”,深入到事件当中,充分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清史稿·政书类·邦计类》载:“《粤海关志》三十卷,豫堃编。”*(清)《清史稿》卷146,《志一百二十一·地理类》。清史馆当时所见《粤海关志》,究为梁廷楠初纂本还是方东树重纂本,尚不得而知。如果史馆看到梁廷楠重纂本,则可知该志为豫堃主修、梁廷楠总纂;如果史馆看到的是方东树重纂本,则总纂者应该是梁廷楠、方东树两人合署吧。可惜,方东树重纂本现已不可踪迹,而梁廷楠初纂本则以道光年间“粤东省城龙藏街业文堂承刊”本得以传世,亦不幸中之万幸也。

四、方东树重纂本《叙例》与初纂本《凡例》之异同

现就梁廷楠初纂本(业文堂本)《凡例》《目录》和方东树《叙例》,将梁廷楠初纂本(业文堂本)与方东树重纂本卷次分列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一,方东树将初纂本卷20《兵卫》、卷26-29《夷商》、卷30《杂识》等不属于海关业务管辖门类尽皆删去。方东树将《粤海关志》定位为政书,他在《<粤海关志>叙例》中称“政书非地乘之比”*(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粤海关志>叙例》,第312页。,在代豫堃序言中称“限断严明,绝不旁羼地志”*(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粤海关志>序(代豫堃)》,第310页。。初纂本中《兵卫》《杂识》和《夷商》三门,以其大都属于地志范畴,颇为掺杂,故方东树概予删除或归并。

初纂本《兵卫》主要记载海防等奏议、上谕,以及沿海港口的防卫力量,俱属于水师职权,虽然也涉及“夷船越境,慑以兵威;税物走私,严于缉捕”*(清)梁廷楠总纂、袁钟仁校注:《粤海关志》卷20,《兵卫》,第394页。。但这类海防兵卫并不属于海关监督管辖,当时缉私也不属于海关监督职权,故将《兵卫》专列为《粤海关志》一章,于体例不符,故予删除。

《杂识》一门,主要是辑录有关航海气象歌诀,并选录陈炯伦所撰《海国闻见录》部分篇章,用以介绍国外概况。此类内容,固属地志范畴,显为掺杂,故方东树也一并删除。

其二,方东树重纂本将初纂本未备或较为薄弱的部分增补为《建置》《地图》《官表》《杂录》四门。

初纂本有《口岸》一门,内容是“粤海关所辖海口尤多,今遵《会典》所载粤海关口岸名目,就其地势为图,庶便查核。”*(清)梁廷楠:《粤海关志·凡例》,见 《粤海关志》校注本,《凡例》第1页。内容侧重于各口岸地图,而于口岸建置沿革未有展开,语焉不详。方东树有鉴于此,认为“有一官司,则有一建置,其时其地,不可不详识也。凡廨署务所,建于设关之初,省城大关、澳门总口及各岸口、前山寨文武官廨、十三行夷馆、炮台、神庙等,凡因关市而建置者,总为一篇,以别于地方及营伍之制。”因此,将初纂本《口岸》一门分为《建置》和《地图》两门,对各口岸建置予以“详识”,内容包括官署及因设关而建的十三行夷馆、炮台、神庙等,但又与“地方及营伍之制”有所侧重和区别。《地图》一门,内容为“粤关所辖之地,各郡县皆有把截隘口,不独省城大关及海舶所来,与夫前山、濠镜、黄浦、虎跳门等地,苟迷其方向,则沟瞀莫辨,各为一图,俾开卷而千里如在几席焉。”*(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见《<粤海关志>叙例》,第312页。应该是移录初纂本《口岸》所载口岸图,或在其基础上有所增补。

重纂本新设《官表》一门,实际上是从初纂本《设官(表附)》中将“职官表”单独列为一门。其理由是“凡志书皆分史体,史有纪志表传,地志有图表志传,今为榷志,有表有图,无所为传。”作为《粤海关志》,按照政书体例,需要有官表和地图的章节,以便体例更加合乎规范。其内容是将“历任官司”“著之为《表》,斯一览易显。”*(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4,见《<粤海关志>叙例》,第312页。方东树是否在初纂本“职官表”基础上有所增补,以其稿本无从踪迹,故暂未能详。

重纂本有《杂录》一门,与初纂本《杂识》一门名近而实不相同,上文已论及《杂识》主要是辑录有关航海气象及国外概况,不属地志范畴,故方东树予以删除。《杂录》一门则为“关系榷政,而无门可附者入焉。”也就是说跟海关征税有关内容,但又不属于《训典》等门类的,专门设《杂录》一门予以收录。如人物“事绩有可纪,论议有可采,亦略采其事,入于此篇。”*同上。

以上只是根据方东树《考槃集文录》中有限资料进行初步考证,希望将来能够发现更多有关资料予以充实和辨正。兹不揣简陋,抛砖引玉,以祈方家就此观点予以进一步扬榷,以匡不逮,亦有助海关关史文献的深入研究,良有厚愿焉。

作者周修东: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馆长(汕头:515041)

The survivingYueHaiguanZhi(AnnalsofYueCustoms) printed by Ye Wen Tang did not list the compilers’ names. Nowadays Liang Tingnan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chief compiler according to his preface inHeShengGuoShuo. Howev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cord ofYueHaiguanZhicollected inKaoPanJiWenluby Fang Dongshu, and another two prefaces written by Fang for Deng Tingzhen and Yu Kun, Governors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the main compiler ofYueHaiguanZhishould be Yu Kun, while the chief compiler of the Ye Wen Tang edition (the first edition) should be Liang Tingnan, with Zeng Zhao and Fang Dongshu as assistant compilers. Fang revised Liang's edition later. Besides,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articles,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ith Fang’s revision, the style and structure of his edition became clearer and more reasonable.

YueHaiguanZhi(AnnalsofYueCustoms); Compiler; Revised Edition; Style; Research

*本文为2016年10月“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

猜你喜欢
道光海关
一道光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释疑解惑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东北海关二五附加税的开征和中日交涉
极光——不只是极美的一道光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