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探索

2017-12-05 09:08章伟飞
继续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教学工学结合

章伟飞

摘 要:高职教学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生产性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突破时空限制的课堂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培养途径,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文章从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实施现状分析问题所在,并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施的“LTE基站工程督导班”为例,探索基于真实工作项目的实践教学,阐述了这一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实践教学;工学结合;高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但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实训环境、教学组织、师资条件等,让专业教学无奈的回归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陈旧,违背了课程开发的初衷。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校企合作大背景下充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移動通信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途径,将专业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的通信企业合作,进行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校外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概念及实施现状

(一)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概念

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是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的,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方式,完成认知实践、实训向生产实践、实训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工程实践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更好完成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目标。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外部,由校企共建的,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学校负责教学、学生管理工作,校企共同制定实施管理制度。可以整合利用企业资源的优势,降低学校投资成本,利用校外基地的真实情境,通过按规范的行业标准,在真实的工作流程中操作,在校企双方共同的质量监控体系中,不但有效达到学校教育目标,而且职业规范化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企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实施的主要条件

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是工学结合模式的落地方式之一,采用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一是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能力”指综合职业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和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包含专业岗位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就应该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课程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基于校企合作的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与模拟的项目教学不同,真实的生产项目的成果是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需要经过企业人员检验的,其要求也就是工作岗位的真实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后会有较强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好掌握所需技能,锻炼职业能力。这项要求也需要校企合作达到一定深度,双方取得充分信任,同时企业有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的真实生产项目。

三是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由于实践教学一般在校外进行,需要改变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实现课堂多样化,将学生小组化,多方共同参与管理,包括课程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自我管理。

(三)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实施的现状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都有采用这种教学形式的,但由于某些条件受限,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子较深。课程体系仍是学科体系为中心,三段式课程模式,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2~2.5年,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公共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高,课程设置没有符合“必需、够用”的原则,实践性教学不足。

二是能力本位中的“能力”理解有偏颇。在课程培养目标中,仅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院校的课程改革以工作任务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更多只注重学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欠缺,职业核心能力锻炼不足。

三是无真实生产性项目为载体。这是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很多仅仅是校内“仿真”项目教学,且投入不足,硬件差,实训场所和设备短缺,缺乏真实意义的工作现场氛围。真实的生产性项目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恰当的时机,并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学校给予的政策保障。

四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是教师进行单方面的,以最终作品或者产品进行考核的。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贯穿实践过程的,需要参照行业标准,引入多方评价体系,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

二、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实践探索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作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名牌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为实现“工学结合”的落地,该专业与浙江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合作开设了“LTE基站工程督导班”,进行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实践探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4G网络建设工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一)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内容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理论知识适度够用,课程组织综合化和模块化,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对于真实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往往不是一门传统课程所能解决的,可能会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如果按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则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做一体”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引导、考核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学起来,有效动起来,通过前期的指导,到后期通过企业考核,能独立上岗,完全掌握岗位所需技能。endprint

(二)寻找适合专业技能培养的真实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

真实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是開展实践教学的载体,但并非所有真实项目都能符合开展教学的需求,需要寻找适合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是关键点。我通过长期与浙江省内外各类通信企业保持有效合作,专业在校企合作上有深度,这为找寻合适的项目打下了基础。2013年起利用LTE网络建设大潮时期企业对技术人员“浪涌式”需求,在与工程公司充分沟通后,决定在绍兴、台州等地开展4G基站工程督导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深入真实网络工程建设,学习移动通信最前沿技术,掌握基站工程督导岗位所需技能,锻炼职业综合能力。

(三)创新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搭建教学指导平台,可在网络上或工作现场进行教学,可有效利用了学生的时间碎片,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师生的沟通,实现学习情况实时监测、实时检验。

在教学管理方面,项目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学生管理以及每日实践效果评价等工作。由于实践教学在校外进行,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同时需要完成角色转换,“学生-教师”变成“徒弟-师傅”,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担任“师傅”,一位校内教师与一位企业专家“结对”,负责5~8名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指导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掌握专业基础理论、设备配置技能以及工程工艺要求,最终完成实践教学。当然这需要投入更多师资参与教学,虽然会增加部分的教学成本,但由于利用了企业的实践场所、设备和耗材,实现了与运营商现网设备完全同步,相当于企业也在对教学进行投入,对学校而言总体成本反而会有所降低。

(四)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上,采用行业标准,分阶段进行多方综合评价,评价较为全面。本次实践开展之初会进行岗前素质培训,由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包括工程督导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职业能力。培训中和结束后将有考核,考核包括专业教师的试题形式、工程公司的模拟面试环节,只有通过了考核才可以正式上岗。在上岗后还会有工程公司每日工作评价、运营商的不定期抽查,检验督导员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最后在项目教学结束之后,企业导师会给每位学生的实践表现作出评价,校内专业教师也会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给出一个分数。也就是说,对于这个实践教学的评价包括:岗前评价(专业教师+工程公司)、上岗工作评价(工程公司+运营商)、实践后期评价(工程公司+专业教师),用行业标准、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情况等全方面评价,更为真实有效。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压力,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课程考核,而是实际岗位的考核压力,但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比传统的课堂更高,最终学生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五)增强师资团队实力

实施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对师资团队的结构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学工作突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教师的观念上需要有较大的转变,要求专业教师能接受认同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其次,要求校内师资团队成员具有“双师”资质,同时还应有“双师”素质,要求教师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对工程现场教学的管控能力。最后,由于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还需要有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技术指导、管理和评价等工作。也就是说要求师资团队为“双师”+“专兼”结构。对于工程应用型专业来说,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有是最低的要求,能经常性到企业实践,掌握最新技能与工艺。还需要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好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为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服务。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也锻炼了教师自身。

三、实践探索成效

开展“能力本位”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一轮的“LTE基站工程督导班”实践教学,对学生、教师、专业、学校和企业多方均有益,实现了共赢,这也是“工学结合”这种模式能持续开展的基础。

(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就业自信心

通过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工作岗位,认识社会,更好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服从,学会团队协作,具有更好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学生提前了解到了所学知识技能具体的应用场合,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能及早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及时弥补不足,在今后的实习和工作中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以更好的姿态踏上社会。

(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学理念的转变

对专业教师而言,不仅实践教学也创造了一次与企业密切接触、开阔眼界、扩展自我专业知识面的机会;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技术,而且锻炼了具体岗位的操作技能,更加明确了岗位技能的要求,能更好反哺日常教学工作。在教学执行过程中,专业教师能珍惜每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也能更加信服;同时专业教师能了解到自身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差距,更能从企业岗位需求的角度看待专业教学,其教学理念也在发生转变,从仅仅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理念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校企合作更加深化,专业在行业中更具影响力

生产性实践教学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深度参与,双方彼此更加了解和信任,能更容易实现深层次合作,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也更为壮大,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更好为专业建设服务。同时专业组织这样的教学形式,在行业中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对专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也更有着落,实现更优质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张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4]李悠.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09(3).

[5]李海燕.关于职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14).

[6]李志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高职教学工学结合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