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亩田(外一篇)

2017-12-06 03:12柴宝侠
海燕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活孩子

□柴宝侠

半亩方塘一亩田(外一篇)

□柴宝侠

喜欢宋朝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耳熟能详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我更喜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试想,与心爱的人在白山黑水间守着半亩方塘,与天光云影间,置身红尘之外,坐看云卷云舒,朝迎旭日,目送夕阳,心手相牵,相守到老,是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好朋友阿红就选择了这样一种田园式的生活。只是她的经历有点坎坷,有点艰辛。在坚守情感和田园牧歌的生活上,她用坚韧和执着,站成一株傲然挺立的树,让行走沙漠的人以她为风景。

那个个头不高,长相一般,慈眉善目,满月一样的脸庞,肤色略白的阿红,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在校时,聪明,勤奋,是班级的学习尖子,特别是数理化,整个班级没人能超过她。敦厚、善良、本真的个性及好人缘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敬和爱戴。大家都以为她能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心中的梦想。可是她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高考,给关心她的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之所以放弃学业,选择回乡,是因为她被爱神丘比特之箭给射中了。

本村的男孩王三子相中了她,偶遇、送礼物、写情书、死缠烂打,想尽一切办法,对阿红穷追不舍。最让她感动的是,比她大5岁的王三子竟然等了她3年,直到她高中毕业。“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王三子用饱蘸深情的歌声敲开了阿红少女的心扉,情窦初开的她不顾一切投进爱的怀抱。

不顾父母亲友的强烈反对,放弃大好前程,毕业没多久,阿红毫不犹豫地嫁给一穷二白的王三子。梦想着他能有出息,给她幸福甜蜜的生活。可是现实与梦想有着很大的落差,就像梦光情雨一样,看似光鲜亮丽,可惜转瞬即逝。

仅有小学文化的王三子靠做木匠活儿维持生计。农村经济条件有限,赊账现象比较严重。王三子要账困难,头脑一热,作出一件悔恨终身的事。那天赶上村里放映露天电影,他觉得机会来了。夜深人静时,趁欠账农户家里没人,他悄悄从窗户潜入室内,将欠账户新买的电视机抱走。没文化真可怕,他愚蠢地想用电视机顶欠款,就没想到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当时正赶上全国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严峻形势,王三子被列为严打对象,判了4年刑。

寄予无限希望的爱人进了监狱,突然的变故,给怀孕7个月的阿红沉重一击,她又恨又气,伤心不已动了胎气。在王三子入狱后的第5天,早产下一个男婴。孩子的出生,让阿红又喜又悲。喜的是她和王三子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花骨朵般的孩子,唤起她深深的母爱。悲的是孩子来的太不是时候了,没有了顶梁柱,孤独无助的她靠什么将养孩子?

得知阿红家出事的消息后,我和邻村的一个同学,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去看她。乡村土路,崎岖不平。路好的地方骑行,路不好的地方我们就推着自行车走,一路上,边走边打听道,20多里地弯弯绕绕走了大半天,快到中午时才赶到阿红家。

路途中,心里无数次设想见面的情景,真的面对时,阿红那可怜的模样,她家那寒酸的场景,还是出乎我们的预料,让人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

一座破旧的三间砖平房曾是阿红甜蜜的新房。孩子还没满月,她小叔子结婚用房,就在外屋地上搭个仅仅能容下她们娘俩的小黑屋栖身。墙上糊着泛黄的报纸,棚顶悬着的小灯泡风烛残年般发出昏暗的光。低矮的小土炕上,嗷嗷待哺的孩子因为奶水不足,黑瘦黑瘦的,让人心生怜惜。脸颊明显瘦弱,面色更加苍白的阿红,看到我们的瞬间,便满眶含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此情此景,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安慰她。我挤坐在阿红身边,将她搂进怀里,阿红憋了半天的泪潮水般地涌出来,那泪水,有悔恨,有委屈,也有无奈,像奔流的小溪,将昔日的同学情汇聚到一起。让平日里死气沉沉的小黑屋有了一丝暖意和生机,阿红冷若寒霜的心,在一点点融化……

一个被家人和亲朋问过无数遍的话题又从我们嘴里溜出来,“往后咋想的?是这么守着孩子过还是……”

阿红沉默了一会儿,无助地说:“孩子是无辜的。”

她的意思已经明了。就像画在小黑屋北面窗台下那一连串的黑道道,那是她的盼望和念想,一头是她,一头伸向遥远的监狱,连接着王三子的心。

尽管她在内心里恨王三子恨得牙根痒,可是她又怎能忘记曾相亲相爱的情谊,何况他们还有一个孩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漫漫长夜,摇曳的灯影里,孤苦无依的阿红,一个人守着苦命的孩子,常常孩子哭,她也哭。孩子睡着后,她就拿个铅笔头,像古装戏《回杯记》里唱的王二姐思夫一样,走一天,墙上画一道;走两天,墙上画两道……

在娘家人的帮衬下,阿红带着孩子艰难地熬过了1200多个风雨飘摇的日日夜夜。

1989年的夏天,王三子刑满释放。阿红带着儿子来到30公里远的看守所接他回家。当蹒跚着走路的儿子在母亲的教导下,用稚嫩的童音怯怯地喊一声“爸爸”时,惭愧的王三子泪如泉涌,他知道这辈子都还不完对妻儿欠下的“债”。

回家后,阿红发现王三子胃病严重,到医院一查,得了胃溃疡,胃切除三分之一。阿红就像将养小孩子一样,每天变着花样地给他熬粥,关心他、照顾他、开导他,鼓励他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一年后,王三子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带着老婆孩子到附近乡镇租个房子,干起木匠的老本行,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婆孩子过上幸福生活。

生活多磨难,仿佛也在考验他俩的感情。正当他们满怀信心开始勾画新生活的蓝图时,2012年阿红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抢救了一天一夜。痛彻心扉的王三子不知道怎样表达对妻子的歉疚,在心里默默呼唤着阿红的名字,虔诚地在她床头跪了一天一夜,期待她快点醒来,好给他赎罪的机会。

在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后,重新活过来的阿红,像散落在乡间土路上的车轱辘菜,栉风沐雨,人踩车碾,只要根须扎进泥土,便会漫山遍野,长出生命的绿色。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人面对坚强和脆弱的能力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阿红就是这样一个刚毅的人。面对生活的考验和磨砺,她时常拷问自己的内心和灵魂,什么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在无数的苦难面前,她深深地体会到:幸福不是天上的云,说来就来,也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一般遥不可及。

1998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商机无限。深思熟虑后的王三子多方筹集资金,在公路沿线的道边,购买10亩地,盖起属于他们自己的4间红砖瓦房。宽敞的大院里开起了木材加工点,卖木材,卖家具,打预制板,日子终于在忙忙碌碌中昂起了头。3年后,有了一点积蓄,王三子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筹款买了两台抓钩机,一台垃圾清运车,王三子跑外包揽周边的城建活,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兑现了要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被生活打磨得越来越老练的阿红守着大院,时常有买木材的,有买预制板的,有问价的,有订货的,她整天粗门大嗓的,有时嘴里嚼着饭,还忙着招呼顾客。颇有经商头脑的她谈买卖干脆利落,说话钉是钉卯是卯,算起账来滴水不漏。她随便拢一拢凌乱的发髻,那含笑的阳光,便在她头上打着滚地浪。

她家院子的左侧,有一条长长的荒沟,聪明的两口子将其开垦出来建设一方池塘,一半用来养鱼养蟹,一半用来种水稻,为家园增添一片湖光山色,增添生活情趣。山野间种菊修篱,品茶香,知其味,竹篱笆小院,青石铺就,淡淡开放的野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植入鼻息,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怡人的境地。

傍晚,阿红和爱人躺在小火炕上,沐浴着月色清辉,细数点点星光,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如今守着一份稳稳的幸福,在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那梦都是香的,甜的。

经常囚禁在钢筋水泥的盒子中,被繁杂的工作和琐事所累,心灵找不到出口时,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手捧一杯清茶,慢慢旋转着杯口,吹动水中微澜,在袅袅茶香中,眺望远方的家乡。“春风起时,我在花下等你。秋染霜华时,我在枫林等你。”阿红总是在我回望故乡的路上站成一片风景。

一条从淳朴的乡间伸向城市的橄榄枝,召唤我疲于奔波的灵魂,行走于田园牧歌一样的旷野。让落满尘埃的心,在明镜一样的池塘里,于波光潋滟中洗去尘埃,归于平静和淡然,像乡村的晨露一样,纯净而美好。

我时常想,如果当初阿红选择高考,成就一番事业,说不定现在的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和好多工薪家庭一样,过着朝九晚五波澜不惊的生活。她的内心能有如此的充实和宁静,如此的淡然和幸福吗?

把生活过成想象的样子

初冬,大庙后山。

空旷的四野,寂静的山林,阳光悠然地洒在林间,树木葱茏,影子与影子重叠,仿佛对影成三人般地眩晕。纷纷落下的叶子,绵软地踩在脚下,时而发出欢快的笑声,叫醒沉睡的森林。被惊扰的鸟儿盘旋在树梢,嘁嘁喳喳,议论纷纷。松鼠神出鬼没,一会儿偷偷瞧瞧,一会儿蹿出好远,好像和人们捉迷藏。全副武装的姐妹们花枝招展般闪亮登场,花蝴蝶一样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瞧,树丛中走来一个身着白色上衣、牛仔裤,身背吉他的曼妙女子,眼眸低垂,神情投入,玉指轻弹,一段饱满的音乐便在山间流淌,仿佛把人带到一场美妙的音乐圣会。那边装扮成村姑模样的两个美女,挎着花篮,巧笑嫣然地在山下采花,白色哈巴狗像个淘气的孩子,在身边蹦来跳去,一幅活灵活现的乡村图画展现在眼前。依着遒劲的树干,仿佛从盛唐时代穿越而来的女子,斜依夕阳,是在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抚慰还是在怀念过往的时光?令人遐想翩翩……

“演员们”在变换着不同的角色,身兼导演的摄影师眼疾手快,“咔嚓咔嚓”迅速按下手中的快门,定格一个个美的瞬间。欢声笑语驱赶冬日的寂寥和惆怅,心存美好的人们,在山里播撒欢乐的种子。

很少参加户外活动的我,被这种欢乐的氛围所感染,不知不觉融入其中,作秀、拍照、打闹,一个个欢乐的场景敲开了沉闷的心绪,也让我有所顿悟,原来生活不只是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也可以打造成如此灿烂,如此美好,如此快乐的模样。

曾经对着镜子梳妆时,我就常常想,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方的,圆的,扁的,还是长的?或许是意象思维,你把它想象成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的。

我理解的生活,就是五味杂陈烹煮出来的一道人生盛宴,想做出怎样的味道全凭个人的手艺和后天的努力。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需要良好的食材,精湛的技艺,高质量的加工和后期的制作,缺一不可。如果有一道工序出错,做出的绝不是美味,或许寡淡无味,或许勉强食用,或许干脆倒掉。人人都想要美味,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出美味。想要品出生活的美味,就是要把生活过成想象的样子,烹煮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千千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她自由、浪漫、诗意地生活,日子被过成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很是令人羡慕。

她小姑子到外地发展,给她留下一处刚刚装修不久的房产。虽然小姑子也是一个颇有文艺范的女子,但千千对房子的装修还是不满意。她和爱人精心策划,按照他们喜欢的风格,将房子改装成一处颇有江南韵味的栖息地,小轩窗,雕花隔断,吊脚楼似的书画室,日式茶台,藤式全套家具,阶梯式楼阁,品位不凡的装修,高雅的格调,让来她家的客人都留恋其中不愿离开。

傍晚,落日余晖中,她和爱人在阳台上的日式茶台边相对而坐,品茶聊天,听音乐。有时爱人在阁楼上挥毫泼墨练书法,千千则弹弹钢琴,唱唱歌,怡然自乐。华灯初上,夜色迷蒙,千千牵着小狗到广场遛狗,爱人则在广场上像一只矫健的燕子般自由地玩起轮滑。

周末,她和爱人经常开着车,随心所欲地到辽河岸边、风情小镇、无垠旷野以及周边好玩的地方,游玩,摄影,处处留下他们浪漫的足迹。有时,千千会突发奇想,拽着爱人,冒着严寒拍光绘,只为那一刻的美丽和心动。

千千把生活过成了诗,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但生活不只是诗,还有坚强和无奈,还有欢乐和忧伤……

我每天下班都要路过贸易城的拐角,那里有一个拄着双拐的修鞋匠,他就像一尊佛像一样,风雨不误,在街边修鞋。一日三餐没有定时,饥一顿饱一顿,可从没见他忧愁过,总是乐乐呵呵地给人修补鞋子。闲暇时,他还愿意跟周围的人逗乐子,或者唱流行歌曲自己找乐儿。他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娶上媳妇,过上有人疼,有家庭温暖的小日子。

鞋匠的坚强和乐观,他平凡普通的心愿,代表了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愿景,没有烦恼和忧愁,不追名逐利,不贪图财富,平凡快乐,简单的幸福就是普通人想要的生活。

著名作家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让人印象深刻。文革期间,大灾之年,许三观一家5口人,靠喝苞米面糊糊艰难度日。为了抵抗饥饿,保存体力,许三观一家人只好每天躺在床上,白天躺到黑天,黑天躺到白天。有一天,他过生日,想给家人做顿好吃的,就跟妻子、孩子们说,我用嘴给你们做好吃的,你们都竖起耳朵,不用嘴吃,要用耳朵吃。然后,他就用嘴模仿做红烧肉、清蒸鱼、爆炒猪肝等美味的流程,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实的人物对话,现场感的强烈,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把人带进正在煎炒烹炸的厨房,让家人在想象中饱餐一顿,大家在快乐和满足中进入甜蜜的梦乡。那时候,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生活的样子千奇百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白岩松说:“生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岸,在哪里?”这些是不是大多数人的疑问?

光阴流转,岁月无期。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一直是我的渴望和向往,想象在凤凰古城的沱江中,划船对歌,饮酒赋诗,在迷离的夜色里,尽情地享受轻松快乐、自由散漫的生活。或者如三毛一样,迎着未知的风霜雨雪,一路风尘,一路洒脱,用脚丈量人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匆匆行走中,来不及收集夏花的灿烂,来不及剪辑夏夜的浪漫,来不及品评秋的况味,温暖未知的岁月。转眼间,却已惊觉薄凉环绕。人到中年,已是暮秋时节,回首往事,我又错过吗?猛然想起席慕蓉的诗:其实我们一直都在错过,错过了昨天,又错过了今朝。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如此,我们为什么又自顾不前呢?

那么,趁我们还能行走,带着美好的心愿出发吧,把生活过成想象般的美好。

责任编辑 董晓奎

猜你喜欢
生活孩子
生活感悟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熊孩子爆笑来袭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