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业新时代,农人新风貌
——余姚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2017-12-06 08:54长江蔬菜杂志社刘婷山娜余璨贺欢
长江蔬菜 2017年21期
关键词:毛豆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刘婷 山娜 余璨 贺欢

探寻:农业新时代,农人新风貌
——余姚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长江蔬菜杂志社 刘婷 山娜 余璨 贺欢

“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曰余姚。余姚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经济发达。作为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最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与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此融合共生,传统农耕稼穑同现代农机服务相互碰撞,蔬菜种植颠覆以往的固有印象,呈现截然不同的新面貌。

纵享良好水文气候的地理优势,坐拥南北通达的便利交通,追乘农业发展优惠政策,余姚蔬菜产业发展如日中天。目前全市蔬菜种植基地2.2万hm2,已形成加工型蔬菜、茭白、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并相继被授予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荣誉称号。一批批新农企,借着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之势,搭乘这列“专车”,不断探索与创新,无论是新品种尝试、新技术应用,还是新模式摸索等,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机器换人,降本增效新出路·~~

我国蔬菜生产一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占蔬菜生产成本的50%以上,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已成当务之急,“机器换人”是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但受传统耕种思想及田间管理程序复杂、蔬菜品种繁多、机械采收容易损伤、机械大棚内作业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影响,蔬菜机械化推广速度慢,且水平较低,如何有效利用机器替换人工,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康绿合作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毛豆采摘机

康绿合作社位于余姚市泗门镇,是一家专门从事出口蔬菜种植、各类种苗供应的专业性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智能化育苗温室5.13 hm2,年供应种苗8 500万株以上,主栽蔬菜有西兰花、松花菜、甘蓝、青刀豆、毛豆、甜玉米等,其中毛豆种植面积120 hm2。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毛豆仅仅只是餐桌上的一盘小菜,但于种植户而言,毛豆采收却是一件极其辛苦的农事。7月采摘,正值农忙,人工成本节节攀升不说,还经常陷入高薪难招工人的困局,如果市场行情疲软,利润空间会被不断压缩。为控制人工成本,2013年,康绿合作社负责人秦伟杰花费128万元从日本购买了一台毛豆采摘机,该机器每1 h能采2 668 m2地,工作10 h便可采鲜荚30 000 kg,同比效率是人工采摘的200倍。机器换人,一天可节省200人工,节省人工费24 000~30 000元,除去燃油成本,单位面积成本降低2万元左右。此外,收获季节再也不必担心招不到工人,在完成自身毛豆采摘的同时,还能对外提供租借服务(租借费20万元/月,配备专业操作人员1名),2年就能收回购买成本。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康绿合作社先后斥资400多万元,完善机械化作业配套设施,不仅新增全自动播种流水线2套,毛豆采摘机、植保无人机、田园管理机、播种机、移栽机、收割机等40余台;应用喷滴灌133.33多hm2,冷库554 m3,生物及物理防虫146.67 hm2,工厂化育苗温室5.13 hm2;更引进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全程的信息感知、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彻底把人从繁杂的农事操作中解放出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康绿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宁波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等。

~~·更新换代,紧跟消费新步伐·~~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蔬菜产需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蔬菜的消费已从数量型逐步转向质量型,要求蔬菜绿色、营养、健康。传统的经营思路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蔬菜企业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寻觅引进新优品种,以满足都市个性化需求。余姚市泗门镇光育农场的姚杰,瞄准了市场,进行无公害(绿色)果蔬生产。

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水果蔬菜越来越受市场青睐。2016年,姚杰嗅到商机,开始引进日本桃太郎水果番茄,并在1 334 m2海涂盐碱地进行试种。海涂盐碱地含沙量高,土壤缺乏团粒结构,干燥时易板结,遇水时又呈糊泥状,新品试种挑战巨大。为此,姚杰根据桃太郎水果番茄的种植技术规程,从穴盘育苗、测土配方施肥、频振式杀虫,到水分、光照、温度等进行了技术攻关,11月育苗,12月移栽,翌年2月开花、结果,3月底水果番茄便陆续成熟上市。

为了迎合市场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保证蔬菜产品质量,积极响应省市镇循环农业、低农药无化肥政策,姚杰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调整,引进肉牛养殖,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农场种植产生的作物秸秆可作为饲料进行肉牛养殖,肉牛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渣,沼气用来发电,沼渣用于基地作物肥料供应,建立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把动物转化—植物生成—微生物还原的生态链连接起来,既可防治环境污染,又能改良土壤,实现无公害(绿色)动植物产品生产。

桃太郎水果番茄,在这种循环生态环境下生长,不仅营养丰富,其番茄红素含量比普通番茄高9.6%;每100 g含有18 mg的维生素C,比普通的番茄高出28.6%;胡萝卜素含量也比普通番茄高10.7%,其果色桃红靓丽、光泽鲜艳,果肉厚实鲜甜,果实品质绿色优质,备受市场欢迎。

~~·田间餐桌,层层把控出优品·~~

“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其质量是古往今来关注的重点。在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铺天盖地的今天,人们对田间地头到自家餐桌蔬菜的质量要求越发严格。这也催生蔬菜生产企业,加快建立蔬菜质量追溯系统。湘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苗文,也顺时加强对自己蔬菜产品的层层把关,以保障基地走出的产品,无任何安全隐患。

余姚市泗门湘潭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湘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专门从事果蔬种植与销售,现有社员54人,管理人员4人,种植面积70 hm2。为有效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应苗文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包括基地管理员及技术员田间管理职责、肥药使用标准、采收运输、产品检测、基地准出等,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让“湘潭”果蔬成为餐桌上的放心食品。

为切实建立质量追溯制度,湘潭合作社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对不同地块、品种按照有关规程进行管理,分开记录,并按照地块进行溯源编号。采收过程中,不同地块、品种的原料分别收割、堆放、托运,以车次+地块号+采收日期,及运输单+标识卡,进行追踪溯源。

如今的“湘潭”蔬菜因品质高、价格优,已与海通集团余姚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100%订单生产。“湘潭”品牌也逐渐为市场熟知,并逐渐被认可,湘潭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也初见成效。

~~·热心公益,拓展农人新形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许多从农门走出的新农人们,历经几十年的拼搏奋斗,成功脱贫致富,但却从未忘记,那些以黄土为生却依旧贫困的乡亲父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越来越多的农人们将友善之手伸向了贫困之户,魏其炎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农人。“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泗门人”,余姚市温馨养老院敬献的“浓浓春日、关爱老人”锦旗……黄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黄潭合作社)荣誉墙上,勋章满目,无一不在呈现着魏其炎奋勇当先、扶危济困的一腔古道热肠。

以榨菜、酸菜等酱腌菜经营白手起家的魏其炎,在加工厂发展势头大好之时,回乡创立了余姚市黄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尝试以“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破解周边乡亲蔬菜“丰产不丰收”的难题。黄潭合作社现坐拥533.3余hm2土地,旗下260余名社员,展开着毛豆、甜玉米、西兰花、西瓜等10多个鲜销品种,及包心芥、榨菜、萝卜、黄瓜、豇豆等若干个加工品种的种植生产,以农户自主承包经营为基本种植模式,黄潭合作社主控种植品种规划、承担蔬菜代销、提供推荐农资、指导标准化种植技术等,且以“国家级蔬菜基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等诸多荣誉名噪江浙。

魏其炎在黄潭合作社及加工厂发展效益多有盈余之时,开始走上关爱老人、扶助贫困的公益之路。个人出资,为本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节日慰问品,并为特困群众送上每人500元的红包。近10年来,近50万元的慰问品发放,4万余元的红包赠送,魏其炎从未“手软”,始终默默坚守着行善举,于他而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他人送去了温暖,也给自己留下了最真挚的喜悦。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身兼夹塘村第八党支部书记的职位,魏其炎更是身体力行,引领村民为村庄发展尽心尽力。个人出资30余万元,对全长超过300 m的黄墩潭西路进行拓宽硬化,对双夹塘江及运河路进行河塘清理,并做好绿化;出资参与村企、校企结对,参加助学、助困活动;带领支部党员参加义务劳动,清理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助推“美丽家园”建设……黄墩潭自然村已是焕然一新,而魏其炎雷厉风行的实干作风、以民为先的奉献精神也收获了村里村外的一致赞誉,10余年爱心事业积累的好名声更是传播甚远。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毛豆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毛豆姐姐的信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毛豆称象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