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

2017-12-06 18:16吴腾鹰
教师·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读书

吴腾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明确要求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小学的12册教材,大约360篇课文,平均每篇以500字计算,总阅读量大约为15万字,花6年时间阅读这些文字,无论是阅读目标总量,还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显然是不能满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才能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丰盈人生奠定基石。

一、匠心于阅读方法的教授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必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

1.学会批注

对文本中能触动学生情感的内容,强调读的时候要学生边读边想边勾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感触深处进行批注,写一写读书所得或随感等,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课堂上教师及时让学生交流体会,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真正做到读有所获。

2.学会积累

众人都有个感觉,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大多只注重故事情节 。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看完后,问他们书中哪些句段写得精美、表达得精当,几乎都答不上来。所以,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上,在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要试着放慢节奏,停一停、捋一捋教学成效。让学生准备一本阅读小册子,把文本中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当堂摘录下来,甚至背诵下来。当这种阅读方式根深蒂固于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态时,主动积累就成了一种自主行为。想想,这时暂时的停步不是为了以后走得更好、更快吗?

3.学会质疑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注重引导其欣赏文本,如品词析句、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这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阅读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向文本发出挑战。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才会在欣赏中收获,在批判中求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精心于阅读内容的选择

1.依托教材,丰富单元主题

通过阅读文章以丰富单元主题的概念,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教师可围绕教材中单元的主题,进行相关文章的选择。如教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后,为了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就可以推荐《我和小摩西的友谊》《天鹅的故事》《绿毛龟》等课外文章。学生在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时,也丰富了单元主题。

2.链接阅读,立体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起到抛砖引玉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可以就这些文章内容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方向。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的四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自己写的《故乡》、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同样的,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编排的四篇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这类文章,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对鲁迅、毛泽东等人物的形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让人物形象不断立体起来。

3.整本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语文教材全是单篇短章,阅读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有必要巧设悬念,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整本书。试想,重视培养学生读整本书何尝不是与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后,教师可以提问:人类还有哪些发明创造也是受到大自然动植物的启发呢?实时推荐学生阅读 《自然的启示》一书;在教学《冬阳 童年 骆驼队》后,可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在教学《巨人的花园》后,教师可建议学生阅读《王尔德童话》;在教学《猴王出世》后,教师可建议学生阅读《西游记》……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弥补了课内的有限阅读,其看待问题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阅读的品质。

教师基于课内文本的阅读局限性,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取得课内外结合的实效,教师须精心备课,了解书籍来源,并尽量自己要先做到广泛阅读。

三、耐心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世界首富比爾·盖茨是个读书狂人,他常说:“比起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可见,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还是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枢纽。所以在组织课内外阅读时,教师要致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让学生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反复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边读边想、勤用工具书等。一日复一日,反复强调,让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以受益终身。

四、用心于阅读渠道的拓宽

为了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多渠道拓宽阅读资料的来源。

(1)利用学校图书室。学校现在一般都有图书室,里面有品种丰富的图书资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资源,中午或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向图书室借书。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一是教师阅读资源共享。无论是过去自己阅读的需要,还是现在教学的需求,教师都会购置一些书籍。带头向班级图书角捐献了一些适合当前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举措,榜样的引领力量可是无穷大的。二是学生阅读资源共享。发动学生捐一本或几本有一定质量的书籍。不同年段的学生捐献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亲自把关,尽量从书籍内容的梯度、适合度上考虑,让班级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阅读氛围。当然,有家委会的班级,可以让家委会支持购置部分书籍充实图书角。图书角必须由专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借阅制度,保证阅读活动有序开展。

(3)发挥家长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爱心的家庭。”所以,我们可以寻求家庭的支持,比如,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共同阅读书本,家里床头案几上随时安放书本,父母与孩子共读书,让孩子随时受到书香的浸染。

教师只有把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情感,并成为其学习乃至课余生活的自觉行为,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2):62.

[2]李洪祥,蒋崇勇. 振兴儿童课外阅读:从“爱”到“会”[J].江苏教育研究,2007(12):29-31.

[3]方志仙.链接课内课外,提高阅读实效[J].考试(教研版),2007(2):33-34.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第一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