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2017-12-06 06:12苏银霞
成才之路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体验人性

苏银霞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要尊重多元,鼓励个性体验;创设情境,唤起角色体验;利用课外,积累生活体验。

关键词:体验;阅读教学;教学效益;人性;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91-01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晚年最大的心结便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不止一次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让每一位教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或许有很多因素。但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平等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

一、尊重多元,鼓励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往往会用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推断和感受课文。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教师只提一些有助于学生自己去体验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时,可先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课文哪一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能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进入个性化体验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对同一文本,可能有多种解读,千差万别,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任意地评价学生,而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当大多数学生都在称赞花生崇高品格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当桃子、石榴也不错,善于表现自己没什么不好。”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像是憋了一股劲,终于可以释放了。“都像花生那样,各种比赛就没有人参加了,电视剧也没人演了,广告没人拍了,我们就什么也没得看了。”“你老是藏着,没有人知道你的优点,就找不到工作了,因为不知道你是优秀人才。”……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并对他们敢于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体验进行了表扬。

二、创设情境,唤起角色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所抒发的都是内心的情感,表达的都是内心的体验。但学生要进入文本,走进作者或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感受。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三天前,你听到纺织娘的叫声,那时你就——;昨天爸爸妈妈都下地干活了,你又——;今天,你——终于抓到它了。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唤起了角色意识,充分体验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而且他们也会像法布尔一样喜欢上小昆虫。

文学作品展现的并不都是当代人的生活,历史题材也是文学作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遥远的时空距离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设下了更多的障碍,这时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李时珍》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李时珍跋山涉水寻找草药的艰辛。夏日炎炎,树林里闷热异常,携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了,饥肠辘辘,口渴难忍,假如你是李时珍,该怎么做?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能体会科学之路的艰辛,从而理解李时珍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三、利用课外,积累生活体验

学生生活范围窄,阅历浅,再加上他们年龄小,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他们往往会熟视无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到课本,再从课本到生活去体验。生活既是作者创作的源泉,也是读者进入文本的入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如果不能与生活很好连接,那么,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比较肤浅。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桥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桥,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很自然地就能把课文内容与他们观察到的联系起来,一下子就能体会到桥的多样以及作用。在教学《幸福在哪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寻找幸福”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寻找幸福。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深化了劳动创造幸福的文章内涵,而且扩大了幸福的外延,对学生进行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在品读文本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取,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焕发人性的光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实际行动回答钱老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成为杰出的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2]曹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D].东北師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体验人性
逼近人性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