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广取汇一家易理入画得神韵知名画家何江熊作品赏析

2017-12-07 11:03武文龙宋广山陈美霖摄影张跃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23期
关键词:风水山水画山水

文/武文龙 宋广山 陈美霖 摄影/张跃

博采广取汇一家易理入画得神韵知名画家何江熊作品赏析

文/武文龙 宋广山 陈美霖 摄影/张跃

何江熊艺术简介

字易烝,号冶河老叟、熊猫、貓熊、国宝。1971年生于河北井陉北防口村的一个书香世家。

现为人民书画院副院长、太行精英书画院秘书长、中央电视台《记忆中国》栏目组(河北)办公室主任、中共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艺术顾问,发表过的两篇文章《家居挂画风水有何玄机?》和《办公室挂画风水讲究》,专业阐述了风水画。

从小深受家庭文化艺术的熏陶,后又受众多名家的指点,博采广取,数十年的研墨挥洒已独具风貌。其画专于山水,鸡,鹰,花鸟草虫。在业内素有“惜日悲鸿画奔马,今朝猫熊走飞鹰”的高度赞誉。对奇门遁甲也颇有研究,因此把风水融入到国画中,自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才有“风声水起铸丹青,藏风纳气现神韵”的豪篇巨作。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始终不渝的追求。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笔墨语言不但要把所表现事物的形神传达给欣赏者,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创作的主体思想感情也传递给欣赏者,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画家何江熊积累了几十年的功底,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其画专于山水、鸡、鹰、花鸟草虫,自成风貌。何江熊的山水画气势恢宏、劲健清奇,瑞气祥云、旭日高悬,神形超越了自然之美,令人赞羡而触景生情。在业内享有“惜日悲鸿画奔马,今朝猫熊走飞鹰”的高度赞誉。

在入冬后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们有幸与何江熊和他的好友一起品茶谈艺。从言语间,感受着他对艺术本身真诚的思考,聆听着他的艺术人生。

家学熏陶 懵懂孩童爱画画

1971年,何江熊生于河北井陉北防口村的一个书香世家。井陉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审的首批“中国地名文化遗产—— 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许是受这里山川独特的灵气浸染,江熊从3、4岁就喜欢上了画画,由于家学的传承,小江熊一开始学画,就要背画画的口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口诀是枯燥无味的,但一想到背好了就能画自己喜欢的花鸟鱼虫,小江熊就特别认真,而且有板有眼地开始背诵。

何江熊是齐白石高徒何景五的小孙子,但是爷爷在学画上却从不娇惯他。常拿自己的经历教育孙子, 何景五曾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李可染同时从师于徐悲鸿、齐白石、萧谦中等众多知名大家,绘画功底十分了得。他的作品先后几次参加湖南省及全国美展,其中一幅“百花齐放”的国画作品,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并作为湘绣蓝本,制为绣品远销国外。他的事迹,在《井陉县志》中专有记载。

爱画画,似乎是处于懵懂期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就是用这样天真好奇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去探索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繁华世界。受爷爷的影响,以及陉山绵水的诱惑,小江熊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花鸟草虫、游鱼河虾,都成了他笔下描绘的对象,学习本上、报纸上,到处都是他的画。

文化的底色中蕴含着行稳、致远。有了文化的指引,绘画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何江熊的母亲是解放前北京女子师大毕业的高材生,精通3国语言。为此,在他学习绘画的同时,母亲在文化方面对他的学习也从未放松。从古诗词启蒙,到《论语》、《诗经》、《李太白全集》等,一步步带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乐园中,找到了东方艺术的根,这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至今让他受益匪浅。

名师指路 寄情艺术研丹青

何江熊的二叔何文山、三叔何住山都是画坛高手。1947年,爷爷何景五曾经带着二叔何文山到齐白石先生家里住了半年多,二叔由此学到了白石老人的绘画精髓。由于何景五老人几经辗转曾落脚在湖南,所以二叔何文山一直在湖南衡阳市老年大学教授美术,于山水、花鸟都有精研,二叔、三叔对何江熊学习绘画十分支持,曾经手把手教他绘画技法,他也因此学到了齐派绘画艺术的精华。

1985年,三叔何住山又带着他来到李可染先生的家里去学习积墨山水,得到李可染先生面对面的指导。关于积墨山水,李可染先生在195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前2年,和一个青年同志到四川写生,船过三峡,看到傍晚真是美极了。太阳落山,晚霞反照中一带模糊,树木千株万株,山和房子隐约可见。雨景雾景也美,里面的东西很丰富,深厚得不得了,可是外面又罩着一层薄雾,这怎么表现?很困难。有时轻描淡写,也能画出来,可是单薄地很。作了许多次尝试,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先把所看到的一切,清清楚楚画上去,越详尽越好,然后用淡墨慢慢整理底色,使原有的轮廓渐渐消失,再统一调子。将消失、未消失,那效果与自然景象比较接近。我们称这种方法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意匠的设计,不是一时就能成功,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尝试和失败,才能比较完美地实现。”

用“积墨法”的表现手法绘画出来的山水,水墨层层叠加,加以留白的艺术处理,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的层次感加强,画面“境”的厚重感也体现出来了。作品非常重视画面的墨色变化,注重増强墨色的层次感。画面中黑厚的积墨,兼有墨色层次鲜明、丰富的艺术效果,从而真正达到了笔墨浑厚华滋的艺术境界。

和可染先生学习了积墨山水后,何江熊的绘画题材更加丰富了。他既画山水又画齐派的花鸟,一时间到了逮着啥就画啥的地步,熊猫、老鹰、鸡、虾……水里游的,山上跑的,飞禽走兽无所不画。画得多了,画技就更加熟练了,画法也就越加熟捻于心。对于像诸如:“巧借崂山一点儿水;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画好一磅石, 远近多关心;与树相连处, 层次要高明……”等绘画口诀,也就更加运用得得心应手了。于是,绘画水平也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有所成 辅之风水纳祥瑞

何江熊在艺术创作中聚集了山水的灵气,也赋予了作品吐纳山河的豪迈。中国画是具有哲理性的行为艺术,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留白、虚实,甚至把音乐的旋律都能安排融入到绘画之中。笔墨是国画艺术的必要要件,核心的绘画语言,中国画对笔墨有着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更多的要求了笔和墨在绘画中的运用和效果,这就是中国画的独特审美特色。绘画在着墨敷色、落笔用线、点染渲皴、构图立意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作品的用色和创意则更有独到之处。

他在学习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上,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创新,使传统技法和现代山水表现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他画的山崖、岩石,兼工代写,质感逼真,别具一格。他的山水画创作有山则有水,有水则有山,画面主体内容和周围环境因素构成和谐的一体,相辅相成,观之可闻其声,可感其境。他画中的水多为江河、山瀑和飞泉,技法娴熟,不拘一格,或工或写,松散聚合,构成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特珠景观,使整个画面包容在一个佳境的氛围中。从不同程度上,体现着历史的浩荡以及时代的风范、气度和精神。

何江熊并未满足已取得的绘画成就。他从祖上遗留下来的几本古书中得到了启迪,由于对《奇门遁甲》等书颇有研究,这一下又把他带到了对易经的探索上,几经周折,与好多著名风水大家研讨,终于学有所成。他在博大精深的《易经》里寻到了生命密码,在传统的宝库里汲取着精华。同时,还不断跨越自我,探索传统,终于在现代中国画的创新上,他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把风水融入到国画中更加信心十足。

他的山水画,清秀亮丽、朝气蓬勃,多采用春天、夏季催人向上的题材。既有可染先生积墨山水的影子,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既尊重传统的章法、技法,又根据房间布局、吉数,做好风水和颜色的搭配,并配合环境创意山水。例如:门前几棵树;画面上的鱼虾头必须朝里等等,都有着一定的说法儿。何江熊说:“万物皆有灵性,在绘画中一定要注意表现出来。”

在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历程中,易经风水和山水画可谓是相辅相成,繁荣发展。何江熊的山水画更是将山水画的风水完美和谐地表现出来,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其《旭日东升》山水画了,这幅山水画以银色为主色调,这是一种生机的代表,朝气蓬勃。其次,有中国经典的紫气东来构图,画面中两边的山流水不断、财运不断,最终聚为一潭,这是一种聚财的象征。他的山水画中,山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笔下的山,云海翻涌,凸显出山势之巍峨高大,一株株古松的塑造更是突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拼搏向上,昭示着正大光明的浩然正气的存在,这幅山水画是一种大靠山的风水寓意,所以挂在家中或者办公室的沙发后边最为合适,有靠山和根基深的寓意。画面一派静谧谐和的景色,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安慰,门前有迎客松,既是迎客之作用,也是一种挡灾旺财的风水寓意,流水生财,高山秀拔,它既表现了新的视觉经验,又满足了多层次的审美需要,且又富有时代气息。这独到的处理,让整幅画充满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山水灵气完美地注入其间。这样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在他的山水画中鲜明地表现出人化自然的创作理念,使大众喜闻乐见,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感化公众。他作画求真、求实、求美,注意吸收传统中国山水画的营养,踏踏实实地把创作目光锁定在大众、平民,并做为一种方向,坚实地走着。

在艺术之路上,何江熊以一腔真情来拓展着生命的宽度,妙笔丹青、墨韵乾坤。采访结束时,他告诉我们:“下一步我要组织创办‘风水国画’研究中心,把国画和易经完美地融合起来,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久远。”这些言谈话语中,展示了他为当代精神文明构建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和高尚的人文情怀。于此,我们衷心祝愿他能得偿所愿。

猜你喜欢
风水山水画山水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山水》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