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保险工作中的数据统计口径问题

2017-12-09 20:08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口径社会保险

探析社会保险工作中的数据统计口径问题

尹增军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社会保险的数据统计工作更加快捷便利,同时也为社会保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和支持。在社会保险数据统计中,要努力确保数据口径的正确性,确保保险数据的科学有效。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保险工作中数据统计口径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促进社会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

社会保险;数据统计;口径

一、社会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制度和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使社会保险统计工作逐步趋向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基金为核心,全方位地描述了参保覆盖面、基金收入和支出等情况,为基金收缴率和负担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涉及的参保人员也越来越多,但现有的统计指标很难满足社会保险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系统的、完善的统计指标框架,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科学地分析社会保险的统计资料。

2.部分社保统计口径需修正

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依赖于统一规范统计口径,同一指标因统计口径的不同,统计的结果相去甚远。如:目前不少地区在统计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时,仅将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在岗职工纳入统计范围,那些工资较低、用工数量庞大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未能纳入统计范围,导致统计数据严重失真,由此导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连年大幅上涨,多数职工工资达不到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多数企业和个人反映社保缴费基数太高,缴费太多而难以承受。

3.统计软件水平较低

目前,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和基金管理等方面基本上各自处于封闭状态,信息无法共享,受传统统计思维的限制,统计软件水平较低,且独立于数据库系统之外,制约了社会保险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应用,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保险工作中数据统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险统计数据反映了社会保险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员大幅增长,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运行安全平稳。2016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约为53563亿元,比2012年增加22824亿元,年均增长14.9%;基金总支出约为46888亿元,比2012年增加23557亿元,年均增长19.1%。社会保险在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统计数据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对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提高保险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将进一步推动社保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社会保险工作中的数据统计口径的比较分析

统计口径是指统计数据所采用的标准,即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所依照的指标体系,统计口径包括统计方式、统计范围等指标。同口径的数据参照不同,统计口径也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因此,建立同口径的统计指标体系对统计工作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大数据时代,只有做好同口径的数据分析才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计算技术的使用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能够追溯到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通过不同需求、不同口径的分析以及动态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分析这些数据,掌握全局。

2.准确把握统一口径

完整科学的统计口径是社保数据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统计工作不仅仅报表格、报数据,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出社会保险的情况。如果所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做出的决策就会延误、不科学。因此,要保证使用统一的通用口径,才能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真实、全面地反应社保的发展现状。

3.社保统计数据口径的分析

要积极利用同口径数据,根据业务、财务中的数据,从逻辑关系、对比关系等进行对比分析,挖掘数据的价值。要留存精细的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数据,从数字和数字的关系中揭露社会保险的发展规模、水平和结构等状况,发现社会保险发展的规律,以此更好地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四、推动统计数据作用发挥的措施

1.努力提高社会保险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社会保险的数据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工作,是社会保障部门制订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的真实反应。一方面,夯实数据统计基础。要从基层入手,抓好基层的统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统计体系。同时还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计算机和软件的操作能力,加快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严格查核数据。要制定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在各统计环节设置严格的数据质量保护屏障,将虚假的数据屏蔽在外。要从逻辑关系、对比关系和平衡关系中对数据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统计 的质量;要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定期的社保信息披露制度、监督制度,定期公开社保覆盖、基金收支运营等情况。

2.努力提高数据统计方法的适应性

社会保险工作中的数据统计既关系到数据的质量,又关系到统计工作的效率,因此要坚持优化统计方法,确保其适应性。首先,健全社会保险数据统计指标体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整合社保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一套指标简易、易于操作等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地反应社会保险发展的特点,增强数据统计工作的服务性。例如,在做好满足上级的数据统计指标外,还要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在社保、就业等多领域满足监测和评价的要求。第二,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时还要根据新问题、新情况、新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灵活的调查方式满足多层次、多部门的统计需求。第三,创新社保统计调查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也为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提供了便利。

3.确保数据统计的高效性

社会保险工作中的数据统计为政府制定全面的、可持续的政策提供了依据,为群众的理性行为提供科学的、准确的社保信息。首先,要做好对社保形式的监督职能。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掌握真实情况,获得一手资料,保证数据质量;要加强社保形式的分析和判断,密切关注重点指标的变化,随时关注社保事件对社会保险事业的影响;建立月报告、季报告制度,提高社保监测水平。其次,加强咨询功能建设。要利用统计信息资源深入开展研究,做好数字背后的信息分析工作,探索社保发展规律。第三,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载体。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采取不同的措施、确立不同的重点,将社会保险信息服务引入到更加广阔的领域,增强公众对社会保险数据统计的认可度,使社会保险的数据统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保险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生活,所涉及的各项社保数据十分繁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各险种的覆盖人数将进一步增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认真研究数据统计口径的相关问题,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保工作决策的前瞻性、有效性,推动社保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昌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山东 潍坊 261300)

[1] 张璠.新形势下做好煤炭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3(12).

[2] 关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应用[J].就业与保障.2011(06).

[3] 陈娟娟.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社会保险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2(15).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口径社会保险
步枪口径之争(下)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步枪口径之争(上)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