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教学目标与方法探讨

2017-12-09 20:08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英文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教学目标与方法探讨

徐添添孙亚平

依据实操性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具有英语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贸易人才,设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双语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际教学中不应全程使用英语讲解,而是根据课程主线将重要内容用母语解析,在关键知识要点处,采用英文测试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英文习惯表述;在每个章节穿插相关的公约及惯例的教学,体现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法律约束;使用案例和对比图示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国际公约;案例教学

随着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一些独立院校陆续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各大院校也在不断探索培养专业人才的道路,积极朝着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调整课程设置。

从目前广东的外贸企业和就业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国家贸易政策走向,具有较好程度的英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国际贸易交流和业务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及专业启蒙课程,在国贸专业所有专业实操课程中起着搭建基础、构建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此课程在整个国贸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可见一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为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1.国贸专业知识架构目标

对于一般本科国际贸易学生在英语等级要求方面是普通大学英语6级,对于部分热衷语言和较高要求的学生可以达到英语专业的8级。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国际贸易学生的前两年课程中英语课程比重被设计为较大,其倾斜的目的明显;为了更好地催进英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为就业目标设计,在学生进入大二至大四则开设经济类专业相关课程和实操类贸易专业课程,其中部分使用双语教学。

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原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市场行情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

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与以上课程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前后开设,互不影响。但是对于后面的实操技能培养类的课程,就必须开设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后,而且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结果直接相关,相互促进。而独立院校是以实用性的人才培养为目的,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不能把国际贸易实务放在太靠后进行,可能将引致其他课程的滞后安排和学习。

实操技能培养类课程包括:国际结算、国际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外贸谈判、外刊经贸选读、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国际贸易实训等,作为课堂学习或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的课程。实操类课程中会运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当中的重要理论。

同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也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在未来就业领域中的一个方向。在他们的四年学习当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一门商科类课程,如何深入详实地让这商务英语的学生体会到课程的精髓,那么在做课程设计时的难度又成倍加大。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新定位

既然作为独立院校,有大量的与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环节为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后续扩展和深入讲解,那么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不用对各个章节、对于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对于各章节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相应真实单据全部讲解清楚,具体细节可以留为其他课再作了解和延伸。

那么,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只需要将在国际贸易流程中体现的不同环节介绍给学生,对相应知识点做详细和有针对性的介绍即可。对于个别章节如国际贸易术语、价格计算、运输、保险、计算等主要难点章节酌情扩展,对其余的章节只需做简要的概述和条款补充就可以。

3.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组织要点和教学技巧

3.1 以母语讲解为主,英文摘要式课堂笔记为辅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相应信息的呈现,以母语为主,阐述复杂深奥的观点和理论。不管是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不能将这门课完全使用英文作为主要授课语言的教学办法。因为对于独立院校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是完全未曾接触和了解过的,加之学生的英语功底不是太深厚,即便是对有一定的英文基础的学生而言,用英文讲解不能代替母语讲解的辨析及逻辑分析,因为母语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厚。

其次,国际贸易实务为国际贸易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那么其双语课程教学的组织肯定不同于大学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语言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只为帮助学生理解日后在国际贸易流程中可能碰到的专业词汇和单证流程而准备。同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需要考核的重点并非有关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能力。所以也可以证实不需要用英文做全程讲解的必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关于英文材料的组织和利用方面,需从书本中摘录到课堂中使用的只是一些有关专业的英文及中文的对照表达方式,对于知识点的英文定义,向学生表述清楚之后再利用母语进行进一步的讲述。总的来说要使用英文详尽表达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业词汇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从属包含关系图等,用英文制作好放入PPT。此外,对于具体的概念和知识点的归类、对比、分析就宜采用母语来分析,利用简单的语句对一些概念深入解释,并举出案例,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解释给学生们。在这里再次强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课并不是把原本的英文教材简单地变成翻译课。

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对术语和特殊的专业词汇的中英表达方式进行识记,并进一步向学生声明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对相应的英文词组做简单的翻译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尤其是对商务英语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试图尝试用翻译的方法来理解书本里的知识,对这门课程来说这个方法非常不可取,会影响理解。此课程提出特殊要求,因为国际贸易中所引入和介绍的这些词条均属于专业词汇,只有唯一一个与英文词条相对应的专业名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间只是对英文词条进行简单翻译,会影响日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思考,阻碍其他后学课程的跟进和接受、理解,而且在日后工作的国际贸易实操当中不容易为同行所接收和理解。

3.2 以英文测试为契机加强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动机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在几年实践中,课程逐步采用英文试题逐渐覆盖考试的所有内容。在学期初告知学生课程的考核方法之后,不仅使学生明确此课程的学习要求,也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的直接动机。另外,让学生可以进行专业课英语试卷测试的基础是,在平时每上完两个章节之后,挪出半堂课的时间对一些课堂相关重点的专业英语进行测试与练习,加强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要点的专业英文表达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于平时成绩的体现形式作出了修改,把通常带回去独立完成的个人作业部分放在课堂上进行,形式改为课堂测验。这是激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复习和整理上课内容的一个方式,向独立院校的学生表明了必须及时复习和掌握知识点的要求。

3.3 在全程教学中渗透法律规定及行业惯例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必要将目前的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和国际贸易惯例、规则贯穿渗透其中,因为这是在国际贸易业务当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规则和隐形标准。一般情况下若进出口贸易的买卖双方不发生任何终止合约、违约等情况,则完全认知不到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的重要性。相反,一旦发生终止合约、索赔等情况,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就是进行索赔和双方进行理赔的重要依据和标准。那么对于这些隐形而又重要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公约的学习和掌握必不可少,在课程要求当中,对于国际贸易流程可能涉及使用到的惯例和规则应该在合同中详细标明。如在合同中无部分款项表示,以国际贸易管理为准。如果在合同中当事人约定受惯例约束,那么管理自然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但是如果在合同条款与惯例不一致时,当事人应该以合同条款为准。当合同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是按照法学课程那样,把公约和法律的每个款项拿出来一一跟学生进行讲解和研究。而采取另一种体现方式,每个国际贸易的流程中都可以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交织,在书写合同中的该条款和规定此流程步骤时作为重要规则标准进行讲解,并要求作为重点进行掌握。因为除了国内合同法等要求之外,国际公约也是中国企业对外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守的前提框架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同样重要。同时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重要缔约国之一,只对于公约中两个条款有所保留,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国际贸易实操中的有关步骤和流程都应符合公约要求规定。

在国际贸易惯例方面,《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惯例,在实践中,它们是重要的基本术语规则,那么关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有专门的“国际贸易术语”章节介绍。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UCP600)的体现方面,又会穿插在不同的几个章节当中,这些也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做特别的提示和要求。但是具体详实的UCP600介绍,只能最后在实务的后篇部分——国际贸易结算章节才对UCP600做仔细的介绍。

3.4 对比分析图示使用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基本概念、贸易术语等,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教材内容进行相应解释和千遍一律的初次介绍,学生在首次的课堂教学后往往听上去印象浅显,甚至过耳即忘。在较为复杂的术语、保险、票据、结算的国际贸易实务章节中,每一章相似的知识点前后连贯有四堂课,而学生在听完四次课以后,已经把所有相似相近的概念和术语全部混为一谈,有时候连概念都回忆不完全。在这个时候在实践中要运用大量的针对各部分规则和细节的案例,让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让学生慢慢了解国际贸易实操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复杂性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所要求的思维的连贯性。

对于性质、特点、使用方法等没有办法完全描述正确的内容要点,此时可以利用图标、图示来进行区别、联系、记忆和讲解,加深学生对以上内容的识记和印象。

3.5 案例教学的使用

课堂案例: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对较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内容等适时引入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在熟悉了这种案例模式以后,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阅读案例,基于一般的常理和进出口商人的角度做合理的猜测和分析,培养学生关于此课程的分析推导能力,深化思维和记忆。

但是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和使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不能一味依靠书本来解决所有问题,这种思维惯性模式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在课堂案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或缩减部分案例事实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初期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学生会有非常多的困惑和不理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案例的增多,会慢慢习惯使用这种案例模式,并逐渐自发地思考如何解决这一案例。

4.讨论案例

在课程的后半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对复杂的现实实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后续的课程中一并探讨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案例查找资料,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向有关专业的人士进行询问,同同组之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碰撞,并试图寻找各种解决方案。这也是另外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办法,但是目前使用频率不多,目前较多使用的仍然是前面的课堂案例分析。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国贸系,广东 广州 510990;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1] 王学,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248-249.

[2] 崔玮,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0(31):55-56.

[3] 刘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18.

[4] 王涛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大学教育科学,2009(01):81.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英文
英文摘要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英文摘要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