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准则

2017-12-10 19:03
新传奇 2017年42期
关键词:和为贵中华文化准则

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准则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人的优良品德和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与价值,提出了和谐社会、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其中,“和合”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对于解决当今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人应该追求的最高标准

和,本义为声音相应,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如今,“和”字延伸义指和谐、协调、掺和、和顺、平和、和睦、太平等。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人的优良品德和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与价值,提出了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

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认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和以治国。孔子指出“和”的标准是“礼”,他认为“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以和睦相处、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前提,通过协商化解冲突的“和”才是治国安邦大道中最好的办法。孔子虽然主张“和为贵”,但又强调“和而不同”。这就是在“和”的基础上,又保持各自的个性和独立。传统文化还把“中”与“和”相提并论,《礼记》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允执其中”。

道家也讲“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和”是天地的法则,也是做人的准则。

“和合”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天台山拾得、寒山两位隐士正是“和合”思想的缔造者。图为拾得、寒山的雕像

“和合”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相合、彼此融洽。“和”“合”两字的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这是对“和合”思想的最原初最朴素的表达,确立了“和合”理念在中华文明精神谱系中的原生性、基础性地位。其后,孔子在《论语》中不仅将上述观点提炼概括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道德法度,更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精辟阐述,把“和合”思想提升为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

汉代大儒董仲舒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理念,使“和合”思想由人伦自然范畴走向意识形态层面,由此,“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标识和价值追求,备受历朝历代政治家推崇和思想家青睐。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独特价值在于,以“和”为中心,从“和”的视域出发,阐释和表达同质维度与异质要素之间的和谐性、平衡性、互补性、有序性在事物演进中的作用,并深入探究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独特机理和特殊规律。

作为中华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因”,“和合”思想以其巨大渗透力和持久生命力,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学乃至日常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每一代国人,涵育和培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思维习惯、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魂魄,经过漫长历史时段的演化,早已浸润和沉积在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转化为“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自然观与宇宙观;就人与社会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嬗变为“和为贵”观念,成为中华民族进行族群融合和社会建构的重要原则;就人与人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具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念,成为国人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伦理准则;就人与心灵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浓缩为“正心诚意”观念,成为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皈依;就文明与文明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上升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观念,成为国人对待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

对解决当今时代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如何有效化解社会危殆、人文缺失、生态羸弱和国际摩擦,古老而常新的中华“和合”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价值原则和思维方法。

一是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通过运用“和合”思维,抚慰心灵、引导情绪、疏导心理、排解烦忧,使诸多不稳定因素在对立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相互中和相互统一,最大限度地化解乃至消弭当下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

二是有助于弥合道德裂痕。“和合”思想注重建立一种温情和睦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友善亲和、相互尊重、讲信修睦、以诚相处,主张要以一种健朗、包容、开放、博大的心态和胸怀去欣赏他人和接纳他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呈现出祥和淳静、有秩有序的状态。

三是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重“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坚持“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理念,这对于打破民族国家的文明局限和文化壁垒,辟划以民主、公平、正义为基石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以不同文明的平等包容、相互借鉴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思维导向作用和系统理论引领功能。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2.24等)

猜你喜欢
和为贵中华文化准则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棋杀
咏筷子
廉洁自律准则歌
好好先生
礼之用,和为贵
学学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