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渗透

2017-12-10 07:31曹丽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

曹丽宁

摘要: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在美术课堂上,必须尝试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它强调了对学生态度、情感、信念、情绪方面的关注,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达到高效性知识学习状态。本文,先先分析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再阐述了如何促进情感教育与美术知识学习相结合的问题,旨在优化现阶段美术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美术教學;渗透

现阶段有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对任何事物都缺乏热情、“无所谓”、“没劲”、“没意思”的态度,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尝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发挥美术情感宣泄的作用,也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再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以下就是对美术教育工作实施难点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革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情感教育概念

情感,是人们心灵感悟的一种外在抒发,属于一种特有的内心表达方式,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种类别。其中,不同国家、不同阶段道德感的道德标准不一。以我国为例,在社会政治形成时期,道德感主要用来形容人类自身独特性,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内心情感体验,需要依靠个人意志去操纵。理智感,是指人类的一种主观体验。比如励志活动探索过程中的好奇心、兴趣、开心、惊讶等各种情绪的表现。美感,是一种精神感觉,来自于对美丽事物的欣赏。

二、情感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社会性情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健全人格、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等,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点。

(1)美感。情感教育注重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美感,认识美,并能够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几个方面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美感,学会用颜色、形状、线条、构图、造型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保持积极的生活愿景。

(2)理智感。情感教育注重强调让学生在绘画等创作活动中,自主选择富有创意的创作材料,而后,通过艺术创作体验,获得幸福感、愉悦感,产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不断充实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1]。

(3)道德感。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注重让学生学会尊重美术教师,学会关心他人,有集体主义情感,有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格比较健全。

三、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

1.为学生提供情感依据 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时,为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其中,应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些情感依据。以Vincent van Gogh的《播种者》为例,可先向学生介绍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这幅画创作于印象主义时期之后,采用了罕见的倾向构图方式。而这幅画的作者是印象派、表现派作家,有着丰富的绘画想象力。然后,介绍这幅画的基本信息。即《播种者》,是一幅油画,主要借助黄蓝对比色表现了夕阳下的麦田景观,背景广阔、紧实,有后退延伸后果。同时,在这幅油画中,收工的农夫与地面上的土沟形成了平衡。这幅经典作品的讲解,不仅可以冲击学生的视觉体验,也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作家对劳动人民辛勤的歌颂,了解到劳动人民的不易,向劳动人民所呈现的生活品质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2]。此外,在美术课堂上,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依据,让学生情感层面得到教育,应带领学生欣赏一些名家绘画人物作品。比如塞尚的《玩纸牌的人》、梵高的《吸烟斗的自画像》等等。其中,《玩纸牌的人》,采用了暖红色深暗色调,以“变调”形式表现了劳动者形象,可让学生体会到绘画作品的庄严之美,并感受到普通劳动者的平和敦厚、朴素亲切的品质,最终通过艺术作品构图赏析,形成朴素、单纯的良好品格。

2.设置第二课堂情感境界 在美术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与美术知识学习的相互结合,应注重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民间美术作品,教学生自主创作剪纸、窗花、年画和各种花纹的“灯笼”等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中美与照明统一的“灯笼”、美与装饰统一的“窗花”、美与穿着统一的“刺绣”等的赏析,认识美,学会色彩美、搭配美、图画美的表现方法,并热衷于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从生活中挖掘“隐性美”。

例如,某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热情,便先以PPT形式为学生呈现了民间优秀的喜花作品。同时,带领学生分析了民间剪纸的内涵,即寓意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等等,激起学生好奇心。然后,为学生讲解剪纸制作步骤和找对称轴的方法、喜字折叠方法、喜字剪法等等,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个花边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的喜字作品,且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激励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意识,让学生主动挖掘“隐性美”,并在情感方面的激励下将美术学习作为自身爱好,最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动手操作、大胆创新,体验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主动学习美术知识。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美术课堂上注重设置第二课堂情感境界,有利于渗透情感方面的教育,激起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热情,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作品创作技巧。

3.充分挖掘情感素材 在美术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生态度,应充分挖掘美术教育中的情感素材。例如,某教师在某一堂美术课堂上,便设计了“劳动是人类创造力源泉”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用绘画作品将自身劳动价值观展现出来。同时,给学生展示了画家米勒创作的《播种者》,让学生通过对画中劳动者额上留着汗,右手撒种子,一步步向前走画面的赏析,体会农民生活的艰辛。然后,以此为借鉴,寻求“劳动是人类创造力源泉”主题创作思路,通过对人民创造力的高度赞扬,端正自身劳动态度[3]。此外,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保护环境,端正自身品格,应鼓励学生“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的易拉罐、塑料袋、包装盒等各种废品自主创作美术作品,体会生活中的美,并能够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另外,在美术课堂上,可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中国画家的经典名画,比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4.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具备生动性、直观性的优势,且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为一体,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活动,与学生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例如,某教师在油画绘画技巧教学时,为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了英国画家布朗的著名油画作品《劳作》图片,这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清晰的洞察到了画中对修路工人在英国汉普斯顿大街上劳动情景的描绘,并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在这部作品创作时综合概念象征画法的运用,与作者形成了情感层面的共鸣,了解到了作者严重的劳动人民代言人和贵族之间不可逾越的栏杆,仿佛真切感受到了画面中真实的形象。多媒体,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趣味性,也可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结合不同作品特点,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情感体验,悲伤,亦或同情、快乐等等,让学生在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化相关美术知识,热衷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综上可知,学生之间的心理需求、认知程度等等均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为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产生浓厚的美术知识学习兴趣,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目标,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中。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情感依据,并尝试设置第二课堂情感境界,充分挖掘情感素材,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情感氛围耳濡目染之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且使得学生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骆丽英.浅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艺术科技,2016,29(11):373.

[2]王慧.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23):51.

[3]唐思敏.浅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及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06)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蓝山学校 750100)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