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力量与爆发力的实验研究

2017-12-11 02:00胡卫东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爆发力功率篮球

胡卫东

(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14)

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力量与爆发力的实验研究

胡卫东

(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力量与爆发力的效果,测试项目包括1RM深蹲、原地纵跳、1RM卧推、站姿胸前推药球。结果显示: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能有效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力量与爆发力,提升了运动表现。

1 关于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

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实际上是将传统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结合起来的一种组合训练,即在力量训练动作完成后,选择与力量训练动作和专项动作相似的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进行训练,强化其爆发力,在有效的时间内将两者结合,同时发展力量与爆发力的训练方法。所以可以有效地解决篮球运动员力量课中的这种问题,更好地提高篮球运动员所需的力量与爆发力。

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力量训练的后负荷效应。后负荷效应主要指力量训练一方面强化了肌肉的力量和功率,另一方面是肌肉产生疲劳。一组训练后,强化效果在消退,同时疲劳也在恢复,但是疲劳恢复的速率快于强化效果消退的速率,所以存在着一段时间,单组力量训练过后疲劳得到了恢复,同时训练的强化效果还没有消退完,此时的力量功率表现强于训练前。如果能在此时进行爆发力的训练,非常有助于爆发力的提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16名江苏同曦男子篮球队队员为例,对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力量与爆发力的影响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对文献资料中的部分所涉及到本课题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2.2.2 实验法 将16名江苏同曦男篮队员,平均年龄25.8岁,根据所打的位置和测试数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队员,实验组进行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受试期间每周进行5次力量训练,每次1.5小时左右。上下肢分开进行,一天上肢,一天下肢,周四和周日休息。

试验时间:2016年8月6日至2016年10月8日。

实验场地: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体能训练馆。

测试指标的选择: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确定了反映上下肢力量与爆发力的4个指标,即1RM卧推、1RM深蹲、原地纵跳、站姿胸前推药球。使用1RM卧推成绩来评价上肢最大力量,使用1RM深蹲成绩来评价下肢最大力量,使用原地纵跳来评价下肢爆发力水平,使用站姿胸前推药球距离来评价上肢爆发力水平。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P<0.05)定义为效果显著,(P>0.05)定义为效果不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测试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用平均值加标准差来表示,其中包括实验前的测试T1(2016年8月6日),实验中的测试T2(2016年9月5日)和实验后的测试T3(2016年10月8日)。

图1 1RM卧推成绩对比图

3.2 分析与讨论

3.2.1 关于1RM卧推成绩的对比分析 1RM卧推成绩对比见图1(系列1为实验组,系列2为对照组)。如图所示,在2个月的力量训练后,其中1RM卧推值T3与T1相比,力量组和复合组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力量组的力量增长幅度为9.13%(T3-T1),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为11.34%(T3-T1),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要稍大于力量组。T1与T2相比,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6.66%(T2-T1)要稍大于力量组5.41%(T2-T1)。T2与T3相比,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4.68%(T2-T1)要稍大于力量组 3.72%(T2-T1)。

表1 测试结果

3.2.2 关于站姿胸前推药球成绩的对比分析 站姿胸前推药球成绩对比见图2(系列1为实验组,系列2为对照组)。如图所示,在站姿胸前推药球的测试值中,T3与T1相比,力量组和复合组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力量组的距离增长幅度为14.76%(T3-T1),复合组的距离增长幅度为36.81%(T3-T1),复合组的距离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力量组。T1与T2相比,复合组的距离增长幅度21.20%(T2-T1)要大于力量组7.66%(T2-T1)。T2与T3相比,复合组的距离增长幅度15.61%(T3-T2)要大于力量组7.11%(T3-T2)。

图2 站姿胸前推药球成绩对比图

3.2.3 关于1RM深蹲成绩的对比分析 1RM深蹲成绩对比见图3(系列1为实验组,系列2为对照组)。如图所示,1RM深蹲值T3与T1相比,力量组和复合组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力量组的力量增长幅度为11.34%(T3-T1),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为14.63%(T3-T1),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要稍大于力量组。T1与T2相比,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8.90%(T2-T1)要稍大于力量组7.51%(T2-T1)。T2与T3相比,复合组的力量增长幅度5.73%(T3-T2)要稍大于力量组 3.83%(T3-T2)。

图3 1RM深蹲成绩对比图

3.2.4 关于原地纵跳成绩的对比分析 原地纵跳成绩对比见图4(系列1为实验组,系列2为对照组)。如图所示,在原地纵跳的测试值中,T3与T1相比,力量组和复合组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力量组的纵跳高度增长幅度为7.52%(T3-T1),复合组的纵跳高度增长幅度为16.72%(T3-T1),复合组的纵跳高度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力量组。T1与T2相比,但复合组的纵跳高度增长幅度9.54%(T2-T1)要大于力量组4.51%(T2-T1)。T2与T3相比,复合组的纵跳高度增长幅度7.18%(T3-T2)要大于力量组3.01%(T3-T2)。

图4 原地纵跳成绩对比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实际上是将传统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结合起来的一种组合训练,即在力量训练动作完成后,选择与力量训练动作和专项动作相似的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进行训练,强化其爆发力,在有效的时间内将两者结合,同时发展力量与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2)实施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力量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的选择要根据专项性原则。实施训练顺序:力量训练在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后。训练负荷:以预防过度疲劳为最低标准,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可配合相对小负荷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小负荷的力量训练可配合相对较大负荷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合理安排休息间隔,注意动作模式的规范化。训练频率:保证同一肌群每周2~3次训练。

(3)测试结果可知传统力量训练和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都可以有效地增长受试者的力量与爆发力。力量功率复合训练在发展肌肉围度的同时更好地发展了神经控制能力,所以能使肌肉力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复合组在力量得到强化的同时进行了发力速度的练习,对于爆发力的提高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力量训练,是提高爆发力的有效方法。

4.2 建 议

(1)力量与爆发力对于篮球运动员都非常重要,但现在的训练中很多球队只做力量训练,很少进行爆发力和发力速度的训练,应该更加注重针对于提高爆发力的专门的训练,注重力量训练的发力速度。

(2)建议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可以采用力量功率强化复合训练法,在力量训练后做与专项动作相似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与爆发力。

(3)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密切结合专项,选择与专项动作模式相近的训练动作,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训练效应。

[1]张勃,王丽娜,周金利,白杰.组合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垂直跳跃能力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5):41-44.

[2]孙长良.女子排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组合训练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

G841

A

1674-151X(2017)11-054-03

投稿日期:2017-09-30

胡卫东(1970~),本科。研究方向:篮球。

猜你喜欢
爆发力功率篮球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破冰船推进功率与破冰能力的匹配性分析
快乐篮球进山乡
“功率”练习
功和功率的常用计算方法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化解功和功率疑问
“爆发力”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