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价值

2017-12-11 03:35白玉莲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凌源112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开腹内镜胃癌

白玉莲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凌源 11250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价值

白玉莲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凌源 112500)

目的:探究(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ESD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将获取的病灶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分析ESD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效率为96.67%,观察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经ESD诊断的符合率为96.67%(29/30)。结论:针对早期胃癌的患者,给予ESD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ESD能够提高诊断的价值,为后期的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临床诊疗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造成损伤,使致癌物质进入体内。早期胃癌是由于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目前针对胃癌患者,尤其是早期胃癌,及早清除病灶,防止转移恶化,以往采用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会导致病灶不能全部清除,在后期治疗中,还会发现癌细胞,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ESD是一种新创手术,不仅能够减小切口的面积,且能更大程度的切除病灶,为胃癌疾病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情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本研究以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究ESD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早期胃癌及癌前期病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5.91±10.64)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41±0.64)个月。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43±12.74)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3.41±1.52)个月。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ESD进行治疗,主要方法如下:(1)在病变发生的部位给予黏膜下注射,使其分层,将病变组织抬高,降低手术难度;(2)在病变周围5mm处进行标记;(3)沿着标记处对病变进行剥离;(4)将剥离后获取的病变组织送病理,用以判定ESD的临床诊断价值(判断早期胃癌不是判定病灶的大小、形状,而是病灶的深度。目前使用内镜做检测,能够清晰的检测到病灶的形状、大小以及判定是否发生转移,为后期的治疗奠定重要的基础;将患者的病灶组织送往病理做检查,根据病理检查判定使用内镜观察病灶组织的诊断价值)。

1.3 观察指标

(1)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为三个指标:治愈、有效、无效。治愈:胃部症状消失,病灶切除,癌细胞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胃部症状有明显的好转,病灶切除大于50%,无转移现象;无效:胃部症状无明显变化,癌细胞检查为阳性,发生转移。(2)根据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

观察组3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检查,经ESD诊断准确29例,诊断符合率达96.67%。可明确的得出,使用内镜进行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效率为96.67%,观察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为6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为1例,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黏膜早期病变在镜下会发现充血、水肿等症状。胃癌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早期胃癌的病灶不会涉及黏膜下层,故不会发生转移,在早期诊断后,及时治疗,能够有效的扼制病情的发展。以往使用的常规开腹式手术进行病灶的切除,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影响,切口较大,且病灶处理不彻底,会导致后期病灶组织继续生长[3]。目前临床上采用ESD对病灶进行剥离,此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清除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可对患者病灶进行检测,观察患者体内是否发生转移,减少了肿瘤复发的情况,但ESD会出现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故应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4]。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本研究以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早期胃癌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可发现,采用ESD能够有效的清除病灶,提高治疗的效果。ESD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它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清除剥离,一次性完整的剥离病灶组织,防止病灶组织残留复发疾病。与常规的开腹式手术相比,此方法清除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后期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针对早期胃癌的患者,采用ESD能够避免常规开腹手术的弊端,实现了微创、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有效的根治患者的疾病。但由于ESD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故在术前应做好全面的分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必要的防范措施。胃镜送检加病变组织活检能够提高对患者的诊断率,早期胃癌使用消化道造影检测,检出率较低,目前临床上使用为胃镜对其检测,此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灶组织检测是否有转移情况,能够排查病变组织,提高了诊断的价值,在临床上取得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采用ESD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诊断的价值,为后期的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徐杲,苏江,华婷琰,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效果评估[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2):91-94.

[2] 鲁文君,姜雷,甘亮亮,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9):1232-1240.

[3] 周平红,彭贵勇,杨仕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4):1507-1511.

[4] 李士杰,王警,李子禹,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6):945-951.

1006-6586(2017)22-0083-02

R735.2

A

2017-05-08

猜你喜欢
开腹内镜胃癌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