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世无闻,古人惟耻”释义辩证

2017-12-11 10:02周丽娟聂仁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句首终生义项

周丽娟+聂仁发

一、缘 起

笔者在教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一文时,涉及到《悲士不遇赋》的练习题。有学生问《悲士不遇赋》的“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一句中的“惟”字作何解释?想到“惟”字常用的几个意思,如“只、思考、想”,用在此句中都不太能说得通。《优化方案教师用书》将整句话译为“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可是对应“惟”的释义,作“当作”释欠说服力,学生也表示不理解。

查阅书籍,整合资料,有的书籍对“惟”字作了专门注解,如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惟”为“是”的意思,给出的译文是“一世不被人所知,古人认为是耻辱的事”;有的给出了“惟耻”的释义,如张志江等编著的《万家辞赋》释“惟耻”为“唯此为耻”,但并未明确说明“惟”的意思;还有直接给出整句译文的,如迟文浚,宋绪连《历代赋:广选·新注·集评 1卷》译为“到死时还无闻于天下,古人惟以此为耻”;吴万刚,张巨才《中国历代名赋金典》译为“终生默默无闻,是古人以为耻的”;王伟《品经典悟人生 美文欣赏卷》译为“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之为耻”;杨力《千古汉武》译为“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此为耻”;李志敏《四库全书 卷4》译为“人的肉体离开世界而在后世没没无闻,这将是古人最为耻笑之事”。众说纷纭,“古人惟耻”究竟该怎样解释?

二、求 果

1.“惟”“耻”释义

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惟”的义项有:

①思考,想。②只,只有。③句首或句中语气词。④通“帷”。

《辞海》中“惟”的义项有:

①思;想。②为;是。③独;只。④犹“以”,由于。⑤与;和。⑥虽。⑦语助,用于句首。

《古今汉语词典》中“惟”的义项有:

①思考,考虑。②是,为。③副词。唯独,只有;副词,只因为,正因为;副词,表示希望、祈求。④连词。和,与。⑤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⑥姓。

不管是哪一个义项,直接对“没世无闻,古人惟耻”进行翻译,都不甚通顺,要解释“惟”的含义,必要考虑“耻”的用法。王力《古代汉语》中说:“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综合考虑“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一句,虽然看起来“耻”后面没有宾语,但不难发现让古人“耻”的是“没世无闻”。赵逵夫《历代赋评注2(汉代卷)》中释“耻”为“以……为耻”。笔者认为“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一句应理解为“古人惟耻没世无闻”,也就是说“古人惟以没世无闻为耻”。

2.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角度

依据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承,进德修业、有所作为是古代文人的追求。古人曾说:“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甚次有立功,甚次有立言。”“三不朽”的思想为后人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人追求不朽,而物质生活方面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只有精神才是可以不朽的;只有立德、立功、立言,有益于社会、人民,并且造福后代,流传万世,永远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所纪念,才是真正的不朽。”①

因此,从当时文化价值观看,“古人惟耻没世无闻”也是说得通的。可见,“耻”在此处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感到耻辱”为当。考察词典中“惟”的释义,“只”和“是”意都可使整句话翻译得通,但是古人也会“以拾遗求利污其行为耻”“以好逸恶劳为耻”,不会独“以没世无闻为耻”的。只有解释成“是”的意思可使得整句话合情合理。

3.释义辩证的延伸

笔者认为“惟”译为“是”,并不是表判断的“是”,“表示判断的‘惟常与表示判断的‘非对举,判断词‘是在句子的谓语前面起强调作用,例如‘非予自荒兹德,惟女含德不惕予一人。”②(《尚书·盘庚上》)又如: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书·禹貢》)“厥”指的是扬州。整句话的意思是“那里的草是茂盛的,那里的树木是高大的,那里的土壤是湿润的,那里的田地是第九等的。”因“夭、乔、涂泥、下下”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所以“惟”翻译为“是”起的是强调作用。

如此以来,“惟”的释义便清晰了。因此,此句中的“惟”译为表强调的“是”较为合理。

三、总 结

因词语都有其言语义和语言义,在变化不定的语言环境中,需要用灵活的眼光看待词语,不能拘泥于词语本身。在判断司马迁所为《悲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一句之意时,需分开考虑每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还需综合考虑整句话的意思。经笔者论证,“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一句可理解为“古人惟耻没世无闻”,从“耻”和“惟”二词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上看,“耻”在句中为意动用法,而“惟”翻译为 “是”,起强调作用。同时,从古代社会重进德修业的整体价值观的层面,将整句话翻译成“古人是以终生默默无闻为耻辱的”是可以理解得通的。

参考文献

①杭洁.《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版。

②肖娅嫚.《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75页。

[作者通联:周丽娟,浙江宁波市李惠利中学;聂仁发,宁波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句首终生义项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最后一次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终生学习必须终生阅读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琴”定终生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