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7-12-12 00:27王荣瑞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1期
关键词:小流域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

王荣瑞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的内涵进行概述,从系统结构、目标区域、数据库逻辑结构三个方面,对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及实现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28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有关部门在水库方面投入的大量资金用于小流域水土的保持和治理,但是因为缺少规范的监管方式和管理经验,导致治理结果差强人意。在此环境的作用下,把小流域当作主要探究对象,落实把遥感、地理信息体系当作主要技術支持的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对探究领域内环境因子、土地侵蚀因素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等内容进行监管,通过构建完善的小流域信息管理体系的方式,给小流域水土保持监管各个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并且在监管环节中将会出现大量中间成果,从而保证小流域水土保持监管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阐述和分析。

1 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的内涵概述

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作为保持水土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在探究水土流失规律方面,还是水体保持综合治理等方面,都是把监管结果当作凭证。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管控,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治理,合理应用水体资源,实现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1]。所以,在落实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监管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秉持理论源于实践、服务源于实践的原则,结合监管标准,推动水土保持科学的稳定发展。

2 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 系统结构

本系统主要把长安区沣河流域当作主要检测区域。系统设计的内容有2点,对检测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小流域治理标准的规划;小流域河流工作的落实。

2.2 目标区域

小流域信息管理体系主要应用C/S模式。借助RDBMS以及Arc SDE建立数据库服务层,在此环境下构建的数据库能够实现对空间信息以及非空间信息的保存和管理,为客户管提供可视化接口,实现信息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层进行融合,实现对网络协议的访问[2]。C/S模式自身含有数据收集和数据保存的功能,可以对数据完备性以及稳定性加以监管,防止前台应用程序出现问题而引发数据库信息不精准现象,让数据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集中化实现数据备份工作,对保存信息加以维护。

2.3 数据库逻辑结构

数据库涉及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结合长安区沣河流域中的小流域组织信息,对各个数据加以探究和管理,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将信息细化到各个小流域中。结合数据内容、形式以及保存标准,数据库可以划分为多个专题库。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条件下,开展数据库含义设计、逻辑框架设施以及元数据库设计等工作。由于数据库数据收集空间信息和分空间信息在保存方面大致相同,这样可以防止原始数据在数据保存以及信息索引方式方面问题出现,在提升数据保存真实性的同时,还能给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及实现提供依据。

3 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及实现

3.1 数据存储

小流域有关数据可以采用后台数据库的方式来实现集成保存管理,其保存方面一般取决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以及空间信息引擎技术等。

3.2 资料信息采集

因为小流域信息存在年代差异,导致有关部门提供的小流域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在构建小流域信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原始数据整理工作,在整理完毕的基础上,实现数据整编和分析,具体流程如下:信息筛选;标准设定;信息整理、格式转换、数据扫描;环境本底信息处理;基础图件数字化。

3.3 信息检索

借助数据检索浏览功能模型,通过树状目录框架的方式对小流域各个信息以及层次关系加以表述;进行某一标准小流域信息的收集,采用空间定位、名称以及行政划分等形式把有关小流域信息进行检索,达到后台数据库信息和用户之间交流的效果。

3.4 统计汇总

专题信息统计。专题性信息统计主要划分为2种,分散性栅格数据统计,其主要是把不间断性栅格图层当作探究对象,把小流域当作核心内容上线像元值统计;不间断性栅格数据汇总。其主要是指像元值统一以及整型数值的栅格图层。对于像元值实现配置汇总的方式来核算其面积。多个专题内容之间的统计汇总。假设用户需要核查的内容为某小流域2000—2015年之间土壤侵蚀出现的改变情况,这就需要结合该模块来获取发生改变的空间分布规律[3]。在此环境之下,用户想要获取更为直观的数据,需要对某个土层应用种类的改变情况进行核查。此时可以把土层应用信息以及变化图实施叠加统计,进而获取各个土层应用种类方面中各个土层侵蚀变化面积。

3.5 治理效益评价

结合相关部门建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核算标准,并且把当前先有的行业评估指标当作凭证,构建本系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核算标准以及评估指标机制,进而对各个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行体现。水土保持效益核算方面主要涉及了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多项内容。有关核算方式和评估标准都列入到模型库集中管理中。

4 结束语

通过建立长安区沣河流信息管理体系的方式,不仅可以把小流域当作探究对象,实现对水土保持有关的全面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进行保存和管理,还可以利用系统空间、时间以及专题综合探究的方式,对水土保持微观对象小区进行全面评估,进而把水体保持信息系统具备的各项功能进行发挥,其中包含了对各个规模下的流域现象进行宏观把控、结合其特性对小流域治理情况加以探究等,以此来获取小流域水体保持治理相关数据,给水土保持监、治理以及规划工作的落实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郝捷,田颖超,王永峰.基于三维GIS的河南省数字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5(02):56-58.

[2]刘佳璇,杨元辉,张旭东,李霞.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北京水务,2015(03): 53-55.

[3]张新玉,鲁胜力,王莹,蔡昕.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状及探讨——从长江、松辽流域监测调研谈起[J].中国水土保持,2014(04):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流域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水土保持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