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杜仲产业链发展浅析

2017-12-12 00:27弥芸白立强翟晓江慈顺杜学工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1期
关键词:杜仲陕西产业链

弥芸++白立强++翟晓江++慈顺++杜学工

摘 要:本文从陕西省杜仲现状、资源利用和产业链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育陕西省杜仲产业链的措施,为陕西省杜仲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杜仲;产业链;陕西;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29

1 陕西杜仲现状

陕西省杜仲主要分布于秦岭山地以南、大巴山以北的略阳、宁强、西乡、镇巴、商南、丹凤等县。20世纪90年代后,延安、铜川等渭北丘陵山区大面积引种栽培且生长良好。2012年杜仲种植面积3.72万hm2,占全国杜仲种植面积的19.40%,比2010年减少0.68万hm2。结果面积5628hm2。杜仲产量1.17万t,占全国杜仲产量的15.11%,比2010年增加0.16万t。杜仲种植分布在18个县级地区。2012年种植面积大于6667hm2的区县县(市、区)1个,大于667hm2的區县县(市、区)3个,小于667hm2的区县县(市、区)1314个。按种植面积排名靠前的县靠前的县(市、区)有:略阳县(2.84万hm2)、紫阳县(2256hm2)、洋 县(1380hm2)、南郑县(1000hm2)、城固县(611hm2)。

2 陕西省杜仲资源开发利用

2.1 杜仲良种选育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专家就结合杜仲产业链中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以杜仲果实、杜仲叶、杜仲花利用等为育种方向,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华仲系列,秦仲系列,杜仲四倍体等。然而由于陕西省杜仲主产区区域特点、栽培习惯等问题,杜仲良种的推广范围不大,杜仲良种化率较低。

2.2 杜仲栽培管理

杜仲树种由于生产经营以传统的杜仲去皮入药为目的,因此杜仲栽培多采用传统的用材林经营办法,栽培技术相对简单。由于近年来随着杜仲研究的不断深入,杜仲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涉及医药、卫生、能源、化工以及园林绿化等多个领域,尤其是杜仲胶新功能的发现,对杜仲特有产量需求大大增加,传统杜仲栽培管理水平难以满足,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中心提出的杜仲果园化、杜仲雄花园、杜仲叶用林栽培模式等新模式。但从全省来看,退耕还林的杜仲林、林农自发栽种的杜仲林经营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栽培技术管理模式落后。

2.3 杜仲综合开发利用

由于杜仲叶、皮、花均具有药用功效成分,可制作茶、酒、饮料等各种保健食品,在保健食品方面应用广泛。陕西百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略阳嘉木杜仲产业有限公司、汉中永杨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利用杜仲叶、雄花生产有杜仲叶代用茶、杜仲雄花茶、杜仲可乐、杜仲挂面等。近年来也有个别地区新培育出来的杜仲品种广泛应用于道路、乡村绿化等。

3 杜仲产业链特点

传统的杜仲产业链主要采取“企业+基地+林农”经营形式,现在由于林权制度的改革,杜仲产业链中出现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企业+基地+林农”的经济联合体,其中林业企业通过和林农合作造林,或者林农以林入股等模式获得信用贷款用于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模式多采取企业专家指导,林农自营等方式,林农企业负责杜仲产品收购等,规避了市场风险,充分利用了杜仲产品的空间性、产业特性。同其他产业链比,杜仲的区域特性十分突出,受地理位置和交通设施限制严重,因此陕西省杜仲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4 杜仲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

4.1 管理粗放、产量低

陕西省地市(县)层面传统的“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栽培模式的落后,使得杜仲林建成后大都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林分结构较差、生产力低下。杜仲林栽植地区多为山区,来源主要为近年来的退耕还林为主,也有少量的林农自发栽植,存在杜仲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群众受市场利益驱使,缺少可持续经营意识,“整树薄皮”、 “砍枝摘花”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杜仲产业的发展。

4.2 行业标准缺乏

由于杜仲行业标准的缺乏,产业运作程序的不完善,导致现在杜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杜仲雄花茶为例,课题组选择市面销量较大的河南三门峡、陕西略阳、湖南张家界等公司生产的几批次杜仲茶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各个产品颜色、形状、汤色、均不统一且相差较大,消费者难以判断。我国高端保健品市场被国外产品长期占领,顾客对杜仲产品缺乏了解,较高的价格难以对大众消费者产生亲和力,阻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4.3 产业化程度低

杜仲副产品的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如杜仲叶、花、杜仲皮等相关产品众多,但很少有知名品牌,经济效益甚微。陕西省多数加工企业仅停留在产品初加工。由于资金缺乏、政策支持不够,杜仲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杜仲综合资源利用率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形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

5 陕西杜仲产业链培育建议

5.1 加强管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应该加大杜仲人工栽植和良种繁育技术投入,从而提高栽种质量,提高杜仲产量。杜仲产业链中,培育和栽培技术作为产业链中的开端,对下游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良种率化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模式更新,才可以加大杜仲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因此对于解放杜仲产业意义明显;杜仲资源存在季节性明显、杜仲林产品受林龄的限制,在传统的“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模式中,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杜仲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农户的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于杜仲产业链的升级和效益显著。

5.2 建立行业规范

杜仲产业同其他农林行业性质不同,如杜仲雄花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杜仲皮的采摘周期较长等。由于杜仲资源的分散性,提供杜仲叶、杜仲雄花、杜仲皮等初级产品的林农和中间商数量众多,因此杜仲相关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量多价低,波动较大。因此建议相关企业成立联合协会,对市场信息充分度和市场销售渠道等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调查和考察,制定统一的杜仲产品标准,对于杜仲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5.3 政府主导,加强管理

陕西省杜仲主栽区的杜仲多为退耕还林、公益造林等,除产生经济效益以外,更多的具有退耕还林,涵养水源等生态功效,因此在经营过程中,政府作为杜仲产业链中重要的指导和监督,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从杜仲的采购、中间商的运输,到最后终端产品的销售,确保林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康健.杜仲[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001).

[2]杜红岩,胡文臻,俞锐.中国杜仲橡胶资源与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01).

[3]王大玮,汪元超,李根前,等.杜仲育种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7-10.

[4]郭军战,李周岐,张懿藻.杜仲的遗传多样性保存和多目标育种[J].河北林果研究,1996 (1):16-20.

[5]杜红岩,张再元,刘本端.华仲 1 号等 5 个杜仲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

[6]姚香雄著(美国).一药治一病[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2002:19-21.

[7]冯风,梁志荣.我国历史上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11(2):84-89.

[8]罗海蓉,姜卫兵,魏家星,等.杜仲的园林特性及开发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9):25-27.

[9]杜红岩.中国杜仲图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78).

作者简介:弥芸(198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仲陕西产业链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当归药对中5种成分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产业链春之奏鸣
略阳杜仲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