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7-12-12 21:42李悦
考试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散文阅读语感生活

李悦

摘 要: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重技巧轻文本的现象。散文可以解心灵之“渴”,而要饮到这“甘泉”,必须下一番工夫阅读。为此,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一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语感的培养;二重视文本的研读,重在“贵在有我”的体悟;三关注“生活”之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散文阅读;语感;贵在有我;生活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远。

现今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一种现象:重技巧轻文本。

一线高中的语文散文教学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教师在解读散文作品时,常常轻视散文自身的阅读,或者即使是进行阅读,也有“走马观花”似的感觉。在一次外出听课学习中,某老师带领大家学习《金色的飘落》。有这样一个问题:第②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之后,这位教师引领大家分析,很快得出答案:本节从视觉、听觉、触角(或“内心感受”)多方面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这样描写,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之后,这位老师提到了《雪中六盘》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这一问题,并投影出示了参考答案: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按由下到上的顺序,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

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特色”题的解题思路:视觉、听觉等感官描写,修辞手法,空间或时间顺序,选取典型画面,动静、虚实、点面等结合,语言富有感染力等。对于这道“手法”题的处理,用浓墨重彩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对于“联系全文,探究文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层感悟”这个问题的处理,虽然教师也百般讲解、引导,但总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对于文中“生命”内涵的解读,从金色落叶的飞舞和凋零中,感悟出对生命消失的忧伤;从树叶由萌芽到凋零时间的飞快,感悟出对生命短暂的遗憾;从落叶飞舞的恢宏壮观的景象中,感悟出对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从宝宝的欢快活泼和银杏叶春夏的蓬勃生机中,感悟出对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从“程韵”(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中,感悟出对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总感觉缺少了“水到渠成”之感。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呢?

其实,个人总感觉学生对于《金色的飘落》中“生命”内涵的領悟不透彻,一是学生的年龄阅历不够,更主要的是对文本不熟悉,散文阅读量不足。俗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在说阅读的重要性。有人说,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自我心灵深处流淌出的一泓清泉,既然是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清泉,那就能够慰藉人的心灵,解心灵之“渴”。而要饮到这“甘泉”,必须下一番工夫阅读。为此,在散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个因素:

一、 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语感的培养

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更谈不上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养成了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进而形成一定的散文阅读“语感”。那么,语感是什么?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在胡家胜《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阅读教学中,探究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之事的情感取向。在研读了《雪中六盘》《在风中长大》《溜索》《故乡草》等一系列文章后,学生对于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所寄托的情感取向的把握,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分析出“对自然淳朴生活的缅怀,对城市生活的纠结,对农村生活的感激”;个别学生还分析出“对付出青春、艰辛劳作生活的留恋”;或者“对农耕文化式微的惆怅”。

有了一定的散文阅读语感,进而拓宽散文阅读的思维空间,思维发散开来,那么散文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 重视文本的研读,重在“贵在有我”的体悟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意重在对文本的研读。一篇文章,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寄托怎样的内涵,都是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体现出来的。不读文本,又怎会知晓;不读文本,又怎么领悟。

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感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寄托的情感。如果说散文是一段禅语,教师就要试着引导学生走向慧能法师,去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深奥;如果说散文是一泓清泉,教师就要试着引导学生走向陶潜,去领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

比如杨绛的《老王》。文章题为“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文章题目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在原文中圈画出来。很快学生就找到了这句话: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比如张承志的《雪中六盘》,探究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的深刻意蕴。“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而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

研读文本,走近文本,走近文本中的“我”,就会体悟到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同时,六盘山还启示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

所以说,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出作者写作的心境,也不枉费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立意架构的一片苦心。因而,研读文本,体悟感受,并且培养学生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对于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 关注“生活”之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之水,散文教学更少不了“生活”之水。

比如教学张蛰的《空荡荡的院子》,“我站在门口,真不想迈进门里去,真不想叫醒他们。他们中的一个,终于躺倒在我的怀里……她(母亲)在静静地等待一个时间的到来。哪儿都不去,守候着一个显得衰败而渐渐空荡的院子……突然有一天,她开始对我交代一些事情……交代好一切她觉得应该交代的事情,就在我不在的某一天,她忍着疼痛走了,离开这个院子。”文中的内容让很多学生流泪,借着这份感动,我让学生回家之后,观察自己家的变化,观察父亲、母亲的变化,然后将这份感动与收获带到《空荡荡的院子》的阅读中,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之中。这之后,我明显的感受到学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学习更加用心,散文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散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哪来生活的感悟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吧!

读到诗歌中,方解诗歌之意蕴;读入散文里,方品散文之韵味。体悟言情,散文之魂魄;生活,散文之泉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散文教学,品其味,方解生活之意;尝其情,方悟人情冷暖。要想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必须多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必须带着一颗“敏感的心”,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方解其深意;必须关注生活,这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孙文心.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J].

[2]李因凤.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阅读语感生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细品杨绛的“愧”与“善”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