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复习回归教材的策略

2017-12-13 10:26江苏陈仕功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本操作草酸人教版

江苏 陈仕功

浅析实验复习回归教材的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原则之一,这就决定了高考试题与教材有天然的、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从2016年全国三套卷的高考试题中都可以看到教材中知识、技能、方法和化学思想的再现,因而应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帮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跳出来,提高他们复习的针对性;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建构学科模型,提升他们学科的核心素养。据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析回归教材的策略。

一、精准回归,抓基本操作的规范化

化学教材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其中实验基本操作部分具有示范性和典型性,回归教材时要引领学生学会推敲,学会归纳、整合建模块,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附: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试题分析:

试卷题号内容来源全国Ⅰ10气体收集、液体分离、洗气人教版必修1、2全国Ⅱ13胶体制备、溶液蒸发、固体除杂人教版必修1、2全国Ⅲ9溶液稀释、气体制备、洗气、萃取人教版必修1

从2016年基本操作的考查知识点分布看,复习要重温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的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洗气等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如过滤或移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焰色反应中不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灼烧,因为玻璃中含有金属钠元素,应用铂丝或光亮无锈铁丝。pH试纸测定pH不可用水润湿,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则pH偏大,测碱则偏小。不可在容量瓶、量筒中直接溶解或配制一定物质的浓度的溶液;分液漏斗不能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容量瓶、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漏。滴定实验时滴定管一定要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而锥形瓶不可以;NaOH等易潮解、变质的药品不可放置于称量纸上称量,而应放置于烧杯中快速称量,左物右码不可颠倒。未对挥发性的杂质除杂就检验物质,如浓盐酸、CH3COOH、CH3CH2OH、SO2等对其他反应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依据考试说明变化层面看,如溶液的配制方法由“了解”上升为“理解”,要求学生不仅能判断所需的玻璃仪器,即“知其然”;还能通过回归教材,说出相关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即“知其所以然”。还新增了“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即会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了解胶体净水原理。所以精准回归,必须基于考试说明,明确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即找准回归教材的出发点,强化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保证“在路上”的方向性。

二、精巧设计,抓基本性质的实验化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会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对具有情境的问题会更为关注,这就说明,不断建立教材与试题的正向关联,设置与高考试题相近的“真实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引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深层探讨。

附:有关物质性质的试题分析:

试卷题号内容来源全国Ⅰ10配置FeCl3溶液、NO收集、Cl2除杂人教版必修1全国Ⅱ13Fe(OH)3胶体制备、制无水MgCl2、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除杂Cu(CuO)人教版必修1全国Ⅲ9溶液稀释、气体制备、洗气、萃取人教版必修1

从物质基本性质的考查方式分析,回归教材时要有意识地把性质的直接呈现形式设计为目的、操作的微型化实验。其中物质制备的简捷性成为首选,要求条件合适,如 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得红褐色液体;原理正确,如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HCl氛围中加热)。

物质检验以离子为侧重点,要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如向未知溶液中滴加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Fe2+;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3+。

物质性质验证以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为目的,如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使用套管实验,对Na2CO3直接加热,对应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受到传热加热的NaHCO3对应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好。

实验方面的客观题非常注重基础,大部分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出处,体现命题者“以书为本”的命题思想,选项一般来源于书本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拓展视野”等栏目,即找好回归教材的落脚点,保证“在路上”的创造性。

三、精致研习,抓实验探究的系列化

高考中难度大的综合题,大多也是由教材的基本知识组合、加工、发展而来的,有的是改编教材数据进行编制,有的是直接或间接应用习题的思想、方法和结论进行编制,有的是改编教材的背景进行编制的。

附:实验综合应用的试题分析:

试卷题号内容来源全国Ⅰ26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氨气的性质推理、方案初步设计人教版必修1全国Ⅱ28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盐类的水解人教版必修1全国Ⅲ26物质的制备、实验基本操作、盐类水解、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人教版实验化学

主题式考查是指先确定一个考查主题,主题可以是一种物质、一个化学反应、一套实验室物质制备完整流程,利用模块穿越,串联多个知识点,整合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及易错点,呈现一定的综合性。设计问题链,能激活知识内存、考查思维能力,要求视角多维、层次分明、彼此关联,逐级演进。

题型1:仪器组装题,围绕典型气体制备、典型物质受热分解等主题,进行问题链系列化设计,突出仪器连接的集成化设计。如草酸晶体受热分解:①验证产物中有CO2,气体→冰水冷却→澄清石灰水,冰水冷却防止草酸干扰。②验证产物中有CO(仪器连接),气体→浓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CaCl2→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③验证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向1 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 mol/L的草酸溶液。④验证草酸为二元酸,将浓度均为0.1 mol/L的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反应后的溶液的pH。

题型2:性质探究题,围绕物质制备、保存、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等)等方面,进行问题的系列化设计,实现模块整合。如探究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①FeCl3溶液的配制;②FeCl2溶液的保存;③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振荡,有何现象;④向FeCl2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几滴氯水,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变红,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⑤设计简单实验,证明KI与FeCl3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⑥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⑦向工业废水中滴加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废水中含有酚类物质。

题型3:实验方案设计题,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并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提纯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l等杂质]的实验方案为: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1KOH溶液中,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饱和KOH溶液,乙醇;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砂芯漏斗,真空干燥箱)。该题必须使用上述的试剂和仪器,指向性强,给方案的设计带来难度;同时题目所给的信息量大,要学生读懂,能筛选,又增加难度。回归教材时,复习几种常见的水浴方式——热水浴、沸水浴以及指定温度的水浴加热,迁移到冰水浴冷却;再由洗涤的方式如冰水洗涤、乙醇洗涤、乙醚洗涤等,自然想到乙醇的用途;洗涤后需干燥,当然用真空干燥箱了。

江苏省响水中学)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草酸人教版
从慢性肾脏病综合诊疗的角度看草酸
致广大 尽精微——实验基本操作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点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化学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考查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