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7-12-15 03:19费洪新张晓杰李春旭柏青杨王国薇张英博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病理学导向实验教学

费洪新,张晓杰,李春旭,柏青杨,刘 婷,明 玥,王国薇,沈 博,张英博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费洪新,张晓杰,李春旭,柏青杨,刘 婷,明 玥,王国薇,沈 博,张英博*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目的 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FC)结合微课(MC)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护理3班17人(对照组)、2015级检验1班27人(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FC结合MC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FC结合MC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微课;病理学;“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

在我国“十三五”期间,齐齐哈尔医学院将重点实施“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努力打造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升级版,该“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核心是教学方法改革。最近,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教学方法已经在高校病理学教学中开展起来[1-2],且FC可与微课(Micro Class,MC)有机结合[3-5]。目前,齐齐哈尔医学院根据国家教育标准,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拟开展多种教学方法,例如FC、MC等,已经证实FC结合MC可增加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有利于教师直接指导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可永久保存教学课件,可让所有高校学生都参与教学,并获得个性化教育[6]。由此可见,“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FC结合MC应用于高校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FC结合MC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尚未开展,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FC结合MC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级护理3班17人、2015级检验1班27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15级护理3班学生作为对照组,2015级检验1班学生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知识、通讯工具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实验组 采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FC结合MC教学模式。

(1)选择教材。使用李玉林教授主编的《病理学》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及曾思思教授主编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

(2)检索MC视频。检索的MC视频主要为与病理学密切相关的视频,例如讲授类视频、问答类视频、启发类视频、讨论类视频、练习类视频、实验类视频、自主学习类视频、探究学习类视频、合作学习类视频,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病理学相关MC视频,促进学生提高合作能力。

(3)制作MC视频。针对网上查不到的以上九类视频,可适当组织任课教师制作5~10分钟的短视频。

(4)实验教学设计(见图1)。实验组病理学实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①课前自学新知,发现问题:教师搜集病理学教学资源并上传QQ群,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自行下载学习,进行在线生生、师生讨论,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实验相关知识。②课中内化新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划分重点来解决课前提出的病理学问题,使病理学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活跃病理学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病理学的积极性。课中主要分为多个阶段:合作探究、个性指导、巩固练习、总结点拨、融会贯通,最终掌握病理学知识。③课后巩固新知,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教师与学生利用 QQ等现代通讯工具进行在线交流互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再根据实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总结反思,进一步完善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修改调整FC结合MC模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确定下一个教学目标,为今后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做准备。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设计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布置作业。

1.3 考核方式

授课结束后,进行相关病理学考试,实验组与对照组试卷相同,比较两组学生的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

图1 实验教学设计

1.4 问卷调查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考试成绩及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对照组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分别为(13.294±1.479) 分、(21.905±3.733) 分、(28.897±8.155) 分、(64.176±11.281)分;实验组分别为(14.722±1.820)分、(26.118±3.648)分、(33.796±4.920)分、(74.703±7.750)分,两组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对照组与实验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

2.2 两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

3 讨论

3.1 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齐齐哈尔医学院依据多年办学经验,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教育理念,借助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的契机,根据《齐齐哈尔医学院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以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正式提出“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职业身份形成”,对学生进行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教育、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培养[7],其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目前的优越条件让病理学学习变得轻松和容易,教学重点就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发掘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3.2 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FC结合MC

众所周知,病理学实验课是对病理学理论课的有益补充,对帮助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病理学实验室拥有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病理学图谱、病理学数字切片等,可见,病理学实验室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FC、MC、慕课等新型教学方法逐渐引起国内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其中,FC主要核心内容是使教学流程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课下提前观看教师发布的教学录像、讲座或其他可远程获得的教学资料,课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来答疑解惑、综合应用、内化知识;术语、定义、基础知识等内容一般由学生课下自学,应用、分析和综合内容安排在课上。另外,MC主要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短视频,同时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其基本特点是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主题内容突出、创作人员广泛、成果简化多样、反馈及时等,非常适合病理学实验教学。

3.3 FC结合MC有助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增强教学效果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说明FC结合M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认为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FC结合MC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FC结合MC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本组教学效果的评价[n(%)]

[1]孙嘉伟,傅红琼,李琳,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病理学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33-34.

[2]穆晶,张海青,车南颖.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123-126.

[3]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

[4]刘利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5):35-36.

[5]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6]Rui Z,Lianrui X,Rong zheng Y,et al.Friend or Foe Flipped Classroom for Underg raduate Electrocardiogram Learn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BMC Med Educ,2017,17(1):53.

[7]刘吉成,张晓杰,云长海,等.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3.

G420

B

1671-1246(2017)24-0045-03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QYJY20170117,QYJY20160021,QYJY20170116);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B-PG028);黑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师教学发展平台建设实践研究”(GJZ201301093);黑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特色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JG2201201309)

(*

张英博)

猜你喜欢
病理学导向实验教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犬只导向炮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