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介入手术麻醉适合深度及临床效果研究

2017-12-16 07:14蔡政杰陈灿栎徐海燕占海波杨晓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丙泊酚效应麻醉

蔡政杰 陈灿栎 徐海燕 占海波 杨晓峰

老年介入手术麻醉适合深度及临床效果研究

蔡政杰 陈灿栎 徐海燕 占海波 杨晓峰

目的 探讨老年介入手术中麻醉适合深度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 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20例。三组均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 三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均为3 ng/ml, 靶控输注丙泊酚, 初始浓度设定为1.0 μg/ml, 每次递增0.2 μg/ml, 各组在5 min内达到所需麻醉适合深度, A组调控丙泊酚的靶浓度对应麻醉趋势指数(NI)为40~50, B组对应NI指数为50~60, C组对应NI指数为60~70。比较各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对应NI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5.12±0.53)μg/ml明显高于B组(4.67±0.70)μg/ml、C组(3.44±1.12)μg/ml, NI指数(45.0±1.2)明显低于B组(56.0±1.5)、C组(64.0±1.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高于C组、NI指数低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前三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 A组HR、MAP均低于B组、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 B组HR、MAP均低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介入手术中,选择适合的麻醉深度, 指导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这对于临床麻醉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与意义。

老年介入手术;麻醉深度;丙泊酚;瑞芬太尼

脑血管介入手术, 操作精细、创伤小、时间短、疼痛轻且恢复快[1]。麻醉在手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尤其对于老年手术患者, 其特殊的生理病理情况决定对麻醉要求也相应提高, 因为老年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降低, 应激反应下降, 耐受性差, 而全身麻醉也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 因此控制好麻醉深度与麻醉效果显得尤为重要[2]。近年研究也表明,麻醉适合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 本文探讨老年介入手术中麻醉深度及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60~90岁;②患者本人或者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 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内分泌功能异常、肥胖及严重心、肝、肾疾病;②对该次研究麻醉药物过敏;③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激素治疗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中男1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60.83±6.89)岁,平均体重(61.12±5.89)kg;B组中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61.20±5.89)岁, 平均体重(60.51±6.09)kg;C组中男1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58.80±7.64)岁, 平均体重(61.60±6.21)kg。三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入室后, 常规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常规监测MAP、HR等, 使用酒精棉球脱去患者眉弓以及前额皮肤的油脂, 准备导电胶、粘贴电极, 随后使用单通道, 测试电极电阻<6 kΩ, 在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前建立静脉通道, 再使用静脉麻醉工作站靶控输注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3 ng/ml, 靶控输注丙泊酚, 初始浓度设定为1.0 μg/ml, 每次递增0.2 μg/ml, 各组在5 min内达到所需麻醉适合深度,A组调控丙泊酚的靶浓度对应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为40~50, B组对应NI指数为50~60, C组对应NI指数为60~70, 各组维持此深度直至手术毕, 术中, 患者若出现呼吸抑制情况, 则需及时予辅助呼吸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对应NI指数;观察各组喉罩置入前、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包括HR、MAP, 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多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对应NI指数比较 A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5.12±0.53)μg/ml明显高于B组(4.67±0.70)μg/ml、C组(3.44±1.12)μg/ml, NI指数(45.0±1.2)明显低于B组(56.0±1.5)、C组(64.0±1.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高于C组、NI指数低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喉罩置入前三组HR、MAP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 A组HR、MAP均低于B组、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 B组HR、MAP均低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对应NI指数比较(±s)

表1 三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对应NI指数比较(±s)

注:与C组比较, aP<0.05;与B组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丙泊酚效应室浓度(μg/ml)NI指数A组20 5.12±0.53ab 45.0±1.2ab B组2.4.67±0.70a 56.0±1.5a C组203.44±1.1264.0±1.3 tA组与B组2.29225.609 PA组与B组<0.05<0.05 tA组与C组6.06448.028 PA组与C组<0.05<0.05 tB组与C组4.16518.024 PB组与C组<0.05<0.05

表2 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C组比较, aP<0.05;与B组比较, 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例数HR(次/min)MAP(mm Hg)置入前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 置入前置入即刻置入后5 min A组2067.81±5.12.65.72±5.51ab 56.72±3.60ab64.61±9.24 62.73±1.47ab 59.40±7.12ab B组2065.23±3.14 68.92±4.15a 58.72±1.25a 69.72±10.31 72.10±10.36a 65.37±10.43a C组2065.38±4.1077.70±4.2269.77±2.60 69.32±11.2082.33±8.1475.74±9.60 tA组与B组1.9212.0752.3471.6514.0052.114 PA组与B组>0.05<0.05<0.05>0.05<0.05 <0.05 tA组与C组1.6577.72013.1421.45110.5976.114 PA组与C组>0.05<0.05<0.05>0.05<0.05 <0.05 tB组与C组0.1306.63417.1300.1183.4723.272 PB组与C组>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当机体受到手术、创伤等强烈刺激时, 患者的交感神经及垂体肾上腺素会出现明显的内分泌反应, 从而促使机体功能发生变化, 或者出现各种代谢反应, 这个过程即应激反应。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出现应激反应, 神经内分泌功能刺激机体从而影响免疫力, 在这种长期的刺激下就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3]。对于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 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临床治疗中, 目前主要采取介入手术治疗。

介入手术是一种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的术式, 安全有效, 且该操作较为精细, 需要较高的配合条件, 因此术前需要给予患者行全身麻醉, 而老年患者, 自身各器官已经处于退行性改变的状态, 如心血管功能、各个脏器功能等均出现退化, 因此在麻醉中会受到较大影响, 因此就要求为老年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有研究表明[4], 在行诱导插管麻醉中, 患者发生动脉瘤的几率为2%左右, 为了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减少动脉瘤出血的发生率, 快速恢复患者术后脑功能, 就需要麻醉师掌握好麻醉深度, 选择适合的麻醉深度, 对于保证介入手术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临床, 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 其具有作用时间短、患者苏醒恢复迅速、麻醉深度具有可控性、起效迅速等诸多优点, 在插管时, 机体心血管系统易兴奋, 而丙泊酚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非常适合全身麻醉的各个阶段, 也适用于清醒镇静等[5]。由于行介入手术的老年患者, 大部分应激反应代偿能力低, 当麻醉过浅时, 应激反应十分强烈, 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均较差, 而麻醉过深又会抑制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引起患者血压的波动,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甚至出现围手术期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因此麻醉适合深度对于老年介入手术患者非常重要[6,7]。

目前, 临床常用Narcor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手术中的麻醉深度, 这是一种新型仪器且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8,9], Narcortrend监测麻醉深度与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密切关联, 通过麻醉深度的监测,从而提高了临床麻醉质量, 对麻醉深度予以调控, 从而实现精确麻醉, 实现了麻醉的平稳, 麻醉过程的连贯, 减少了麻醉深度的过大波动, 满足了临床麻醉所需的有效及安全性,尤其对于老年介入手术患者, 老年患者耐受差, 通过麻醉深度控制, 选择适合深度有利于术后恢复, 这在临床有重要意义[10]。

在本次研究中, 结果显示在相同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下,A组患者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较高, 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低,而C组患者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较低, 血流动力学指标较高,因此老年介入手术麻醉适合深度为NI指数50~60, 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可选择4 μg/ml为宜。同时结果表明, 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较大, 可见对患者进行麻醉深度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介入手术患者, 予以麻醉深度监测,调控适合的麻醉深度, 有利于提高麻醉效果, 对于老年患者的恢复等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Choi ES, Ji YS, Oh AY, et al. 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 for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a comparison of the maintenance and recovery profiles at comparable depths of anesthesia. Korea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4, 66(4):290-294.

[2] 刘雪峰, 苏远强, 彭浩源. 不同麻醉深度下重度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广东医学, 2013, 34(14):2208-2210.

[3] 马玲, 陈桂英, 杨凡, 等. 不同年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6):546-549.

[4] 杨琼卉, 马武华, 罗艳霞, 等. Narcotrend 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全麻深度的效果比较. 广东医学, 2015, 36(3):381-384.

[5] 黄凯清, 陈祯, 邓琅辉, 等.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对高龄结肠癌手术患者血压与心率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3,34(3):433-435.

[6] 陶文辉, 张庆. 不同Narcotrend指数下老年患者全麻术中脑氧代谢的比较.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11):1070-1072.

[7] 梅莉, 万朝权. Narcotrend监测用于老年人小肠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4):305-308.

[8] 康茵, 邓龙姣, 赵国栋, 等. Narcotrend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 29(8):734-737.

[9] 田可耘, 康茵, 邓龙姣, 等.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3):390-392.[10] Cheriyan DG, Byrne MF. Propofol use in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nd endoscopic ultrasound.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20(18):5171-51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71

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2017-10-19]

猜你喜欢
丙泊酚效应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懒马效应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