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2017-12-16 07:14林森涛区世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阿普失眠症乙组

林森涛 区世通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林森涛 区世通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失眠症患者, 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乙组与甲组, 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 而甲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 低于甲组的9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0.0%, 高于甲组患者的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8<0.05)。结论 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 应推广使用。

失眠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失眠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失眠症来说, 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 导致患者睡眠质量或者时间无法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进而影响到白天的社会功能,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为了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本文选择在本院治疗的4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遵循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乙组与甲组, 每组20例。甲组中男11例, 女9例;年龄20~55岁;病程1~9年;5例患者为轻度失眠, 12例患者为中度失眠, 3例患者为重度失眠。乙组中男10例, 女10例;年龄21~54岁;病程1~8年;6例患者为轻度失眠, 11例患者为中度失眠, 3例患者为重度失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口服1~2 mg/d的阿普唑仑片, 在睡前0.5 h服用, 持续口服14 d。而甲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虚证患者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 3次/d, 持续口服14 d;实证患者口服盐酸小檗碱片1~3片/次, 3次/d, 持续口服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口干、幻觉、嗜睡、头晕、乏力)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2]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消失, 可正常睡眠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改善, 其睡眠时间增加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未得到改善, 睡眠时间未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 低于甲组的9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0.0%, 高于甲组患者的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8<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失眠症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主要发病原因是环境因素、心理、生理、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疾病治疗中使用的药物等。失眠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深度浅、醒后乏力头昏, 还会发生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下降情况, 对正常学习、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长期失眠会致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 甚至会引发其他疾病发作[3]。在中医上, 失眠症属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 主要特征是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的睡眠, 表现是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足、入睡困难、醒后无法再寐、寐而不酣或者时寐时醒, 病情严重时会彻夜不寐[4]。失眠症发病的因素比较多, 临床上以往主要是通过苯二氮类药物对失眠症进行治疗, 最常用的就是阿普唑仑, 在处方中占95%左右。阿普唑仑是非选择性的γ-氨基丁酸-苯二氮受体的一种结合剂, 同上述受体向结合, 从而发挥出镇静催眠等作用, 对睡眠障碍进行治疗, 但是阿普唑仑会同γ-氨基丁酸-苯二氮2受体相结合, 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运动功能。同时反复应用阿普唑仑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在停止使用后会出现反弹性的失眠, 次日还会出现宿醉效应,甚至会损害到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运动功能, 所以, 阿普唑仑并不是很理想的一种镇静催眠药物[5,6]。在临床上,黄连素一直是用来对腹泻进行治疗, 但从中医学上来说, 黄连素药物性凉, 可清除虚热、邪热、有害毒物, 是清热解毒的良药。乌灵胶囊是真菌乌灵参分离得到的一种菌种, 是纯中药制剂,包含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种氨基酸、甾醇类、多糖、腺苷。此外实验还证实, 谷氨酸基质、维生素B6能明显提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 从而促进脑内合成γ-氨基丁酸, 发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以及抑制作用, 安神镇静作用良好[7-10]。

[1] 陆景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后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今日健康, 2016, 15(6):368-369.

[2] 周杉京, 樊金灼, 孙志高. 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2):1346-1348.

[3] 李文明. 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9):223.

[4] 龚大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51例. 广西中医药, 2016,39(2):31-32.

[5] 张晓娟.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当代医学, 2012.18(24):113-114.

[6] 翟丽芬.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临床研究, 2016(1):66.

[7] 侯合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83-3084.

[8] 李娇, 杨万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1):40-42.

[9] 宋雪详, 宗惠花, 陈成芳,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中医药, 2016, 11(12):2725-2728.

[10] 陈少蕊.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今日健康,2014.13(5):3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77

528400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全科(林森涛), 中医科(区世通)

综上所述, 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应推广使用。

2017-09-29]

猜你喜欢
阿普失眠症乙组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怀念哑巴阿普
爷爷砍树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