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抢救经验的探讨

2017-12-16 07:27陶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收治心肌梗死标准化

陶云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抢救经验的探讨

陶云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及抢救方法。方法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与对照组(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每组70例。观察组按照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 对照组按照一般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成功情况、抢救时间、医疗争议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41.5±11.4)min短于对照组的(63.2±18.7)min, 抢救成功率98.6%高于对照组的87.1%, 医疗争议率1.4%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挽回患者的生命, 值得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性血流中断, 导致局部心肌持续性缺氧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 急性心肌梗死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有数据指出, 我国每年新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过50万人。本病起病急、发展快、危险大、死亡率高,加强急诊急救非常重要[1]。本次按照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 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与对照组(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 每组70例。观察组中男38例, 女32例;年龄34~82岁, 平均年龄(43.1±13.0)岁;发病至抢救时间为2~13 h, 平均(4.8±2.9)h。对照组中男37例, 女33例;年龄34~82岁, 平均年龄(42.8±13.1)岁;发病至抢救时间1~12 h, 平均(4.7±2.6)h。

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抢救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ISF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且为首次发作[2];②无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 能进行有效沟通;③无脑卒中、肿瘤等严重疾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护理方法

1.3.1 观察组 按照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 具体如下:①接到急救电话后, 在5 min之内出诊, 医护人员与家属、知情人员做好沟通, 充分做好院前急救准备。②到达现场后, 给予患者吸氧、输液等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安慰患者及家属, 减轻其心理压力, 减轻患者的躯体疼痛, 现场抢救结束后准备转运。转运中, 搬动患者时速度要快, 动作要轻, 使其保持仰卧位, 持续观察其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③未被确诊的患者, 可安排其在抢救室内卧床休息, 给予吸氧, 采集血标本并进行心电图检查, 评估其病情。④确诊后部分患者会出院或转院, 对于继续留院治疗的患者给予用药治疗。混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300 mg, 阿司匹林(修正药业集团柳河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0147)500 mg。⑤帮助患者更换衣物, 取掉身上所有首饰。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保暖护理。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41.5±11.4)min短于对照组的(63.2±18.7)min, 抢救成功率98.6%高于对照组的87.1%, 医疗争议率1.4%低于对照组的1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s, n(%)]

表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抢救时间(min)抢救成功医疗争议观察组70 41.5±11.4a 69(98.6)a1(1.4)a对照组7063.2±18.761(87.1)7(10.0)t/χ28.2906.8924.773 P<0.05<0.05<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患者普遍年龄较大, 常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后骤然发病, 表现为心律失常、胸骨疼痛等。冠状动脉闭塞18 min后, 患者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可出现坏死, 闭塞3 h后, 坏死区可扩展至全层的2/3, 闭塞6 h后可导致透壁性心肌坏死。在急救时间窗内再通冠状动脉能够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 而在临床症状出现后越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其治愈率就越高, 因此很多研究指出, 时间就是心肌, 时间就是生命, 对患者进行及时、迅速的抢救是挽回其生命的关键[3]。

以往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抢救采用的是传统流程, 护士缺乏明确的护理目的, 也常因护士水平的不一导致抢救效果不同。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是建立在传统抢救护理基础上,针对急诊科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在标准的时间内采取更规范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 进而达到预定的目标的抢救、护理方式, 其目的在于尽快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室的护理时间, 进而缩短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中, 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 分工明确, 医生的职责有指导抢救、下达口头医嘱等, 而护士的职责则主要是评估判断、紧急处理、执行医嘱、通知医师等, 各个程序比较清晰, 使整个抢救流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4-6]。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也要求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从时间上预测下一步抢救措施, 如在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 护士应主动询问病史, 从时间上判断患者是否能够进行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治疗[7-10]。在建立静脉通路时,应直接脱去左侧上肢衣物, 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此操作对不进行急诊PCI的患者并无影响, 但却能为进行急诊PCI的患者节省更多的时间, 做更充分的准备。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抢救,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抢救护理方式, 从效果来看, 观察组抢救时间(41.5±11.4)min短于对照组的(63.2±18.7)min, 抢救成功率98.6%高于对照组的87.1%, 医疗争议率1.4%低于对照组的1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挽回患者的生命, 值得推广。

[1] 陈倩.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0):256-257.

[2] 谢静贤.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7):70-71.

[3] 万书文, 张梅, 李雪.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作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8):163.

[4] 张梅.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6):71.

[5] 林逗, 黄彩芳, 黄兴伟.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2):143.

[6] 杜红.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2):261-262.

[7] 田丽华, 邓力, 田红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24(15):2046-2047.

[8] 孙荣荣.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44):287.

[9] 钮湘浚.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 2015(15):116-117.

[10] 徐翔. 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当代医药论丛, 2015(2):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97

331700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民医院

1.3.2 对照组 按照一般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 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及建立静脉通道等护理。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抢救时间 用护士挂表记录心肌梗死从开始抢救到护理流程执行完毕的时间。

1.4.2 抢救成功情况 经过一系列抢救流程, 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趋于稳定则为抢救成功;生命体征不稳定, 恶化,甚至死亡则为抢救失败。

1.4.3 医疗争议 患者、家属对抢救护理不满意, 尤其是无法接受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引起的死亡, 怀疑医护人员抢救不及时, 护理不到位, 进而发生投诉、培养等事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7-10-13]

猜你喜欢
收治心肌梗死标准化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标准化简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