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卡蒲:打造毛南民族风情小镇

2017-12-18 08:44罗小鹿何广
当代贵州 2017年50期
关键词:村寨小城镇小镇

文_罗小鹿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何广

平塘卡蒲:打造毛南民族风情小镇

文_罗小鹿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何广

卡蒲乡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民族旅游景观型毛南风情小镇。

平塘县卡蒲乡地处“贵州南缘”,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保护村落”“贵州旅游小镇”“猴鼓舞艺术之乡”“省级示范小城镇”等美誉,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里民俗风情魅力无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毛南族被称为“踩着神秘节拍舞蹈的民族”,其传统民族“打猴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12年8月卡蒲毛南族乡被列入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乡党委、政府抢抓“两个优先”政策机遇,以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按照“强产业、扩城镇、打基础”的发展部署,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民族旅游景观型毛南风情小镇,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全力让百姓享受园林般的生活,让风情小镇成为产业兴旺的乐园。

“旅游+”激活小镇发展新引擎

“卡蒲毛南族乡作为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乡,山多地少,如何千方百计谋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卡蒲乡党委书记韦永忠表示,为了寻找突破契机,全乡围绕旅游加产业的产旅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做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同时,打造产旅结合的毛南风情小镇,把毛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情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向外推广。

近年来,卡蒲乡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善用“三变”,结合“三生”,用好“三社”平台,以保护生态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布局,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山地高效农业,实现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在“山”上做文章,把荒山变“金山”。卡蒲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大力推进速生经济林木产业、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新增蓝莓种植2000亩,速生林种植5000亩,50亩以上退耕还林示范点20个以上。

围绕产业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紧紧抓住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契机,在场河村生态移民安置区新建一个1万平方米的旅游商品和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承接全乡乃至全县农特产品、民族工艺品的深加工、包装和销售,把农产品、刺绣、纺织等转化成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围绕“旅游+文化”这条主线,加大对毛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挖掘,策划包装体验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将毛南族传统的迎春节、开蛇洞、女儿节、赶坡节、塞蛇洞、火把节等独特的民族节庆活动合理布局到各村和不同季节,让游客随时可以体验毛南族民俗文化。真正做到以“旅游+文化”为路线,民族团结为核心,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推动城镇发展。

同时,着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一村一特、一寨一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且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贵州祥云神虎文化有限公司进驻,扶持开发“毛乡源”品牌,发展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产模式,将民族医药、文化旅游融入产业发展中,实现产旅结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做优规划 推动小镇发展有节奏

卡蒲乡坚持规划先行,成功编制《卡蒲毛南族乡总体规划(2013—2030)》、《卡蒲毛南族乡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发展定位为旅游景观型毛南风情小镇。

为此,围绕“旅游+城镇”发展定位,扎实推进省级示范小城镇“1+N”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唯一毛南小镇”。结合实际抓好“五区一带一街一台”毛南小镇规划建设,即建设毛南民族文化静态展示区、动态体验区、康体保健养生区、农业休闲度假区、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园区,沿卡蒲河休闲运动景观带,修一条毛南古街,建一座登高望远台。优化发展环境,做大经济总量,切实改善民生,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建成卡蒲毛南族乡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园、水厂建设、毛南族博物馆建设、铁皮石斛旅游观光种植园二期建设、场河村传统保护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铜鼓广场建设目、水街建设、电商物流园建设、新区市政道路建设、镇区市政道路白改黑、镇区环境整治亮化美化、镇区民居包装立面修复目、脱贫攻坚基金建设项目等。既考虑了发展的科学性,也注意到了污染的破坏性,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很好的坚守了生态的底线。

完善城镇功能,小城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卡蒲乡“8个1”“8+X”的各个子项目大部分已经建成,全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镇功能日趋完善,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展示民族特色文化的卡蒲毛南族民族文化产业园。(卡蒲乡党政办供图)

打好基础 小镇发展更稳健

卡蒲乡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摆在突出位置,投入3亿多元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项目建设100余个,全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道路交通全面升级。完成辖区S312省道升级国道改造12.9公里,关者公路升级省道改造19公里,通村、通组公路硬化45.5公里,连户路硬化25万平方米,镇区路网建设6.2公里。全乡通村公路硬化率由2010年的50%提升到现在的100%,通组路硬化率由2010年的71%提升到现在的100%(含甲卧等三条正在实施的通组公路),自然村寨连户路硬化率由2010年的85%提升到现在的100%。实现村、寨、组、连户路硬化全覆盖。

水利设施更加完备。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由2010年的70%提升到现在的9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由2010年的32%提升到现在的65%。实现安全饮水覆盖125个自然村寨,大力实施六个村水网建设工程,其中:山塘整治8个、水池(窖)350口、生态河堤15公里、排洪沟42公里、灌溉沟渠35公里,改善农灌条件,提高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率,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打好基础。

电力通讯提质扩容。新增变压器5台,完成变压器增容6个,解决8个村民组(寨)用电不足问题;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率由2010年的55%提升到现在的100%,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由2010年的85%提升到现在的100%,小城镇宽带由2010年的2兆提升到现在的100兆光纤。实现六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通宽带网络,实现4G+信号全覆盖,5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互联网,每村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危房改造、民居包装、庭院整治、村寨绿化等项目,让每户群众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完善公共卫生、污水收集、垃圾处理等设施,让山上更绿、河水更清、村寨更美,重点打造6个以上毛南族特色村寨,形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责任编辑 / 岳振)

猜你喜欢
村寨小城镇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锅巴粥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