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草原里的沙孜湖

2017-12-18 21:11岩上松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毡房牛羊草原

岩上松

山涧的泉水轻轻的流淌,迷人的牧笛悠悠的吹响。

毡房遮不住牧民的歌声,羊鞭挥不去满坡的花香。

草原的故事久久地回响,古老的情歌甜甜的传唱。

湖光谱写了美丽的画卷,炊烟牵来了火红的夕阳。

——题记

虽然这个地方有个湖,湖里有很多的水鸟,湖边有星星点点的毡房和成群的牛羊,可来来往往的车辆、形形色色的行人一般都不会停顿下来仔细观察一下这里的景色,因为它太不起眼了……

数千年间,它一直在北疆沙孜草原的最低处酣睡,不为外人所知。

我也很奇怪,二十多年前我几次从托里县抄近道去博乐、阿拉山口都曾路过这里,怎么就没有看到这里有个湖?直到2015年我和几个学员拍完塔城的油菜花去博乐的时候,才看见了这片湖,也许是因为夏季的沙孜草原色彩对比没有秋天那么强烈,也就一晃而过,但我记住了:这里有一个湖,时不时会想起。

真正被它吸引是在2016年深秋,我单车单人自驾从哈巴河白桦林赶赴赛里木湖,有心再去看看它的时候,我才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湖水蔚蓝,秋草金黄,羊群洁白,云雾缭绕……因为要赶路,我只匆匆拍摄了几张,深感意犹未尽。2017年9月,我又来到这里,到达时正是夕阳如血、风卷云涌,我欣喜若狂,终于赶上了拍摄的最佳时机。

这个地方,就是沙孜湖,深藏在距离托里县城90公里的群山之间。

如果自驾从乌鲁木齐出发,沿乌奎高速、奎塔高速行驶500多公里后到达托里县,再沿省道S318向西南部行进90公里,长期处于遮蔽状态的沙孜湖就会向你揭开神秘的面纱。

新疆的草原大多集中在北疆,而沙孜草原就是其中之一。托里县西南部巴尔鲁克山和玛依勒山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面积约120万亩的开阔谷地,谷地最低处有一片雪水汇集形成的湿地。春季或丰水年份,湿地中央会形成一个小湖泊,哈萨克语称为沙孜,意为“湿地、沼泽”。 沙孜湖似一条淡蓝色的绸带,柔美秀丽。湖边水草丰茂,牛羊如云,毡房点点,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古丝路画卷。这一带的哈萨克人居住得比较集中,两百多年间不曾有过大迁徙,生产方式以传统畜牧业为主,文化和生态环境都没有遭到破坏,故而保留了原始古朴的自然与人文氛围,可以使人们充分体验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品味塞外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片平静的草原,不仅仅蕴含了丰富的草原文化,也掩藏了远古的烽烟战火。在沙孜草原,自古以来就有个传说:谁占领了沙孜,谁就拥有载畜万千的丰地。所以,这片草原曾发生过无数乱战,先后被多个部族、汗朝占据,直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游牧于斋桑的哈萨克克烈部众举部迁徙至此地放牧,这片草原才安宁下来。

托里县隶属塔城地区,是个很袖珍的小县。“托里”为蒙古语,意为“镜泉”。如果说沙孜草原是富足的夏草窝子,而沙孜湖就是这草窝子中月亮一样的明镜。

沙孜草原囊括了西部草原的所有风光:草原四面环山,腹地积水成潭,湖水东侧分布着十余座土墩墓。地形特征具备了山地(亚高山、中低山、丘陵)、倾斜平原、谷地三种地貌类型,与惯常所见的油绿草不同的是,湖边草场的颜色是铁锈红、棕黄、铁灰的混合色,散发着特有的气味。徜徉其中,草原在微风中摇曳,荡起碧浪阵阵,走近湖边,风扑面而来,鸟展翅飞去,倒影掠过湖面,留下一片涟漪……蓝天、白云、湖水、山峦、草原、牛羊、毡房、土墩墓……每一样,都能让你凝视许久。

风霜雪雨,四季轮回。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青草新鲜,秋季变得浅黄,冬季被雪覆盖。这种轮回,让这片草原看起来比实际还要古老,像一处文明的遗迹。一代又一代的哈萨克牧民在这片草场平静的生活,繁衍生息。静谧的沙孜湖不仅是连绵群山间的一汪湖泊,更是另一种迥异的生活形態。

猜你喜欢
毡房牛羊草原
讲解《草原图》
那一夜的雨
在额尔古纳草原等你
毡房傍晚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草原行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