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沉醉于山峦间的光影

2017-12-18 21:23史松建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西沟山脊沟壑

史松建

秋天沿北天山系婆罗科努山向西,抵达海拔800~1 300米低山带逆温区域后,位于新疆霍城县大西沟乡的福寿山就在这里等着季节的轮回。

在福寿山,太阳于山麓间留下长长的光影,空气中源自夏季的湿热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干燥与凉爽。少云的天空越加高远,深邃的蓝让每个抬头仰望的人都感受到了心灵的撞击。

草率先黄了,矗立在沟壑间的茂密树木也停止了成长的脚步——果实早就熟透,被采摘或者自己掉落;树叶开始缓慢改变颜色,从绿到黄,然后逐渐变成红色。

众鸟习惯了高飞,那些在夏季出生,如今刚刚长成的雀鸟,借此舒展着羽翅;几匹打着响鼻的马儿,正从山野的树丛中钻出......

此刻,如果站在山顶,会被群峦叠嶂造就的苍茫所震撼。

这里最早是汪洋大海,在地球久远的造山运动中,大海崛起为天山,伊犁谷地随之出现。作为北天山系婆罗科努山分支的福寿山,恰为断块移位造成的婆罗科努山西北复背斜古生代皱褶带,所以从高处看,福寿山是由众多大小山脊和沟壑组合而成。

中国人素有看山为龙的习惯,认为陡峭的山脊像拱起的龙背。

所以在福寿山,被大西沟河分开的两条主脊山脉远观便如两条巨龙,龙头一路向东昂扬而去,龙身则由数百座小山脊附着堆砌,犹如巨龙的子孙缠绕在身旁。

龙本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如此众多的龙形山脉聚集在一起无疑让这片山水充满福祉,再加上福寿山山水相连,气候温和,多生长开花结果的树木,有子嗣兴盛的寓意,所以,福寿山清代以前被称为百寿山,百,有多的意思,长居于此,多福多寿!

古人比现代人更讲究风水。1763年清政府出钱委托道士张丰仙筹建道观,张丰仙踏破铁鞋之后,没有选向西40公里的果子沟山区,而是选了大西沟福寿山,修建大小37座庙宇,其缘由估计和福寿山的风水寓意关系甚大。

而关于风水,民间传说有人沿福寿山细细踏勘过,福寿山不仅有龙脉,更有山形二虎盘踞,而且金木水火土诸山俱全。更令人惊讶的是,福寿山的庙窟所在地从高空看,居然像一个八卦图形。尽管某些说法有臆想成分,但其相似的形象还是吸引了诸多目光。

福寿山曾因道教而繁荣。

道教自元代起在伊犁乃至整个古丝绸之路北道上开始兴盛。

不过道教于福寿山的兴盛还是在清代。从清政府委托道士张丰仙修造道观,在福寿山凿壁修庙之后,福寿山便“大小庙依山傍水,庙庙相连,环绕在福寿山山腰”(选自《伊犁风物·大西沟庙遗址》)。众多的庙宇引来了无数香客信徒,这也使得福寿山在那个时代成为香火旺盛、每年有着长达17天庙会、吸引了远自乌鲁木齐、哈密等地香客、热闹非凡的新疆最早最大的道教聚集地。

福寿山的庙宇后来毁于朝代更迭和近代战火,至今只有零星的遗址残存。随着庙宇消失,喧嚣的人流也随之散去。

也许这就是历史必然的趋势,这些沉于岁月河流中的喧嚣,泛起的波光虽让人唏嘘不已,但细想起来,属于自然的也必将归于自然,即便没有庙宇,福寿山也是一处巨大的修心之所。

尤其是秋天,来福寿山的人都会被其中浩瀚无边的空灵所感染。

这种空灵来自季节的沉淀——生机勃勃的春天帶来了福寿山山花漫野,每年四月,野杏花和野樱桃花开满沟壑和山峦,白的、粉的色彩在山麓间勾勒着绚丽风景的同时,也撩起人们内心的渴望;及至盛夏,绿色的山野被茂盛的果树所包裹,落花之后是密如攒珠的果实,成片的野果林,各种野果堆叠在一起更是一种诱惑。

这些渴望和诱惑本就是俗世里的东西,虽然曾绚烂多姿,但最终都隐匿于秋的旷远中。

福寿山借此来演示和点化众生。

水是澄澈的,天是沉稳的,山是博大的。

所有奔跑总有停下来的时候。一个人经历了生命的成长、探寻、磨难、渴望、成功或失败之后,便没有了曾经的急切和浮躁。

坐下来,回头看看来路,抬头望望远方。

也只有如此,才会发现,原来世间的绽放不仅仅只是以花的形式,那些平时只能作配角的果树、叶子,在经历了秋霜之后,也能透出生命的红色来。

这些色彩,比漫山花朵更浓烈似火,比满树果实更震撼人心。

猜你喜欢
西沟山脊沟壑
弯腰的谷穗
黄昏
哲理漫画
西沟:新中国乡村典型经验的历史缩影
山脊新能源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外公
最干、最冷、最平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