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里走来的秋天

2017-12-18 21:34宋建国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拔高度主色调毡房

宋建国

秋,总是从山里的草原开始,慢慢地向山下走来的。

秋天的牧场和夏天相比,各有千秋。秋季的牧场,失去了夏天青青的绿草缤纷的鲜花的装饰,深深浅浅的黄色成为了主色调,一望无际的草原换上了肃穆的秋装。

随着秋的到来,草原上的草也变得越来越少,仅仅能覆盖着地皮。牛羊用舌头似乎已经卷不起要吃的草,只能吃力地用门牙在地皮上硬啃着干草茬子,几乎连草的根都快拔出来了。秋把草折腾得苦不堪言,怪不得诗人说“北风卷地百草折”。

不過,秋的色彩是很绚丽的。就说草原的黄色吧,有淡淡的奶黄色,主要在半山坡的灌木丛和有泉水河水的草丛上;有黄白色,这主要是在一些草场周边收割过的麦茬地里;有深黄色,是因为还没有收割的红花;有黄绿相间的,这是草场收割的青草由于拉运不及时有些晒黄了;有金黄色,那都是在河谷里生长的杨树,霜打以后叶子变得金黄……总之,在秋色的主色调里,可以细分出很多种黄色,这就是秋色的巧夺天工。它不但丰富了秋天的色彩,也丰富了秋牧场的色彩。

车友们出于对牧场秋色的好奇,组织了一次裕民、塔城市、额敏采风穿越活动。越野车走山梁、下河谷,把牧场的秋色尽收眼底。

当你坐在车里向远处望去,淡黄色地毯也似的草地上,牛羊星罗棋布地撒在上面。车队从牧民的毡房前一一通过,引得牧民们从毡房里出来观望。

驶上山峦再向山下望去时,那漫山遍野的牛羊,白蘑菇一般的朵朵毡房,薄翼轻纱般的缕缕炊烟,在草原上轻歌曼舞般荡漾……这时才能真正感受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无限感慨,需要多么博大和宽广的胸怀。

牧场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也注定了牧场秋天色彩的变化。海拔的高度越高,秋也就来得越快。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实牧场秋天的色彩,是从山里一节一节走下来的,初秋的季节里,不同的牧场、不同的海拔高度,秋和夏的色彩是可以同时并存的,海拔高度成了色彩的“调控器”。

在采风的路上,我们看到牧场转场的驼队,成群的牛羊紧随其后,那扬起的尘埃弥漫在草原的阳光里,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在这迁徙的牧道上,演绎着多少美丽的传说。

在采风的路上,我们看到在巴尔鲁克山放牧指挥部前,耸立着的一面国旗猎猎飘扬。在蓝天白云下,五星红旗是那样的鲜艳,成了牧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秋的草原万籁俱静,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都像在水里浸洗过一样,是那样的清新妩媚。秋风推着白云在秋的草原慢慢地飘移着,虽是初秋,也已经吹得人瑟瑟发抖。

我们来到阔可乔湖(哈萨克语,意为“蓝色的山”)草原最南面的一处高山,我的老朋友叶尔江夫妇就在这里放牧。我们来到他的毡房后,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手抓肉。等我们吃完饭出来后,不过一根烟的工夫,毡房已经拆卸完毕,今天他们准备开始转场了。 在牧区,牧民搭建和拆卸毡房,就像小孩儿拼凑积木一样,速度非常之快,一辆皮卡车便装完了他们全部的家当。

午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寒气逼人,牧民们穿上了自备的雨衣,仍然在秋雨绵绵的草原里放牧着牛羊。大家都知道“锄禾日当午”的不易,但又有谁知道“放牧雨当午”的艰辛呢?

采风穿越的途中,没有一帆风顺的路,需要不停的下车探路,一点一点的向前开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也是这样在风和雨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吗?每年一度的牧场搬迁,不知倾注了牧民多少的艰辛和希望,但他们在这条古老的路上,继承着祖辈的生活方式,日出日落,把太阳绑在骆驼的背上,把这温暖的光一路撒在牧道上。

猜你喜欢
海拔高度主色调毡房
不同海拔高度对柳杉生长及材质的影响
那一夜的雨
在额尔古纳草原等你
毡房傍晚
王磊卿:抛开浮华,走向深度,是品质之年的“主色调”
草原行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发生出草规律及采集利用调查初报
热辣夏季
论主色调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