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荣誉勋章”,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2017-12-19 11:50陈蒙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成就动机学习习惯

陈蒙盛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恰当地采用奖励方式,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上进,养成学习中的好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育规律,通过开展“荣誉勋章”争章活动,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进行不断的探索,取得一些实际的经验。

〔关键词〕荣誉勋章;成就动机;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9-0069-03

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有学生在说话、打闹;要做作业了,又有学生报告说作业本或文具盒什么的落在家里了;课堂上,想说话就说话,想离开座位就随意离开座位,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更有甚者,上课不到几分钟就嚷着要上厕所,而且渐渐成了習惯……这样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降低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那么,怎样使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快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呢?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成就动机”的理论,我尝试实施“荣誉勋章”争章制度,通过达到目标行为兑换“荣誉币”,以“荣誉币”兑换相应荣誉勋章的形式,学生们在数学课堂常规及作业态度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理论依据

教育前辈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理论中提出:学生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者构成[1]。这里的附属内驱力就是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如家长、老师等)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在小学(特别是低段),老师是孩子们崇拜和效仿的对象,老师的认可和赞许能使学生产生优越感,孩子们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而有意识地在班级中更加努力,争取好成绩。他还指出,成就动机中的这三个部分的比重,随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附属内驱力在童年早期是成就动机中的主要成分,而到了少年期以至青年期,这种动机会自然而然地被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所替代。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我们要善于利用附属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实施策略

(一)抛出“勋章”诱饵,激发成就动机

要让学生对目标物感兴趣并保持努力的动力,“诱饵”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及父母较为宠溺,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对学校、教师的物质奖励渐渐失去了兴趣。根据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非常希望受到老师关注和同学肯定,表现欲望强、易受暗示、行为可塑性大、缺乏持久性等心理特点,我推出了“荣誉勋章”争章活动。

首先,勋章的外观要漂亮、别致,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觉得戴着神气,从而激起其“想拥有”的愿望。

其次,勋章数量也要适中。数量过多,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渐渐会失去奖励的新鲜感和神圣感;数量过少又会让一部分学生对争章望而却步。按照平均每个月兑换一枚的频率,我设计、定制了5款不同样式的勋章,如果学生表现优秀,将依次兑换到整套五枚勋章。

(二)商定学习常规,明确兑换规则

组织全班学生对课前准备、课堂常规、作业要求及附加得分一一进行讨论,不但确定每一个目标行为的具体要求,还确定每一个目标行为达成后能获得的“荣誉币”数目。

(三)及时监控评价,强化目标行为

要使学生始终对机制保持热情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从而对每个学生的目标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需要做到及时、有效的监控和评价[2],而这个过程单靠教师一个人来完成就太耗时间和精力了,因此要发动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行为监控。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数学一日表现评价单》,学生根据表现先进行自我评价、打分,然后请组长打分并将最后分数记录在“班级数学表现汇总表”上,要求组长认真负责,有效记录,与同学意见相左时及时与老师反馈。

荣誉币,在这样的监督反馈、评价强化中,起到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意识与能力的作用。

(四)各级兑换随后,促进品格形成

荣誉币的获取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荣誉币的积累价值更需要某种形式来体现。学生体验它的价值感受越深,对后续的努力约束行为、积极进取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大。

每周五中午为兑换“荣誉勋章”的时间,得到新勋章的学生受到老师表彰、激励和同学的祝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此进一步内化自己的行为习惯;而荣誉币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会借助身边榜样的力量及老师的鼓励,燃起追求成功的希望和提高应对困难与挑战的信心。“荣誉勋章”是每个学生的努力方向,也是老师带领班级学生朝着更高目标奋进的标杆,促进了全体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三、实施效果

(一)“荣誉勋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争章活动实施近一学年来,我所带的一年级两个班共80名学生的课堂常规、学习品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学业考试测评成绩全年级名列前茅,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荣誉勋章”让个别学生明显转变

对个别学生,利用“荣誉勋章”进行个别强化,其行为转变明显。

案例:小宁,6岁,男孩,智力正常,不适当行为表现为经常不带学习用品,上课顾自做小动作或发呆,教师批评、表扬、提醒等都无济于事,作业几乎不做。了解其家庭情况时发现该生父母关系不和,长期分居,他由来宁波承包种田的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对他又百依百顺……从小缺失父母关爱,又没有学习压力的小宁看似什么都无所谓,内心其实很孤独,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当一部分学生兑换了第一枚勋章后,我发现他的眼里满是羡慕。放学前,我找他谈“悄悄话”,了解他的想法,与他一起分析得荣誉币的“诀窍”:从简单的事情入手,先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再完成比较简单的《口算训练》,每节课听课比较认真也有奖励……听我一分析,他决定试一试。第一周,小宁得到了7分荣誉币(5分为“课前准备充分”得的分,2分为“按时完成了《口算训练》且基本正确”得的分);第二周,他得到了10分荣誉币……渐渐地,小宁像是变了一个人,课前准备工作很充分,《口算训练》能按时上交,有时还特意多做了一、二面,其他作业也完成得越来越及时,上课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

(三)“荣誉勋章”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枚“荣誉勋章”需要100分荣誉币的积累再来换取,一整套“荣誉勋章”又有五枚,所以说要得到一套“荣誉勋章”不是那么容易,学生在争章的过程中需要排除外界干扰、抵御种种诱惑、克服重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得到了提高,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实践证明,把人的体验、积极品质纳入到整个环境中去考察,将“成就动机”理论运用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把外在的学校制度、规范内化为自己内心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周雪艳.基于成就动机理论引发的现实思考[J].硅谷 , 2009(10) :195+201.

[2]朱淑玲. 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朱老师谈6S学习策略之快乐学习策略[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3 ,1(4) :40-43.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宁波,315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就动机学习习惯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成就动机对体育学习促进作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本科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
“马不扬鞭自奋蹄”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