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心,构建学校心理教育“三个融合”体系典范

2017-12-19 11:53于书全何竟轩刘学廷牟晓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于书全?何竟轩?刘学廷?牟晓筠

〔摘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高中,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心理教育“三个融合”建设,所谓“三个融合”即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教学的融合,为此,学校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以此进行国家课题“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的实践探索,特设两个心育特色班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经验;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9-0071-03

一、背景及過程

(一)研究背景

目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教育的创新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提升教育的质量,真正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与研究方向。研究发现,我校的学生状况呈现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习惯养成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较弱;二是在小学和初中没有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缺乏自信;三是发展欲望较为强烈,发展潜力较大,可塑性较强,个性发展尚有很大空间;四是家长多为社会基层群体,家庭教育较为薄弱;五是单亲家庭较多,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鉴于此,究竟如何通过适切的教育,真正促进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自然成为我校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并着力突破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为突破点的学校发展思路。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过了一条稳健而坚实的历程。2008年,卢凤义任校长期间,敏锐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全区较早地建立了“心语心苑”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师生的心理咨询工作;2010年,孙兆礼任校长期间,对十中开展了两年多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了深度的总结和论证,适时地提出了“心理教育”的概念,这就扩展了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由心理咨询提升为心理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被动地等待,变成了主动地出击;从问题咨询,扩展到了潜能的开发,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次质的飞跃。2013年,于书全校长到任以后,钟情于“以心育心”思想,在学校文化构建与学校办学特色必须紧密结合的问题上和老师们达成了共识,提出了心理教育“三融合”的构想,即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并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这就将心理教育置于学校办学的指导地位,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了我校的发展战略。

于是,2015年9月,经过两年多的积淀,学校决定组建两个心育特色班,进行心理教育“三个融合”的全方位试点推进,并申报以“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为命题的国家课题,以期提炼出心理教育“三个融合”实践成果,推动学校特色化建设进程,为学校早日成为全国特色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蓝本。

(二)研究过程

学校确定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为心育特色班级,心育特色班实践研究周期为高中阶段三年时间,通过调查摸底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全面提升阶段三个实践研究阶段,全面开展心理教育,建设心理教育特色班级品牌。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心育特色班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思想先进、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特色班的建设,特色班的建设方案进行了5次讨论才最终定稿。班徽、班歌、班规、班训以及班级布置都融入了心理学元素,比如,一班的板报就命名为“心灵的深呼吸”,二班命名为“星空下的约定”。班级文化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积极引领、指导和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在班级文化的熏染下达到自我觉察、反审、调控、突破。

班主任十分重视班级的管理。

落实了学校的各项常规,形成了良好的纪律规范。比如,开学前一个月从环境适应、梦想、思维拓展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团训活动,通过心理团训活动,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为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创造条件。之后开设了“学习的秘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调动了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抱负。比如,组织优秀毕业生介绍高中成长经验,引导学生珍惜高中美好的时光,确立做人的基本道德和高中成长的目标。通过3次讲堂活动,从开学适应、科学兴趣培养和生活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了学生的优良品格。比如,充分发挥心灵导师的育人功能,建立学生心理跟踪档案,建立了学生心理干预分级预警制度,及时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十中幸福课学习的秘密”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普遍获得元认知智慧和自我心理干预能力。两个班级都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心理瑜伽训练,有力地助推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充分利用《成长的足迹》的媒介作用,进行学生成长的跟踪管理。充分利用“十星评比”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和构建学生生活的自信心。

心育特色班的教育教学严格落实“高品质心育课堂”的教学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强调营造问题驱动式课堂,有意识使用心理教育策略与手段。

教学中,认真落实“高品质心育课堂”的核心思想。教师们每节课都注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充分关注学生兴趣、情绪培养和知识构建。随时注重科学性的研究和特色项目的落实。比如,新生入学后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过渡与衔接,学生海量阅读的强化,学生规范写字的重视,研究性专题学习小组的建设等就落实得及时规范。学校对心育特色班教师进行了6次系统的培训。

同时,为更好地检验学生成长的效果,老师们设计了5个相关量表。每两周进行一次《学生两周成长情况问卷》,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综合问卷调查、心育特色班学生学习问卷调查、学生期中成长情况问卷调查等,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学习、情绪、成长和未来等方面进行了测评。endprint

二、阶段性的成果

(一)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在心育文化的引领下,特色班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呈现出较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正能量,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群体阳光、乐观、奋发向上。学生熟知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内化表现在其精神面貌、乐观心态和积极行为上。比如,在学校民族特色运动会上展示了积极向上的阳光风采。学校每两周对心育特色班学生进行生活、学习、情绪、成长状态调查。经过一个学期的数据显示,心育一班和心育二班的学生得分情况呈现为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平稳上升的趋势。

学校利用体活时间为两个班学生开设了心理瑜伽课,由国家级瑜伽师孙娜老师任教,情况良好。一班参加人数26人,上课一次。二班参加人数36人,上课九次。心理瑜伽课程对学生积极情绪的提升比率很大,学生能够通过长期练习提高积极情绪,获得快乐的生活,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消极情绪降低率明显,减少校园暴力、人际冲突,增强自身幸福感,有利于学校日常管理,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提高科任教师上课效率。

(二)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融合

班级形成了良好班风。学生团结友善、合作互助,人际关系和谐,有远大的理想,勤奋刻苦、勇于探索,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学生遵规守纪,违规率明显减少。学生情感、品质、价值观及其个性优势均得到多方认可。从学校德育方面的评比,到学生个性发展、优秀人格形成等方面的进步幅度、评价指标得分等都表现出明显进步,包括学生在宿舍、食堂以及学校、社会其行为习惯都有良好的表现。流动红旗的获得比例和各项纪律评分都在年级前列。

从本学期高一年级纪律最好的班级来看,一班被评为纪律最好班级。

(三)心理教育与学校课程的融合

在與平行班对比中,特色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如知识竞赛中也都有突出的表现。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处在平行班领先水平。

此表可以看出在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理科(前30名)综合统计表中特色班教师都取得了学科第一的好成绩,说明我校高品质心育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有效性。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践中,我们初步探究出了心理教育技术塑造优秀人格、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水平和塑造优秀人格的有效途径,推动了心理教育专业化进程,初步实现了硬化德育、优化智育、形成模式,引领文化、管理、教学的目标。初步构建了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三个融合”体系。

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还需要强化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高品质心育课堂的研究;还需研究出能够更有效地操作、能量化的心理教育手段和测评方法,制订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检查制度;还需要加强心理教育的培训与指导;还需要加强课程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的地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我们任重道远。

李政道说:“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我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我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习近平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心育特色班就是一个教育的创新,通过特色班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感谢这些老师辛勤付出的同时,我还想说,心育特色班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倍加呵护,因为十中是养育我们自己的家!

注:此文为于书全校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大连,116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