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女儿的故事

2017-12-20 09:00戚仕浩
红土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老红军市老宁德市

戚仕浩

老红军女儿的故事

戚仕浩

老红军沈友太回乡务农住的山村土屋

6月30日上午,我从宁德市蕉城区民政局获悉:霍童镇桃花溪村村民沈学针(又名曹学占)重新恢复了低保待遇,从今年7月份起,享受政府毎月低保补助450元。消息传来,宁德市老促会的同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一位山区农妇生活困难享受低保,为什么会引起老促会如此重视呢?

话还得从2015年6月24日说起。这天上午,宁德市老促会会长陈成章一行,来到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调研革命旧址修复工作。这个村是闽东红军独立师诞生地、闽东游击大队组建地、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集结地,有叶飞、范式人、阮英平、陈挺和陈邦兴等革命领导人旧居等许多革命遗址。当我们走到挂着“叶飞故居”牌子的土房门前,一位古稀村妇竟然与我们市老促会常务理亊、海关原副调研员沈世崇相拥而泣,老妇人泪流满面地告诉大家:“这是我的亲弟弟!亲弟弟!”大家都感到很诧异,这位操着浓重北方口音的老妇人,怎么会是老沈的亲姐姐呢?原来,抗日战争期间,已是新四军六团营长的沈友太和新四军战士王玉兰夫妇,在山东省与江苏省交界的地方一次激烈战斗中,作为指挥员的沈友太,不得不放弃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投入战斗,夫妇俩摸黑找到一个老乡家,掏出身上所有积蓄,含泪恳请老乡收养女儿。当时走得匆忙又加上深更半夜漆黑一片,连这个村庄的名字和地形都不清楚。

新中国成立后,沈友太夫妻转业福建省民政厅工作,夫妇俩思念革命老区家乡,坐不住办公室。沈友太与另一位同在民政厅工作的老红军商量后,就一起回到老家,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并生下了沈世崇兄妹。沈友太夫妻一直思念被迫寄养的大女儿,先后三次跑到山东、江苏一带寻找亲骨肉,终于在“文革”期间,在当地军管会和民政部门帮助下找到女儿,她已改名曹学占。沈友太夫妇把她带回宁德后,曹学占两次结婚,两个丈夫先后病故,此后她和儿子相依为命。民政部门从1976年至1997年每月给她10元至20元补助;老红军沈友太去世后,终止了补助,曹学占身体不好,因为生活困难,儿子40多岁未娶老婆。

了解到这些情况,陈成章会长心情沉重,一方面送去慰问金1000元,代表党和人民政府对老红军遗属的关怀;一方由市老促会专题写报告向民政部门要求恢复曹学占的农村低保待遇。

蕉城区委原组织部长曾家庆,2015年春节到桃花溪村慰问,了解到这位老红军女儿的不幸身世后,连续三年每年由区委组织部补助曹学占医药费3000元。宁德市老促会专门发文,以“宁老促〔2016年〕3号”文向有关部门报告,要求恢复老红军遗女家庭困难低保,陈会长、苏副会长亲自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跑上跑下,多方争取,掌握证据,促进落实。福建省民政厅老区工作处处长陈晨光,努力协调有关单位尽快落实解决,还亲自打电话到市老促会,督促我们与民政部门相互配合。省民政厅副厅长饶添发到闽东老区调研时,也特别要求关心老红军沈友太遗女低保问题。市、区民政局领导同志都非常热心帮助落实具体问题。

一个老红军遗女的低保恢复过程中,表达出大家对老红军革命精神的崇敬。沈友太1934年参加革命,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当革命胜利后,他毅然返乡务农,回到深山老林自食其力。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夫妻千辛万苦找回失散25年的大女儿,却又把她嫁到农村,做一个普通农民,自己不图享受,也不让第二代搞特殊化。沈友太夫妇沒有居功自傲,沒有以权谋私安排子女,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记得1966年“文革”开始,副县长黄培庭带我和县人委几个干部一起下乡,沿着当年打游击的崎岖小路,拜访散居在大山里的老红军。当来到沈友太家时,沈友太喜出望外,他们俩参加红军时是同班战友,情同手足,沈老一句个人要求都沒有提。两位老红军回忆当年翻山越岭走出闽东北上抗日的情景,兴奋地站起来,唱起一半本地话一半普通话的《游击队之歌》。这次下乡,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生动的红色教育。

老红军沈友太夫妇和他们儿女的人生故亊,虽然历经苦难,却更加折射出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光芒,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给人以启迪,也催人奋进。

宁德市老促会)

猜你喜欢
老红军市老宁德市
阳江市老促会
同享好时光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组织布局谋发展,老年教育诚可期
宁德市老促会深入老区基点村——西胜调研侧记
我家有个老红军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
惠州市老促会拜年会变成了办公会
汕头市老促会推进项目落实 加快老区建设
百岁老红军 关爱谱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