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度研究*

2017-12-20 11:01王玉芳曹娟娟
林业经济问题 2017年6期
关键词:耦合度林区耦合

王玉芳,曹娟娟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度研究*

王玉芳,曹娟娟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应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其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这一评价结果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转型模式。

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度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中国森林面积最大、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中国林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支持国家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长期过度采伐使得大小兴安岭林区于20世纪80年代末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处境。2000年,中国政府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11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正式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被划为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确定生态功能的主导地位。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大小兴安岭林区进入新一轮的转型发展期,明确该林区的主导功能由原来的经济功能转向生态建设与保护功能,也促使林区经济与社会进行转型发展。实质上,生态功能区建设与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林区的经济与生态高效协同耦合发展。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具体耦合协调状态,从而选择与该区域现实情况符合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模式。针对林区这一特殊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与生态耦合相关问题而开展的研究很少。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发展战略和森林科学经营研究上,以“森林永续利用理论”为代表,认为森林要在培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利用,使森林持久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1]。此外,美国学者在林业发展战略和森林科学经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以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为经营目标的“新林业”理论[2],该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人类对林业认识上的第三次飞跃。同时,日本也把林业发展战略调整为多效益综合经营发展战略,缩小皆伐面积,开发亚高山林区,重视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稳定提供木材,充分发挥森林公益效益的综合经营目的[3]。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林业生产中不仅表现为关心每年供人类利用的木材产量,更关心的是综合森林经营、维持森林环境的生态完整和保证未来选择的可能[4];不少学者对林业综合资源经营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5-10]。关于林业发展战略和森林科学经营的理论体系在1992年基本完善。国内关于林区系统耦合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应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内的25个林业局进行了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测算,其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协调性整体偏低,且大多偏向生态主导型[11];也有学者对国有林区的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情况进行研究[12-13],结果表明国有林区在很多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在低碳循环技术、低碳排放能耗方面水平较低。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与生态的耦合协调程度决定了该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生态建设保护程度,对林区今后发展情况又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林区系统耦合研究,对加快林区转型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区生态、经济及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由国家林业局编制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0—2015)》以及由黑龙江省统计局编制的《黑龙江统计年鉴(2011—2016)》的相关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耦合协调发展选取方法的依据及作用机理

耦合度是用以描述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程度;协调是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并且是这种良性关联性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14];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可见,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之间存有差别,前者突出的是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不分利弊;而后者强调的是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中耦合程度的大小,体现协调状况好坏程度[15]。考虑到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与生态建设系统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是2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及互动关系,同时也考虑到国有林区转型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所以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度量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与生态建设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1.2.2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已有研究[16-17],建立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与生态建设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

式中f(x)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综合评价函数;g(y)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xi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中各要素的标准化值;yj为生态建设系统中各要素的标准化值;ai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中各要素的权重系数;bj为生态建设系统中各要素的权重系数;m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中要素的个数;n为生态建设系统中要素的个数。

1.2.3耦合系数模型

采用耦合系数的方法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借鉴相关研究,经过修改与完善,建立其耦合系数(度)模型。

式中C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系数,取值在0~1之间,C值越大,表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越协调,反之则相反;f(x)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评价函数;g(y)为生态建设综合评价函数;k为调节系数,一般2≤k≤5,由于研究对象是由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建设2个子系统的耦合构成,所以k值取为2。

1.2.4耦合协调度模型

为了更加准确测度大小兴安岭林区的耦合协调状态,客观地反映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17-25]。

T=αf(x)+βg(y)

式中D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度;T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计算得出α=0.55、β=0.45。

1.2.5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学术界对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划分尚未有统一标准,根据已有研究耦合度研究成果[21-2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类别划分的标准如表1所示。根据该标准将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

表 1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类别划分标准

Table 1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C取值范围耦合所处阶段D取值范围耦合所处阶段 0

1.3 指标体系构建

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相统一等原则的基础上[26-27],参考相关学者在林业研究领域上提出的林业发展指标体系[27-30]、社会及经济转型指标体系[3,31-33],结合生态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大小兴安岭林区现实发展特点,制定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与生态建设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表2),其中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包括经济转型发展系统和社会转型发展系统2个一级指标,生态建设系统包括生态资源、污染指标和治理指标3个一级指标。

表 2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与生态建设系统评价指标

Table 2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in the forest area of Xing’an Mountains

一级指标符号二级指标符号经济转型发展系统X1林业总产值占林区总产值的比例(%)X11接续产业占林业总产值比例(%)X12资产负债率(%)X13全民劳动生产率(万元/人)X14社会转型发展系统X2职工年平均工资(万元)X2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X22年末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人数(万人)X23棚户区改造(亿元)X24企业就业指数(%)X25生态资源 Y1森林覆盖率(%)Y11活立木蓄积量(亿hm2)Y12森林蓄积量(亿hm2)Y13湿地覆盖率(%)Y14污染指标 Y2工业废水排放量(万t)Y2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t)Y22SO2排放量(万t)Y23治理指标 Y3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Y31工业废水达标率(%)Y32

1.4 分析方法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关于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计算权重系数的文献已有很多[34-37],其原理及计算步骤不再赘述。其次,通过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化方法对各指标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再次,结合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利用公式⑴和⑵计算出2010—2015年间大小兴安岭经济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最后,将综合评价指数带入公式⑶、⑷、⑸计算出2010—2015年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2 结果与分析

大小兴安岭林区的耦合协调指标的统计学描述如表3所示。棚户区改造、湿地覆盖率方差都为两位数,方差较大,而资产负债率、职工年平均工资、企业就业指数、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以及SO2排放量的方差都小于2,方差较小。湿地覆盖率的平均值为三位数,是所有平均值中最大的,表明该组数据集中变动趋势较大,离散程度较大;职工年平均工资、工业废水排放量、SO2排放量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平均值都小于5,平均值较小,表明这些数据组集中趋势较小,离散程度较小。

2.1 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与生态建设水平评价

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利用表3的数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综合权重系数如表4所示,2010—2015年期间大小兴安岭经济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如表5所示。总体而言,2010—2015年期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说明在此期间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评价指数,2012年最高,2011年最低;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2013年最高,2010年最低。从综合指数来看,生态建设指数增长速度大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指数,特别是在2013年以后增长速度更为明显。这说明国家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大量资金投入,已对该林区的生态建设产生显著效果。

表 3 大小兴安岭林区耦合协调指标变量主要特征统计

表 4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系统及生态建设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Table 4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orest area of Xing’an Mountains

XiaiXip权重系数AHP法熵权法综合YjbjYjq权重系数AHP法熵权法综合X10.5000X110.25000.04260.0107Y10.4100Y110.27000.10080.0272X120.26000.04290.0112Y120.24000.10080.0242X130.24000.10700.0257Y130.25000.00250.0006X140.25000.05250.0131Y140.24000.10080.0242X20.5000X210.18000.09500.0171Y20.2300Y210.37000.02670.0099X220.20000.02730.0055Y220.32000.04600.0147X230.19000.05180.0098Y230.31000.03680.0114X240.22000.05920.0130Y30.3600Y310.50000.03410.0171X250.21000.03890.0082Y320.50000.03420.0171

说明:接续产业产值由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业、特色养殖业、北药开发业、林木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开发业6个行业的合计值。

表 5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及协调度

Table 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orest area of Xing’an Mountains

年份f(x)g(y)C所处阶段D所处阶段20100.05170.00060.4993颉颃阶段 0.1197低度协调耦合20110.03860.04160.1606低水平耦合阶段0.0801低度协调耦合20120.06770.04320.2273低水平耦合阶段0.1135低度协调耦合20130.05200.13140.4069颉颃阶段 0.1890低度协调耦合20140.03930.13070.4031颉颃阶段 0.1801低度协调耦合20150.06160.12530.3976颉颃阶段 0.1894低度协调耦合

2.2 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度结果及分析

2010—2015年期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如表5所示。2010—2015年期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能力处于不相上下互相抗衡的阶段,该阶段比低水平耦合阶段稍好。仅有2011年、2012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此外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但是总体上协调度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该时期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度处于相对平稳的低度协调耦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逐渐步入成熟,生态建设保护的效果逐渐呈现,未来二者有向中高度协调耦合状态演变的态势。

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度逐渐向中高度协调耦合状态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功能区的建设,生态功能的建设使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上升到最主导的地位。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始于2010年。2010—2012年间大小兴安岭林区处于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初级阶段,受到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影响,林区内各林业局的建设与发展均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目标,社会与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被有所忽视,导致大小兴安岭林区在整体上生态建设优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从而使社会经济转型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处于下降趋势。2012—2015年,在全面贯彻生态建设一系列政策下,大小兴安岭林区进行适用于自身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改进(如发展绿色产业,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等),使得社会经济转型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有所上升。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的高效协调发展,在林区今后的发展中,不应一味追求生态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也同等重要,要将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耦合发展,最终提升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内生性增长和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影响下,大小兴安岭林区的转型首先表现为由经济主导型转变为生态主导型,同时也促进社会与经济转型。林区生态的主要功能要求林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社会、经济与生态相协调耦合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小兴安岭林区在生态功能区建设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协调度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5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状况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从综合指数数值来看,生态建设指数增长速度大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指数,特别是在2013年以后。这与国家相继实施的生态建设保护政策有着很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使得大小兴安岭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得到缓解。

3.2 建议

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耦合状态未来有向中高度协调耦合状态发展。为了更加有效推动其向中高度耦合协调状态发展,大小兴安岭林区在未来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中要在生态建设与在社会与经济转型上进行改进。

在生态转型层面上,政府应制定和调整相关生态建设政策。如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采伐管理制度调整、林业投资结构调整、林业税费调整、林业贷款发放、林木林地流转、林权证银行抵押贷款、有偿项目资金投人后的债权落实等。

在经济转型层面上,除需政府大力支持外,大小兴安岭林区可利用自身的森林资源来加大多种经营的发展。大小兴安岭林区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延长传统的产业链条,来加大新兴替代产业的发展力度,逐渐以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代替原有粗放型产业模式,增加其物质资本存量,使林区在保持生态主导功能不变的前提下,促进林区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在社会转型层面上,政府应不断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善居民生活保障,为林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从而促进社会转型。通过这一系列转型措施来促使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才能最终提升大小兴安岭林区的内生性增长和发展,才能促使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生态建设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向中高耦合协调态势演进。

[1]张志达,李世东.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和主要措施[J].中国林业,1999(3):41-42.

[2]徐化成.美国新林业学说的理论和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4):105-111.

[3]吴涛.国外典型森林经营模式与政策研究及启示[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25-35.

[4]MAINI J S.Practicing sustainable forest sector development in Canada:A federal perspective[J].ForestryChronicle,1992,67(2):107-108.

[5]THOMPSON I D,Welsh D A.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Impediments and solutions[J].TheForestryChronicle,1993,69(1):32-39.

[6]BOOTH D L,Boulter D W K,Neave D J,et al.Natural forest landscape management:A strategy for Canada[J].TheForestryChronicle,1993,69(2):141-145.

[7]CARROW J R.Canada’s quest for forest sustainability:Options,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J].TheForestryChronicle,1997,73(1):113-120.

[8]潘存德.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S1):42-78.

[9]张瑛山.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S3):1- 8.

[10]HARCHARIK D A.Sustaining forest ecosystems:FAOs role[J].TheForestryChronicle,1997,73(1):127-130

[11]王玉芳,杨凤均,周妹,等.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能力评价[J].林业经济,2016,38(4):13-19.

[12]姜钰.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3,(3):140-142.

[13]姜钰.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测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01):107-115.

[14]ILLINGWORTH V.ThePenguinDictionaryofPhysics[M].London:Penguin Books,1991:142-165.

[15]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16]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17]方创琳,杨玉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干旱区地理,2006(1):1-8.

[18]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2):237-247.

[19]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等.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6):853-861.

[20]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1):25-30.

[21]王少剑,方创琳,王洋.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J].生态学报,2015,35(7):2244-2254.

[22]蒋天颖,华明浩,许强,等.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发展机制及其空间分异: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6):25-32.

[23]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等.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60-1071.

[24]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2):77-81.

[25]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等.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J].地理科学,2014,34(9):1108-1116.

[26]余凤鸣,周杜辉,杜忠潮,等.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4):292-297.

[27]韦惠兰,周平,张晶.区域循环经济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4):57-58.

[28]吕柳,温作民.现代林业指标体系框架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7(6):65-71.

[29]吕洁华,刘俊昌,刘婕.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构建[J].林业经济,2008(12):66-68.

[30]于波涛.林业产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J].学术交流,2007(5):131-134.

[31]程惠芳,唐辉亮,陈超.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中国31个省市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管理世界,2011(8):173-174.

[32]李明娟,李炜.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研究[J].学术交流,2012(8):113-115.

[33]王玉芳,徐永乐.生态功能区建设下国有林区产业转型效果评价: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4,36(5):26-31.

[34]邱蔻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0-70.

[35]闫威,陈长怀,陈燕.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指标的临界值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30(3):414-423.

[36]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7):93-100.

[37]贾艳红,赵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6(8):1003-1008.

10.16832/j.cnki.1005-9709.2017.06.001

2017-05-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CJY0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572014DC01)

王玉芳(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电话)13633601508,(E-mail)wyfbhs@sin.cn。

F326.27

A

1005-9709(2017)06-0001-06

猜你喜欢
耦合度林区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