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元年

2017-12-20 10:25苏龙飞
新财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奇点巨头一流

苏龙飞

“在‘奇点到来之际,机器将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超越人类,从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其名作《奇点临近》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观点,并大胆预言,此“奇点”实现的时间将是——2045年。

随着AlphaGo在圍棋领域先后战胜李世石、柯洁等世界级职业选手,世人开始真切感知到,AI奇点已逐渐临近。

2017年,AI概念全面爆发,这个年份也被商业大佬们称之为“AI元年”。不单国际巨头谷歌、苹果等早已先行布局,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同样争相卡位AI。

巨头角逐的阵地,从智能手机催生的移动互联层面,又升级到了由AI引领的万物互联层面。

此概念爆发之下,A股市场迎来了AI龙头——科大讯飞。自6月起,疯狂的资金在短短3个月内,将其股价从不足30元/股推升至突破60元/股高位,最高涨幅超过110%。

由此,市值最高超过800亿元的科大讯飞,成为本年度最具争议的股票之一,支持者与质疑者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高达20%的研发费用占比,以及在国际各类智能语音大赛中频频夺冠,是科大讯飞在该领域拥有超强技术实力的佐证;而AI领域未来万亿级的潜在市场,则令不少市场人士对这家智能语音领导者赋予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要将巨大的想象空间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科大讯飞还要跨越多道门槛:1)技术一流是否意味着商业转化上也能做到一流?2)其能否将其2B的商业基因(软件开发者)顺利转化为更具前景的2C商业基因(互联网平台)?3)能否基于智能语音打造出AI生态平台入口?

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录得收入约34亿元,而净利润仅有1.69亿元,意味着高企的市值背后,是近200倍的超高市盈率。而其中源自AI的收入,更是相当有限。

科大讯飞当前的估值究竟是否有泡沫?

不少人主张不宜用评价成熟公司的市盈率法,甚至更有评价者认为,还未到看财务数据的阶段。那么,不妨将科大讯飞分拆成两部分分别估值:其创造绝大部分收入与利润的传统业务,假设予以200亿-300亿元的估值;那么就意味着,除此之外的智能语音技术储备部分估值至少500亿元。

那么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假设一家具有世界一流AI技术的初创公司,但尚未见可观收入,一级市场的PE机构们愿意给予多高的估值呢?

可资对比的是,在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超过30%份额的Nuance公司(NUAN.NSDQ),其2016财年的营收为19.49亿美元(约130亿元),市值也仅为43亿美元(约286亿元);而占全球市场份额仅6%的科大讯飞,市值却达七八百亿元。

科大讯飞的股价走势,究竟会是腾讯的轨迹还是暴风科技的轨迹呢?结果只能由时间来验证了。

猜你喜欢
奇点巨头一流
药业巨头毁于谎言
趣谈一笔画
秋夜里的歌唱家
蜇人后会死的蜜蜂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机会绝不仅仅属于巨头
小黄人“三巨头”档案 Ad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