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

2017-12-21 02:25叶丹
健康人生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皮肤

文/叶丹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

文/叶丹

糖尿病足是由于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或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合并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治疗原则是“预防重于治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观察和自我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最关键的措施。但绝大多数患者缺少必要的医务陪护的条件,及时到医院进行实时的检查也不是特别现实,因此学会自己检查、早期预防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做好自我防护呢?

糖尿病足的表现

1.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会出现血管病变,血液粥样化导致周围营养供给不足,足部容易出现异样且容易损伤,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发暗及色素斑,汉毛脱落等症状,脚趾、趾甲存在不正常的挤压,趾间、脚面、脚底、脚后跟皮肤干裂破损、水疱 、糜烂、真菌感染、硬茧、溃疡或者坏死。

2.足部在肢体远端,如有皮肤发冷的症状则表明足部周围微循环存在着异常,可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深浅反射迟钝消失。当下肢血管堵塞60%~70%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如病情进展,血管进一步堵塞80%~90%将发生静息痛,再进展,足部将发生破溃,合并发生感染,并因合并神经病变缺乏感知能力,发生感染也不感觉疼痛,极易被忽视。

3.糖尿病足会出现神经病变的情况,使患者出现感知障碍或感知异常,表现为肢端触觉、痛觉的减弱和消退,有异常刺痛、灼痛、麻木,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

4.足部形状的改变: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关节,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糖尿病患者易患糖尿病足是因为其多种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导致血供差,合并血脂高后血液黏稠度高,血管闭塞,因此容易导致糖尿病足。所以一定要听从医生、护士、营养师的指导,节制饮食、合理运动、按规定使用药物,定时监测血糖、血压、血脂。

不要赤足行走也不能赤足穿鞋,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棉袜和棉鞋。棉袜以浅色为主,以便有破损时能及时发现,避免穿太紧的袜子,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坚持每天更换袜子,保持足部清洁、干爽。穿鞋时,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保持鞋内干燥,内衬平展。不宜穿尖头及高跟鞋,避免因局部受压、摩擦而造成皮肤受损。足部保暖,但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取暖器或直接烤火取暖,以免烫伤。足部变形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特制的保护鞋,可有效分散皮肤易损点的压力,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务必戒烟。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以引起血管收缩而加重缺血,降低血液的含氧量,吸烟严重者容易有周围血管病变。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影响药物的疗效。

定期检查双足。糖尿病人由于脚部感觉迟钝或丧失,故到受损伤可能还不知道,故有必要强调每天检查一遍。睡前用35℃~38℃左右温水浸泡双脚10分钟~15分钟,并检查双足是否有胼胝、足癣、水疱、伤口、红肿、划痕等,尤其要检查脚趾之间,仔细擦干。一般尽量泡脚后修剪趾甲最为合适,修剪时应该平剪,避免损伤甲沟皮肤。冬天洗脚后,要在足底足背抹些滋润保湿的润肤霜,如脲素脂、水杨酸乳膏、甘油、强生婴儿润肤露等,观察加触摸足部动脉评估血管病变溃疡风险,如果足部动脉搏动微弱需做动脉B超或CTA检查。

糖尿病足的治疗

1.饮食方面

严格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三餐要定时、定量、“定营养素不定食物”的合理搭配, 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些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的食物,如有助于控糖的蔬菜、杂粮和豆类食物,补足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严格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避免高胆固醇饮食。

2.运动方面

适当规律地进行步行锻炼,有助于缺血肢体侧支血管增多及增强肌肉从血液中的摄氧能力。每次最好维持在30分钟左右,但不宜长时间运动。需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情况选择运动种类,推荐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踢腿、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既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又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时稍有疼痛感,应立即休息,等完全恢复后再开始运动,不宜勉强运动。如果出现足部溃疡,则暂时不宜进行负重运动

3.药物治疗:降糖、降压、降脂、抗凝

对于早、中期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治疗方式应结合情况决定,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都是可以的。控制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小时<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控制血压<120/80mmHg。对于中、晚期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因胰岛素是控糖的最有效方式,且因它是生长因子,有利于创面愈合,所以最好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抗血小板类药物(阿司匹林、培达等)抗凝治疗、营养神经类(弥可保、维生素B6、B12等)、扩张血管类药物(培达、凯那、己酮可可碱等)。

4.介入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的溃疡、坏疽,做好清创的同时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促进溃疡、坏疽的愈合。对于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下肢缺血严重或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糖友,可采用介入治疗,主要方法包括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可重复应用的优点。

5.干细胞移植

临床上多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在病变的下肢血管内输入经过特殊处理的干细胞。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特性,在缺血环境下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局部供血,达到治疗目的。

6.截肢

如果各种方法均无效,或肢体发生坏疽及继发难以控制的感染危及生命时,只好采取截肢手术。

糖尿病患者请千万注意护理好自己的双脚,如有发生不适且没有很快好转的迹象,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叶丹

浙大一院(浙江省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促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促会甲状腺分会青年委员。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多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眼病、肥胖症、性腺疾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溃疡皮肤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