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作物栽培有效教学简论

2017-12-21 21:25次旦加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摘 要】《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作物栽培是《植物生产与环境》中职种植类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提高农作物栽培内容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现代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出农作物栽培教学的优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职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实际,改革教学体系,突出农作物教学,从学科基础入门、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作物栽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农作物栽培;植物生产与环境;有效教学

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农作物栽培之所以放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汇编课程里,同时作为核心内容,就是它包含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以上各学科知识在农作物栽培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学得扎实与否,将影响到学生在这一领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作为种植类专业中职生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效果,对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肯创新的中、初级农业技术实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讲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新学科时都希望学到新知识这一心理特点,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提出一些富有激发、诱导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运用直观教学或结合生产实际,强调在作物生产的整地作畦、催芽播种、配方施肥、灌溉排水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因素,进一步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因素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对本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轮廓了解,清楚学什么?有何用?第三,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注重分析学科知识特点,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农作物栽培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全面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必须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变教学内容上存在分离、重复的现象;改变总论与各论分离,各作物强调自身完整性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做到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和不同作物的特征特性及相关的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统一筹划,进行优化教学。

二、突出重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农作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概念繁多、内容抽象,而学生又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弱等问题,若细讲不但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有所侧重地处理现用统编教材,删繁就简,合理取舍,将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农作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农作物细胞和组织、农作物营养器官、土壤的结构等课标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课后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只作概括性讲述;删去硝酸钙、氯化铵、钢渣磷肥等内容;增加了无公害农业生产土壤管理知识、结合日喀则地区气候特点和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季节为轴线,将土壤耕作、种植制度及农作物的生物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理论与实践,重新进行切割分块,并按照农事季节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将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理论、生长调控理论、实践操作技术进行穿插,使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按照生育理论-调控理论-操作技术-效果观测与分析的顺序逐层讲授。在教学时就达到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时先理论、后实践、再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内容简单实用,详略得当,突出地方性。使学生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1.研讨教学法。

研讨教学法的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可先由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资料查阅和研讨,然后,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上交流、讨论和总结。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源于实践活动中典型事例的教学方法,具有释疑解难的作用,教学中可广泛采用。我们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在生产实践或调查活动中发现的一些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包括土壤水分、滥用化肥等方面。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生理现象和实践操作等内容时,注意选择和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装备,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用结合,强化能力培养

农作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做法是紧紧抓住生产季节,组织学生在学校种植基地内种植生产周期不长、栽培方式和管理环节都较为典型的植物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通过包括发芽率的鉴定、整地、播栽、水肥管理、观察空气湿度、测定土温和气温,调节农田小气候等作物生产的诸多方面;了解常见生理病害处理,以及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已采取的措施,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指导农民进行合理施肥、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良退化土壤等,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所学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实习。

在此过程中,还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提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植物与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农作物栽培的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注重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迎春.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考试周刊》,2012(11)

[2]江燕红.中职果树栽培学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

【作者简介】

次旦加措,本科学历,初级职称,从教9年,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