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之力 提升学前教学效率

2017-12-21 21:25覃燕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运用幼儿园信息技术

覃燕

【摘 要】在学前教学中,幼儿教师如果能够恰当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会提升幼儿健康教育的效率。文章就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健康领域;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113-02

在学前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尝试将信息技术适度运用于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幼儿积极、快乐的情绪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的氛围,使幼儿感受到在幼儿园中生活的快乐,构建良好的师生、伙伴关系,使幼儿内心产生信赖和安全的感觉,这是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和教师都应持续关注的问题。因此,为达到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和超强适应能力的目的,并促使幼兒心理实现优良发展,教师就应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活动。

比如,在小班幼儿入校学习时,教师就可以为孩子们放映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如《熊出没》《开心超人》等,并且有意识地把其中一些体现与学习新技能、学会勇敢、勇于独立有关的片段放映给孩子们看。由此,使幼儿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幼儿要学会拥有一颗好奇心去跟随老师探索学习新的本领,遇到难题时要学会勇敢面对,并敢于独立和其他小朋友共同玩耍。如此一来,幼儿就会在无形中增强对幼儿园的好感,从而减少了抗拒、抵触长时间待在幼儿园的情绪,间接的,幼儿迫切想回家的焦虑感也会相对缓解。又如,大班幼儿在接近毕业时同样也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细微情绪变化:有的幼儿担心上了小学后,作业负担会增加;有的幼儿纠结自己的好伙伴会和自己分开,等等。对此,教师就可以到周围小学里记录、拍摄校园内的环境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且邀请小学在职教师和在读的学生说一些祝福寄语,并将之制作成相关视频,然后在幼儿园里放映给孩子们看,由此,使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之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良的生活、作息习惯都是需要从小养成的,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言语行动也比较多变,且容易反复,因此,只有不断巩固幼儿的正确行为,他们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教学中,我园(此处指广西柳州市文化系统幼儿园,下文同)通过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画面场景以动态的游戏画面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正好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生动、便于理解、趣味性强等优势,辅助幼儿形成了黑白分明的规则意识,同时也侧面提高了幼儿对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又如,一些幼儿因为挑食,导致他们身体体质不太好,较容易生病,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就可收集一些关于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图片,配上有关不挑食的故事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幼儿观看。由此,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就会得到显著改善,许多原来可能挑食的孩子也会因为受到警示而逐渐告别挑食,形成均衡饮食的理念。此外,幼儿之间还会形成一种互相提醒均衡膳食的良好督促氛围,在无形中,幼儿就会深刻体会到不挑食有助于养成良好体质这个道理。

再如,有一些孩子喜欢在园内浴室里玩水,就故意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抑或是洗完手后不关水龙头,教师多次提醒却总还有孩子会忘记。为了使幼儿树立珍惜用水的意识,使他们养成保护并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关PPT,如《小水滴的神奇冒险》。PPT用拟人的手法,立体、形象地给幼儿展示了水的起源,有趣的画面也让孩子们融入了小水滴的冒险当中,使他们体会到当下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势在必行,还学到了许多节水小妙招。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节水意识,教师还可以把类似节水的卡通海报贴在醒目位置,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也可以接触到节水理念。

实践证明,幼儿在经历了几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后,他们的自理能力已经能够基本达到幼儿园工作的预期目标。但由于当前的幼儿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爷爷奶奶把他们宠成了小少爷、小公主,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自理能力又降低了。因此,为了保证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中无区别,保护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流失。教师可选择拍摄记录下幼儿在园中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自己吃饭收拾好碗筷、午休后独自穿戴好自己的衣服、值日生管理好班级卫生,等等,这些画面都可通过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上传到网上的班级主页,并请家长和幼儿观看。家长在观看后心生自豪,而孩子们也通过此种方式看到了在幼儿园里优秀的自己,激励他们做到家园一致,表里如一。

三、借助信息技术,增进幼儿对安全、健康方面常识的了解

处于幼年期的孩子,其心理动态和动作表述具有很大的无意性、独立自理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外界灌输、指导,可见,良好的安全健康知识认识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健康安全行为的养成。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可以让幼儿轻松地获取学习、生活经验,并且将幼儿不能完全认知、感受的一些事物给放大,从而帮助幼儿丰富自身的生活常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可从兴趣方面着手,通过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利用动画演示等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动画中了解到所需要的健康安全知识。

比如,为了提醒孩子们不玩火,教师就可制作名为“火苗小魔鬼”的PPT,在PPT中,火苗瞬间化身成为卡通小魔鬼的形象,孩子们也通过这一动画明白擅自玩火属于一种较为危险的行为。又如,在流行病多发季节,制作相关内容的PPT,然后组织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

四、借助信息技术,激励幼儿参与体育活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注重培养幼儿体育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从精神情感上入手,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体会到战胜困难的满足感,并且也保持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致。

比如,有重大体育比赛时,可在课堂上播放给幼儿看,使他们一同感受到赛场上的激情与欢乐,让幼儿一起分享到运动员成功的快乐,并且还让他们认识了运动员在赛场以外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的汗水,幼儿在观看以后大多都会心生敬佩之情,并且立志要学习运动健儿身上那股不怕吃苦的劲。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Flash动画及DVD放映等手段,节选韵律合理的音频,排练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操,因为这音频里包含了他们喜欢的动画音乐,幼儿便乐于接受、乐于参加。由此,在运动操的引导下,幼儿积极地进行了体育运动,实现了强身健体,也达到了培养幼儿主动运动意识的目的。

实践证明,把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是一种高效的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应更深入地发掘信息技术的价值,使其更好、更高效地为学前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丽萍.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健康领域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6):114.

[2] 齐颖.“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52-56+58.

[3] 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5-41.

[4] 吕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探索学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0):31-32.

[5] 邹淼.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74.

[6] 耿杏.浅谈幼儿园各领域的多媒体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179-180.

(编辑:朱泽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用幼儿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爱“上”幼儿园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